江苏省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SFH2013D01)
-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可周潇烨更多>>
-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习惯如何成为习惯法及其方法论意蕴——两种认可说的比较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习惯如何成为习惯法的问题必须从界定"习惯"、"习惯法"这对概念入手,而不同的定义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们对该问题的态度或立场。社会认可说与国家认可说是人们在回答上述问题上的两种立场或学说,它们背后各自隐藏着一幅研究者据以解释经验事实的理想图景。其中国家认可说与文化研究中的"大传统"模式、制度研究中的"现代化"范式相互支持,极大地阻碍了习惯法研究。上述讨论启示我们,在习惯法研究中必须确立正确的方法论立场,才能比较客观地还原习惯法的本质和拓展习惯法研究的深度。
- 李可
- 关键词:习惯法方法论
- 司法过程中的方法论“二维叙事”现象及反思——以转型语境下的中国为背景
- 2014年
- 在对"转型语境"、"司法过程"和"二维叙事"三个基本问题进行追问的基础上,本文对当下中国司法过程中"实然方法论"与"制度方法论"、"道德叙事"与"法律叙事"等"二维叙事"现象进行了描述和反思。我们发现,此种"二维叙事"现象深深植根于现行的意识形态、制度设计、职业安全和人类固有的心理倾向等事物之中,但是为了实现法律正义,我们必须实现当下方法论叙事的法律转型。
- 李可
- 关键词:司法过程道德叙事
- 民间习惯进入国法的方式——以当代中国法治为归依
- 2014年
- 在当代中国法治之背景下,民间习惯进入国法应采取以局部进入为表现形式之试探性的'零星模式',否弃那种以大规模进入为表现形式之完结性的'整体模式'。但,'零星模式'亦存在若干制度困境,故应为其进入设置一些基本条件,并明确其进入之限度。
- 李可
- 关键词:国法
- 法院内部管理研究——几种管理模式的比较、选择和配置被引量:1
- 2014年
- 影响法院内部管理模式选择的内外部因素是复合的,必须综合运用现有的三种模式理论才能解释法院之存在。从实然情势上看,命令模式理论更能解释中国法院之现状。不过,命令模式的过度使用所带来的弊害是显而易见的。为了展示法院内部模式配置问题的复杂性,需要引入社会学上的几个原理对该问题予以更细致的分析。通过"法院是谁的"之追问和工具主义图式与心理主义图式之转换,最后可以发现,法院是一个有着特定的历史与文化、规程与惯例、组织与结构、奖赏与制裁的高度一体化的紧密交织型体系,应当采取以习俗模式为主、交换模式和命令模式为辅的形式实现其内部管理的常态化。
- 李可
- 关键词:法院
- 法院内部监督问题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从监督的基本原理看,监督事项的模糊性和难以完全分割性、监督主体与对象的同一性和难以互换性、监督对象的不彻底性、监督方式的事后性等,是当下法院内部监督所面临的主要难题。监督事项的复杂性和制度设计的技术偏差极大地降低了当下法院内部监督制度的实效,同时也阻碍了依法公正司法目标的达成。为此,有必要按照监督的基本原理对当下法院的内部监督制度予以改造。
- 李可
- 也许正在发生?——对司法能动性已在中国发生的质疑被引量:2
- 2013年
- 以欧美本源意义上的司法能动主义之表现形态来衡量,当下中国法院尚不具有实际的司法能动性。从当下中国的法治发育程度看,司法能动主义也不适合于中国法院。相反,中国法院当前亟需的是以对立法文本、理念和原则之固守为内核的克制主义司法哲学。
- 李可
- 关键词:司法能动主义司法能动性司法克制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