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1165)

作品数:1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刘佳佳徐欢欢李娜马正强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小麦
  • 2篇白粉
  • 2篇白粉病
  • 1篇叶片
  • 1篇小麦抗白粉病...
  • 1篇小麦叶
  • 1篇小麦叶片
  • 1篇抗白粉病
  • 1篇抗白粉病基因
  • 1篇克隆
  • 1篇克隆研究
  • 1篇基因
  • 1篇基因定位
  • 1篇TWO
  • 1篇IDENTI...
  • 1篇MAPPIN...

机构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1篇马正强
  • 1篇李娜
  • 1篇徐欢欢
  • 1篇刘佳佳

传媒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1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Identification and Mapping of two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Genes in Common Wheat D57
Powdery mildew,caused by Blumeria graminis(DC.) E.O.Speer f.sp.tritici(Bgt),is a serious foliar disease of whe...
Hongqi MaShulin XueZhengqiang MaBisheng FuYang ChenZhongxin KongLixia ZhangKun WuNa LiChunmei BianHaiyan Jia
关键词:MAPPING
小麦叶片瞬时表达体系的优化
2015年
为了解决小麦叶片瞬时表达体系所存在的表达效率低、稳定性差、轰击不均匀等问题,利用GFP和GUS作为报告基因,通过改变叶片处理方式、质粒用量、质粒包裹方法和轰击距离,对小麦叶片瞬时表达体系进行优化,并将优化后的体系应用于小麦抗白粉病相关基因的功能鉴定,验证优化体系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未优化前的方法相比,叶片处理方式为乙醇,质粒用量为每枪1μg,质粒包裹方法采用扩大体系法,轰击距离为9cm时,瞬时表达效率显著提高且轰击更为均匀。应用该体系在感病小麦品种叶片中沉默隐性抗白粉病基因Mlo,显著降低了互作细胞吸器指数,进一步验证了目标基因的功能和优化体系的有效性。
徐欢欢刘佳佳李娜马正强
关键词:小麦叶片白粉病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发掘和克隆研究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由布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f,Bgt)引起的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小麦叶部病害。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农业生产中控制该病害最有效和环保的措施。由...
梁俊超
关键词: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基因定位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