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WW003)
- 作品数:10 被引量:17H指数:3
- 相关作者:王建香廖晖贺力员王洁群朱芳更多>>
- 相关机构:湘潭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罗克珊娜》中现代女性身体僭越的悲剧被引量:3
- 2013年
- 笛福的小说《罗克珊娜》可以说是一个走在现代性前沿的18世纪英国女性身体僭越的悲剧。其同名女主人公被生活所迫,从最初自愿规训身体的道德女性转变为摒弃作为母亲、妻子的传统家庭责任,利用身体资本成为成功的"女商人"。其僭越的身体虽处处彰显着现代性的特征,但罗克珊娜利用身体讨好父权话语体系来追求个性和幸福的行为势必反过来要受到体制的惩罚,其现代生活的体验也注定要以悲剧而收场。
- 王建香朱芳
- 关键词:笛福《罗克珊娜》女性身体
- 穿越心灵的阴影线——论《克拉丽莎》的女性成长主题被引量:2
- 2014年
- 18世纪英国作家塞缪尔·理查逊在巨著《克拉丽莎》中展现了18世纪英国父权制社会中颇为典型而现实的女性成长之路。作为新个人主义中精神独立的英勇代表,克拉丽莎深受"启蒙运动"中的民主和平等思想影响,其追求自我的成长历程体现了她追求个性的自由和解放,对构建女性新身份的渴望。
- 廖晖
- 关键词:成长小说自我意识新个人主义
- 论《辛格顿船长》中帝国空间的建构
- 2013年
- 18世纪英国旅行探险题材的文学作品深受读者大众欢迎。这些作品在介绍海外奇闻异事和冒险经历的同时,也将空间的想象拓展到世界各地。笛福的小说《辛格顿船长》在切换的广阔叙事空间里再现了不同地域空间中与英帝国的成长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理特征。小说对叙事空间的理解和解释赋予想象中的地理空间以民族和地区意义,从而形成对帝国海外殖民扩张有利的空间关系,实现了帝国空间的建构。
- 贺力员
- 关键词:叙事空间地理空间
- 共谋抑或颠覆?——18世纪英国女性小说家含混的女德主题
- 2013年
- 18世纪英国女性小说家为揭示女性的社会现状,抒写女性心理和发出女性声音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她们一方面体现了质疑和僭越性别规范、建构女性自我身份的精神,另一方面为实现自我,她们只能披着传统女德的外衣,在既定道德文化维护与新的道德秩序建立之间采取一种含混的立场。
- 王建香
- 关键词:身份建构
- 进步话语的牺牲品——论《克拉丽莎》的异化主题
- 2013年
- 18世纪英国作家塞缪尔·理查逊的书信体小说《克拉丽莎》揭示了拜金主义价值观对个体性格和社会性格的异化作用。主人公克拉丽莎渴望亲情、渴望平等、渴望人权的精神诉求被湮灭在18世纪席卷英国的经济个人主义物质追求的巨浪中。作家发出对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社会主流话语的诘问,以及对健全人格、健全社会的真诚呼唤。
- 廖晖
- 关键词:异化拜金主义
- 笛福《辛格顿船长》中的帝国表征
- 2013年
- 笛福的《辛格顿船长》通过文明与野蛮、进步与原始以及中心与边缘的对比叙事来表征正在崛起的大英帝国,体现了18世纪英国小说与当时国内社会现状和帝国海外扩张的联系。小说中的现实主义叙述正是表征帝国的主要运作方式,旨在建构英国文化理所当然的文明优越性,彰显帝国扩张的正当合理性。
- 贺力员
- 关键词:笛福帝国
- 边缘话语的自我塑造——《伊芙琳那》的新历史主义解读被引量:5
- 2013年
- 18世纪英国女作家范尼·伯尼在其作品《伊芙琳那》中关注女性作为男权文化中的"他者"的生存困境与悖论,以深刻的历史意识洞察了社会边缘群体历经的不平现实,用边缘的声音质疑了男权话语主宰的社会秩序及其蕴涵的意识形态。同时,以情感主义美德作为女性的文化武器,曲折表达了伯尼及其女主人公们建构女性主体地位,消解男性中心权威的政治意向。
- 廖晖王建香
-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自我塑造
- 《伊芙琳娜》中女性叙事声音的建构
- 2012年
- 18世纪的英国女性在寻求自我独立的过程中,其公共空间和生存境况受到的局限使得女性的话语权也随着她们面临的各种附加条件而被剥夺,她们的声音逐渐被掩盖在单一的男性声音之后。范尼·伯尼在其小说《伊芙琳娜》中以其女性独特的叙事策略发出女性叙事声音,这种叙事声音使主人公既不打破当时的社会常规和习俗、脱离她所处的时代,又能获得社会地位和美满的婚姻,最终实现自己。
- 王建香彭晓伟
- 重读《帕梅拉》:述行理论视角
- 2015年
- 18世纪英国作家塞缪尔·理查逊的成名作《帕梅拉》所创造的世界是作者、文本、读者与社会规约之间话语互动的结果。《帕梅拉》通过贞洁述行实现了中下阶层女性渴望通过婚姻提高社会地位,改善经济状况的"灰姑娘"梦想,体现了阶级身份和性别身份的建构性和可操作性;作者通过道德述行来推进清教主义美德与贵族权势的平等对话,从而实现新兴中产阶级建构自我主体地位的道德理想和政治意图;读者通过回溯作者的写作行为,参与到言语及其意义的争夺中来,回应当时席卷欧洲的启蒙运动,实践中产阶级阶级提升的策略。
- 廖晖王建香
- 关键词:《帕梅拉》以言行事自我指涉自我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