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0711020932)
-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3
- 相关作者:周秀岚武芳张叶毛更多>>
- 相关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09-2012年常见细菌分布及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活性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 分析医院内临床分离细菌构成以及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监测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临床分离的7152株细菌;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培养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以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分离数前5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0.7%(2195株)]、铜绿假单胞菌[13.4%(957株)]、肺炎克雷伯菌[9.5% (677株)]、鲍曼不动杆菌[9.1%(650株)]和金黄色葡萄球菌[8.1%(576株)].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性分别为71.6%(1560/2180)、21.5%(198/923)、24.8%(164/662)、77.0%(499/648)和58.2% (323/555);左旋氧氟沙星分别68.0%(1477/2172)、18.0%(168/932)、17.4%(115/661)、58.0%(376/648)和49.1% (191/389);屎肠球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P<0.01).结论 临床医师应改进喹诺酮类药物的传统给药方案,参考本院各细菌耐药性的变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周秀岚赵建平
- 关键词:细菌耐药喹诺酮类药物
-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判定方法探讨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的监测方法,分析MDR—PA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591株,将11种抗菌药物分为6大类,筛查MDR—PA,分析MDR—PA的耐药性。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培养鉴定仪。结果在6大类抗菌药物中,耐药率最高的为氨基糖苷类(34.2%、163/477),最低的为碳青霉烯类(12.9%、76/591)。除碳青霉烯类一氨基糖苷类-力口酶抑制剂复合类外(18例),其他含有碳青霉烯类的9组,MDR—PA监测结果均≤9例,而非含有碳青霉烯类的10组,MDR—PA监测结果均≥22例。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呋喃妥因、头孢呋辛酯、复方新诺明在6类抗菌药物中耐药率均〉95.4%;左旋氧氟沙星、头孢他啶、氨曲南、环丙沙星、头孢吡肟和哌拉西彬他唑巴坦对耐碳青霉烯类的PA抗菌活性尚可(耐药率27.6%~35.1%),对其他5类非耐碳青霉烯类的PA抗菌活性最好的是亚胺培南(耐药率13.7%-24.0%);对其他5类非耐氟喹诺酮类的PA抗菌活性中,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抗菌活性尚可(耐药率27.6%~49.0%)。结论筛查MDR—PA时,应优先选择耐头孢菌素类、加酶抑制剂复合类、氨基糖苷类、单环β-内酰胺类,少选择耐碳青霉烯类,以便提高MDR—PA的检出率。
- 赵建平周秀岚
- 关键词: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
- 呋喃妥因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分析
- 2014年
- 目的 了解呋喃妥因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为临床合理使用呋喃妥因提供依据.方法 监测某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5 589株;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培养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以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大肠埃希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对呋喃妥因的抗菌活性较好(耐药率<4.3%),阴沟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呋喃妥因的抗菌活性尚好(耐药率25.6%~36.3%),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奇异变形菌和黏质沙雷菌对呋喃妥因的抗菌活性较差(耐药率93.7%~98.9%),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108/108)、100.0% (335/335)和96.1% (74/77).结论 呋喃妥因对尿液、血液、脓汁和分泌物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抗菌活性较好;痰液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较高.
- 周秀岚赵建平
- 关键词:耐药呋喃妥因革兰阴性杆菌
-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 分析2007至2009年我院345株铜绿假单胞菌(P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培养鉴定仪,统计方法 采用Whonet 5.3软件.结果 PA的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占分离总数的83.8%(289/345);其次为尿液(20株)和分泌物(20株);病区分布前3位为呼吸内科(102株)、神经内科(65株)和脑外科(36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分离率为8.7%(28株);PA和IRPA对四环素、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菌素耐药性均高(>91%),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妥布霉素耐药性均低(<33%);PA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庆大霉素耐药性较低(15%~38%),但IRPA对上述药物的耐药性较高(67%~8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是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IRPA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应及时监测耐药株,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
- 赵建平赵玉玲周秀岚
- 关键词: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
- 2007—2011年我院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及耐药性变迁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PA)在医院临床感染中的分布及其耐药性的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分离的818株P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A的分离数占所有病原菌的构成比为15.2%(818/5365);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占82.6%(676/818)。亚胺培南、哌拉西彬他唑巴坦、氨曲南、头孢他啶、左旋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对PA的抗菌活性较好,耐药率分别为14.9%(97/653)、25.0%(179/716)、26.8%(179/667)、26.9%(208/773)、28.6%(211/738)和29.1%(220/757);2007—2010年环丙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耐药性没有明显变化,而2011年明显下降[环丙沙星:35.1%(175/498)与17.4%(45/259);左旋氧氟沙星:38.0%(181/476)与11.5%(30/262)]。2009—2011年的3年间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性逐年增加[7.4%(9/121)、7.7%(66/209)、19.5%(51/262),13.0%(3/23)、33.3%(69/207)、36.2%(94/260)]。结论我院2007—2011年PA检出率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实验室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
- 赵建平周秀岚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
-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及基因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分析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IRPA耐药相关基因(IMP、SPM、VIM、GIM、GES、OXA-10)和膜微孔蛋白基因OprD2进行检测;用脉冲场凝胶电泳进行菌株同源性检测;用VITEK2Compact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28株IRPA对哌拉西彬他唑巴坦、妥布霉素耐药率均为32.1%,对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46.4%和67.9%,对其他抗菌药物均呈较高的耐药性(82.1%~100.0%);有4株对16种抗菌药物均耐药。OprD2基因为25.0%(7/28),SPM基因为14.3%(4/28),OXA-10基因为3.6%(1/28);VIM、GIM、GES耐药基因未检出。结论IRPA的多重耐药现象较严重,治疗IRPA引起的感染首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妥布霉素;耐药基因以IMP、OprD2为主。
- 周秀岚赵建平武芳张叶毛
- 关键词:多重耐药耐药基因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
- β-内酰胺类药物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分析
- 2012年
- 目的分析我院临床分离的β-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生物公司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培养鉴定仪对2009-2011年我院分离的2448株G-杆菌进行鉴定分析和药敏试验(MIC法)。采用Whonet5.3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离菌株数在前4位的C-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2.8%),铜绿假单胞菌(18.9%),鲍曼不动杆菌(14.1%)和肺炎克雷伯菌(12-3%)。科室分布以神经内科(14.1%)、呼吸内科(13.2%)、肾内科(12.7%)和[CU病房(10.5%)最多;其中神经内科和ICU病房分离最多的病原菌均为鲍曼不动杆菌(28.4%和32.2%)、呼吸内科分离最多的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28.0%)、肾内科分离最多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65.0%)。β-内酰胺类药物对大多数G-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主要G-杆菌中,大肠杆菌耐药率最高的是氨苄西林(耐药率90.6%),最敏感的是亚胺培南(敏感率99.7%);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最高的是氨苄西林、头孢呋辛钠和头孢呋辛酯,耐药率均为98.8%,敏感率最高的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为78.7%):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最高的是头孢替坦(耐药率为97.8%),敏感率最高的亚胺培南(敏感率为47.8%):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最高的是氨苄西林(耐药率86.2%),敏感率最高的是亚胺培南(敏感率98.9%)。结论G-杆菌仍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主要致病菌,且细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尤以鲍曼不动杆菌最为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避免细菌耐药现象的产生。
- 赵建平冯笑梅周秀岚
- 关键词:耐药性革兰阴性杆菌Β-内酰胺类药物
- 重症监护病房分离细菌的耐药性监测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医院ICU分离的749株病原菌的耐药性,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培养鉴定仪.结果 749株病原菌中以鲍曼不动杆菌(208株,27.8%)、铜绿假单胞菌(108株,14.4%)、大肠埃希菌(96株,12.8%)、金黄色葡萄球菌(76株,10.1%)、肺炎克雷伯菌(62株,8.3%)为主;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503株,67.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离率为82.9% (63/76);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的分离率为22.2%(24/108);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分离率为88.0% (183/208).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为28.6%~ 31.5%,对其它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达81.6%~100.0%;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氨曲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11.6% ~25.0%.结论 ICU检出的病原菌中,多药耐药的现象严重,医院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医院感染.
- 赵建平周秀岚
-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