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I11B05)
- 作品数:29 被引量:438H指数:13
- 相关作者:姜利席修明朱波康焰廖雪莲更多>>
-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白蛋白校正阴离子隙是脓毒症患者远期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被引量:19
- 2017年
- 目的探讨白蛋白校正阴离子隙(ACAG)与脓毒症患者远期病死率的关系。方法通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Sepsis数据库,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入住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24 h内诊断为脓毒症的成人患者。纳入研究1年后进行电话随访,记录其生存情况。根据患者入ICU 24 h内阴离子隙(AG)水平计算ACAG,并将脓毒症患者分为正常ACAG组(ACAG 12~20 mmol/L)及高ACAG组(ACAG〉20 mmol/L),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1年病死率。根据1年随访结局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远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96例脓毒症患者,高ACAG组191例(64.5%),正常ACAG组105例(35.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ACAG组比较,高ACAG组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时更容易累及肾脏(43.5%比25.7%)和胃肠道(52.9%比33.3%),血肌酐(SCr)水平更高〔μmol/L:89.0(61.0,148.0)比67.1(48.0,86.0)〕,接受CRRT者更多(16.8%比6.7%),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d:11(5,22)比16(18,31),21(14,39)比28(20,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高ACAG组1年累积存活存率显著低于正常ACAG组(55.0%比67.7%,P=0.0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CAG〔优势比(OR)=1.201,95%可信区间(95%CI)=1.115~1.293,P=0.000〕、APACHEⅡ评分(OR=1.053,95%CI=1.011~1.098,P=0.014)、发生脓毒性休克(OR=2.203,95%CI=1.245~3.898,P=0.007)、真菌感染(OR=3.107,95%CI=1.702~5.674,P=0.000)、急性肾衰竭(OR=2.729,95%CI=1.134~6.567,P=0.025�
- 贺小丽廖雪莲谢志超蒋超康焰
- 关键词:脓毒症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病死率
- 脓毒症流行病学及预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5
- 2018年
- 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的失控反应,并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传统的短期病死率预后指标,如重症医学科(ICU)病死率、住院病死率等已不能反映脓毒症患者的真实预后和最终转归.脓毒症患者在出院后数年内仍有较高的死亡风险,其生活质量、认知功能等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目前,有关脓毒症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的研究仍然匮乏,需进一步深入探讨.本文旨在探讨脓毒症的流行病学、短期及远期预后,以期为脓毒症患者远期预后的评估和实施干预提供参考.
- 贺小丽李德渊乔莉娜康焰
- 关键词:脓毒症病死率生活质量
- 液体平衡与不同表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利用常规临床变量确定脓毒症的表型,进一步探讨液体平衡与脓毒症不同表型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3年1月到2014年8月中国危重症患者脓毒症调查研究。共2075例脓毒症患者纳入最终分析,其中男1362(65.6%)例,女713(34.4%)例,年龄(62.5±17.4)岁。住院病死率为主要临床结局。利用常规临床变量采用潜剖面分析模型确定脓毒症表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前2天液体平衡量与不同表型脓毒症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关系。结果共687(33.1%)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通过潜剖面分析,将脓毒症确定为4种临床表型。表型1为基础表型共1421例(68.5%),无明显器官功能衰竭,住院病死率最低,为28.3%(402/1421);表型2共232例(11.2%),以多器官功能衰竭为特征;表型3共196例(9.4%),以呼吸功能衰竭为特征;表型4共226(10.9%)例,以肾脏功能受损/衰竭为主。表型2组的住院病死率最高,为54.3%(126/232),其次为表型4(39.4%,89/226)、表型3(35.7%,70/196)。表型2组第1天液体平衡量最多,为68.5(34.7,89.4)ml/kg,第2天迅速降至29.4(13.6,49.8)ml/kg。入ICU前48 h累积液体平衡量每升高10 ml/kg,表型2组患者住院死亡风险降低14%(OR=0.86,95%CI:0.81~0.97);表型4组患者住院死亡风险增加4%(OR=1.04,95%CI:1.02~1.07);而表型1组(OR=1.06,95%CI:0.94~1.19)和表型3组(OR=0.99,95%CI:0.94~1.05)前2天液体平衡量与住院死亡风险无相关性。结论根据临床变量可将脓毒症确定为4种临床表型,其特点、分布、结局存在明显差异,且不同临床表型对液体反应也存在差异。
- 王美平姜利朱波娄然何燕姜琦席修明
- 关键词:脓毒症临床亚型住院死亡
- 营养风险评分对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4
- 2022年
-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白蛋白(ALB)、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和重症营养风险评分(NUTRIC)对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AKI)患者28 d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以2018年12月1日至2020年12月1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连续观察7 d,将发生脓毒症相关性AKI的患者纳入本研究。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BMI、基础疾病、有无休克、受累器官数、住院时间、ALB、机械通气(MV)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以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并计算NRS 2002评分和NUTRIC评分。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脓毒症相关性AKI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BMI、ALB、NRS 2002评分以及NUTRIC评分预测脓毒症相关性AKI患者28 d死亡的价值;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NRS 2002评分分层以及NUTRIC评分分层对脓毒症相关性AKI患者28 d预后的影响。结果:共纳入140例脓毒症相关性AKI患者,28 d内存活73例,死亡67例,28 d病死率为47.9%(67/140)。存活组患者的BMI明显高于死亡组〔kg/m 2:22.0(19.5,25.6)比20.7(17.3,23.9),P<0.05〕,NRS 2002评分和NUTRIC评分均明显低于死亡组〔NRS 2002评分(分):5(4,6)比7(6,7),NUTRIC评分(分):6(5,7)比7(6,9),均P<0.05〕;存活组ALB略高于死亡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分析显示,NRS 2002评分以及NUTRIC评分是脓毒症相关性AKI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NUTRIC评分对脓毒症相关性AKI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能力最强〔AUC为0.785,95%可信区间(95%CI)为0.708~0.850〕,其次为NRS 2002评分(AUC为0.728,95%CI为0.647~0.800),但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MI和ALB的预测能力差。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NRS 2002评分≥5分患者的预后�
- 王娜王娜刘慧珍刘慧珍刘慧珍席修明
- 关键词:营养风险筛查2002脓毒症急性肾损伤预后
- 超声测量上腔静脉血流评估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被引量:23
- 2014年
- 目的 探讨经胸壁多普勒超声测量上腔静脉流速随呼吸变异度对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的评估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机械通气、并存在组织灌注不足的重症患者.于30 min内静脉输注林格液500 mL进行容量负荷试验,按扩容前脉压差变异度(PPV)将患者分为有反应组(PPV≥13%)和无反应组(PPV<13%).测量扩容前后同一呼吸周期中上腔静脉流速(A、S、D峰)最大值及最小值,计算其变异度(ΔA、ΔS、ΔD),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上腔静脉流速对容量反应的价值.结果 共27例患者入选,有反应组14例,无反应组13例.有反应组患者扩容后上腔静脉A、S、D峰流速(cm/s)较扩容前明显增快(A峰:34.6±2.2比31.3±2.1,t =-2.493,P=0.027;S峰:39.1±1.3比35.3±2.1,t=-2.564,P=0.024;D峰:28.1±1.2比23.3±1.4,t=-4.995,P=0.000);而扩容后ΔA、ΔS、ΔD无明显变化.ΔA、ΔS、ΔD与PPV呈正相关(r1=0.040,P1=0.854;r2=0.350,P2=0.074;r3=0.749,P3=0.000).S峰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36[95%可信区间(95%CI)0.11 ~0.52],ΔS的AUC达0.68(95%CI 0.47 ~ 0.89);D峰的AUC 0.41(95%CI 0.19 ~ 0.63),ΔD的AUC高达0.95(95%CI为0.86~ 1.00),说明上腔静脉峰流速随呼吸变异度预测容量反应的准确性优于单纯峰流速.以ΔS≥20.7%为截点,敏感度为78.6%,特异度为61.5%;以ΔD≥12.7%为截点,敏感度为92.0%,特异度为92.3%.结论 经胸壁多普勒超声测量上腔静脉峰流速随呼吸变异度可用于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的评估.
- 郭喆何伟侯静李彤周华许媛席修明
- 关键词:机械通气容量反应性
- 脓毒症常见病原菌多重实时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2017年
- 目的建立可同时检测脓毒症患者血液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的多重实时PCR方法。方法根据各病原菌基因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多重实时PCR检测方法。对建立的多重实时PCR检测方法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灵敏度分析,并使用该法对112份脓毒症血培养阳性标本进行验证。结果成功建立脓毒症常见病原菌的多重实时PCR检测方法。此方法特异性、敏感性良好,灵敏度达10-5ng/μl,与标准检测方法(血培养加生化鉴定)相比,缩短了20 h。112份临床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目标病原菌83例,多重实时PCR检出80例阳性;非目标病原菌29例,多重实时PCR检测均为阴性。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达100%,敏感性达96.39%。结论该多重实时PCR检测方法具有快速、高效、灵敏、特异的优点,可用于临床重症监护室患者血液常见感染病原菌的诊断。
- 郑皓李文革杨海英吴媛车洁陈小萍卢金星
- 关键词:脓毒症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
-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诊疗与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6
- 2015年
-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指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脓毒症所致的弥漫性脑功能障碍,曾被称之为"感染中毒性脑病"、"脓毒症脑病"等。然而由于患者脑功能障碍的发生是感染诱发的机体全身炎性反应作用于脑部,影响了神经递质传递、微循环、血脑屏障和神经炎性反应等所致,并非是感染的直接后果,原来的命名容易使人误以为是神经系统感染所致脑功能障碍,故将其改称为"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 谢志超廖雪莲康焰
- 关键词:脓毒症全身炎性反应脑病
- 入院前FRAIL评分和入室后SOFA评分与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入院前FRAIL评分及入室的第一个24小时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与其预后的关系,以指导临床医师选择合适治疗时机及时救治。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ICU收治住院的11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以入室28 d作为观察终点,将28 d内继续在ICU治疗或者治愈出院或者转至普通病房者作为生存组,将入ICU 28 d内死亡者作为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FRAIL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动脉血乳酸(LAC)及降钙素原(PCT)水平等;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单独使用SOFA、FRAIL和联合SOFA和FRAIL预测脓毒性休克的死亡风险,并绘制出ROC曲线,观察FRAIL评分和SOFA评分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28 d观察终点时,生存53例,死亡60例。两组入室PCT、FRAIL、SOF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将上述3个指标作为自变量,将生存和死亡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性休克死亡的预警方程为logit(P)=-16.045+1.608×FRAIL+1.235×SOFA。SOFA和FRAIL联用对预测脓毒性休克死亡的预测价值最大(AUC=0.928,P < 0.01)。结论影响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因素较多,联合FRAIL评分和SOFA评分是预测ICU脓毒症患者死亡较为简单有效的指标。
- 尹燕燕董秉生姜利
- 关键词:预后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ICU脓毒血症患者疗效的影响被引量:39
- 2016年
-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治疗对ICU脓毒血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ICU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两组均给予容量复苏、纠正酸中毒、抗感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机械通气、代谢支持等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血液灌流治疗,观察组在血液灌流的基础上给予CRRT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治疗前后的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P<0.05)。治疗后,两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并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PT、APTT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RRT疗法治疗能促进ICU内脓毒血症患者肾功能恢复,防止凝血功能紊乱,有利于改善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 张琪姜利席修明费雅楠
- 关键词:脓毒血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肾功能凝血功能疗效
- 血清TRAF-6、MCP-1、sTREM-1、IL-33水平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及与合并急性肾损伤关系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2
- 2019年
-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related factor,TRAF)-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MCP)-1、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Soluble myeloid cell trigger receptor,s TREM)-1、白介素(Interleukin,IL)-33水平的变化及与病情严重程度及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2月到2018年7月在我医院ICU病房进行诊治的脓毒症患者145例,分析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sepsis-associated AKI,SAKI)的发生情况,比较SAKI和非SAKI患者血清TRAF-6、MCP-1、s TREM-1、IL-33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TRAF-6、MCP-1、s TREM-1、IL-33含量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发生SAKI的影响因素。结果:在145例患者中,发生SAKI者69例,发生率为47.6%。SAKI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体重指数、BUN、Scr与eGFR值与非SAKI组患者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AKI组患者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清TRAF-6、MCP-1、s TREM-1、IL-33含水平含量均显著高于非SAKI组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TRAF-6、MCP-1、s TREM-1、IL-33水平与SAKI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Ⅱ)评分、序贯多器官功能障碍(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TRAF-6、MCP-1、s TREM-1、IL-33水平升高均为影响S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TRAF-6、MCP-1、s TREM-1、IL-33水平与脓毒症严重程度显著相关,可能作为诊断和治疗SAKI的参考指标及干预靶点。
- 张琪姜利席修明费雅楠王鹏姜琦
- 关键词:脓毒症急性肾损伤MCP-1STRE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