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76050D0606)

作品数:3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束龙仓周从直甄黎曹英杰耿海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河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淡水透镜体
  • 3篇透镜体
  • 2篇过渡带
  • 1篇水理性质
  • 1篇弥散系数
  • 1篇含水
  • 1篇含水介质

机构

  • 3篇河海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篇甄黎
  • 3篇周从直
  • 3篇束龙仓
  • 2篇曹英杰
  • 1篇温忠辉
  • 1篇赵军
  • 1篇耿海涛

传媒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工程勘察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海岛淡水透镜体演变规律的室内模拟实验被引量:13
2008年
淡水透镜体作为海岛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淡水资源,对其在天然和开采条件下的演变规律研究是海岛淡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的首要任务。采用自制的室内物理模型,对海岛淡水透镜体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模拟实验。模拟了降雨补给条件下淡水透镜体的形成过程;在无补给条件下,开采淡水时倒锥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当开采量达到3.73×10-5m3/s时,倒锥进入抽水井,淡水透镜体被击穿。
甄黎周从直束龙仓曹英杰耿海涛
关键词:淡水透镜体过渡带
海岛淡水透镜体形成及倒锥演变规律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本文采用自制的室内物理模型,对海岛淡水透镜体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模拟实验。为了避免电导率测定值受自然因素等的影响,实验采用观测孔测得的电导率值与海水电导率值的相对值作为刻画淡水透镜体形状的手段。实验结果表明:降雨强度越大,则降雨入渗量越大、淡水透镜体越厚,透镜体厚度最终稳定在22cm;开采强度越大,透镜体越易被击穿。这一结果不仅为海岛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为国内外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赵军温忠辉束龙仓甄黎周从直
关键词:淡水透镜体过渡带
珊瑚砂含水介质水理性质的实验室测定被引量:14
2008年
从西沙群岛采集了29 kg珊瑚砂样,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珊瑚砂的孔隙度、渗透系数、给水度以及弥散系数.对渗透系数进行了多组测定试验,并对每组砂样渗透系数值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在进行弥散系数的测定试验中,通过观测不同位置处的弥散系数分析了弥散系数的尺度效应.实验结果表明,珊瑚砂含水介质具有颗粒大小不均、结构疏松、透水性好等特点.
束龙仓周从直甄黎曹英杰
关键词:水理性质弥散系数淡水透镜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