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0323) 作品数:38 被引量:208 H指数:8 相关作者: 周青 刘苏静 彭倩 闫生荣 刘冰 更多>> 相关机构: 江南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青岛农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发改委稀土专项基金 江苏省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学 理学 更多>>
Ce(Ⅲ)对UV-B辐射胁迫下大豆幼苗光化学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8 2007年 用水培法研究Ce(Ⅲ)对UV-B辐射胁迫下大豆幼苗光化学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20 mg.L-1CeCl3使大豆幼苗净光合速率(Pn)、Hill反应、Mg2+-ATPase活性与光合磷酸化活力4项指标较对照提高23.2%-14.3%;有效抑制UV-B辐射(T1=0.15W.m-2和T2=0.45 W.m-2)胁迫下4项指标下降,4项指标降幅[Ce(Ⅲ)+T1为36.6%-15.9%,Ce(Ⅲ)+T2为65.6%-33.2%]小于对应的UV-B辐射组(T1为50.9%-23.3%,T2为77.3%-51.4%).动态变化显示,Ce(Ⅲ)减缓了胁迫期4项指标的下降趋势,促进了恢复期4项指标上升幅度.说明Ce(Ⅲ)通过减轻UV-B辐射对大豆幼苗光化学反应的伤害,遏制UV-B辐射胁迫下大豆幼苗Pn下降. 李津津 李靖梅 周青关键词:稀土铈 UV-B辐射 大豆幼苗 净光合速率 光化学反应 La(Ⅲ)对UV-B辐射胁迫下大豆叶绿素合成与降解影响的机理 被引量:8 2007年 采用水培实验方法研究了稀土元素La(Ⅲ)对紫外辐射(UV-B:0.15Wm-2,0.45Wm-2)胁迫下大豆(Glycine max)幼苗的δ-氨基乙酰丙酸(ALA)、胆色素原(PBG)、原叶绿素(酸)(Pchl)、原卟啉IX(Proto-IX)、镁原卟啉(Mg-Proto)等5种叶绿素(Chl)合成中间产物含量及Chl降解关键酶-叶绿素酶(Chlase)活性的影响,从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及降解角度诠释La(Ⅲ)对UV-B辐射胁迫下大豆幼苗叶绿素含量影响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La(Ⅲ)具有提高叶绿素生物合成中间产物——ALA(δ-氨基乙酰丙酸)、PBG(胆色素原)、Proto-IX(原卟啉IX)、Mg-Proto(镁原卟啉)含量的作用,促进Pchl(原叶绿素)转化为叶绿素,进而缓解UV-B辐射胁迫下中间产物PBG、Proto-IX和Mg-Proto的形成,使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受阻,受阻位点为ALA→PBG。 彭倩 周青关键词:UV-B辐射 La(Ⅲ)对高粱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5 2009年 以高粱(Sorghum vulare")熊杂9号"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LaCl3溶液浸种,研究稀土元素镧对其萌发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5~40mgL-1LaCl3能够提高高粱种子的发芽率(0.1%~8.7%)、发芽势(1.6%~10%)、发芽指数(2.0%~16.7%)、活力指数(9.1%~31.7%)、贮藏物质运转率(0.7%~4.0%)、贮藏物质消耗率(0.8%~6.0%)和芽长(-11.6%^-17.4%)及根长抑制指数(-3.3%^-22.9%)。10mgL-1LaCl3是影响高粱种子萌发指标的显效剂量。 邱琳 周青关键词:稀土镧 高粱种子 萌发 稀土铽对辣根的生态毒性 被引量:3 2007年 研究了稀土铽(Tb)对辣根生理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b在低浓度范围内,可以诱导叶绿素的合成,高浓度时对其产生破坏作用;对于辣根过氧化物酶,酶活性先升后降;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则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TbCl3浓度为3mg/kg时各指标达到最值;辣根中毒阈限为10mg/kg左右。通过分析,辣根过氧化物酶对Tb反应敏感,这表明过氧化物酶可能成为研究稀土毒理的生物监测手段。 刘苏静 吴循 周青关键词:铽 辣根 毒性 La对镉胁迫下玉米幼苗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 2006年 以水培法研究La对Cd胁迫下玉米幼苗膜脂过氧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50~100 mg/LCd使玉米幼苗叶绿素含量下降9.5%~24.9%,丙二醛、超氧阴离子含量及质膜透性及CAT活性增加20.5%~37.2%、16.9%~53.8%、18.9%~35.3%和28.6%~67.1%。适量的La预处理使叶绿素含量下降1.1%~15.5%,使MAD、超氧阴离子、细胞质膜透性及CAT活性上升2.5%~22.8%、4.9%~20.9%、1.7%~24.6%和11.3%~36.0%,变化小于Cd组。表明适量的La能缓解Cd对玉米幼苗膜脂过氧化的影响,且对浓度为50 mg/L的Cd胁迫的缓解效果优于浓度为100 mg/L的Cd胁迫。玉米幼苗对低剂量的Cd胁迫伤害有自修复能力,适宜浓度的La可使玉米幼苗修复低剂量的Cd胁迫伤害的程度提高,进程加快。 王瑞妍 刘冰 周青 杨丽关键词:玉米幼苗 LA 膜质过氧化 Influence of lanthanum on chloroplast ultrastructure of soybean leaves under ultraviolet-B stress 被引量:8 2009年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lanthanum(Ⅲ) on cell ultrastructure of soybean leaves under elevated ultraviolet-B irradiation (UV-B, 280-320 nm), the chloroplast ultrastructure of soybean seedlings was studied by hydroponics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The resuits showed that the thylakoid in chloroplast was orderly and clearly as soybean leaves were pretreated by La(Ⅲ). The thylakoid was indis- tinctly disordered, expanded and even indiscoverable in the chloroplast under UV-B stress. The impact on the thylakoid by the high intensity UV-B irradiation (T2) was bigger than that by the low intensity UV-B irradiation (T1). However, the destruction of the chloroplast structure caused by UV-B stress was alleviated by La(Ⅲ), and the arrangement of the thylakoid in the chloroplast became orderly and clearly. The effect of the alleviation by La(Ⅲ) under the low intensity UV-B irradiation (T1) was better than that under the high intensity UV-B irradiation (T2). 彭倩 周青关键词:LANTHANUM CHLOROPLAST ULTRASTRUCTURE 不同温度条件下铽对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生态毒理效应的影响 2007年 采用急性毒性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重稀土铽(Tb)对辣根的生态毒理效应。结果表明,低浓度的Tb(Ⅲ)(<3mg·kg-1)略微刺激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酶活升高(P>0.05),高浓度时明显表现出抑制作用(P<0.05)。不同温度下,TbCl3对HRP的影响趋势大致相同,而相同浓度的Tb(Ⅲ)对HRP的影响幅度不尽一致,Tb(Ⅲ)=300mg·kg-1时,10℃、15℃、20℃、25℃、30℃、40℃处理的酶活分别为各温度条件下对照(CK)酶活的55.7%、66.8%、78.0%、50.9%、48.8%、37.5%,说明高温下,酶活变化幅度较大。根据实验结果运用几率单位法进行数据处理,比较24h-EC50的大小顺序依次为40℃(50.1mg·kg-1)>10℃(190.1mg·kg-1)>30℃(193.4mg·kg-1)>25℃(337.2mg·kg-1)>15℃(638.6mg·kg-1)>20℃(1185.9mg·kg-1),表明与常温相比,高温处理下的Tb(Ⅲ)对HRP毒性大。 彭倩 宫艳艳 周青关键词:铽 生态毒理效应 温度 不同光照条件下铽对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生态毒理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2007年 采用急性毒性的方法研究不同光照条件下重稀土铽(Tb)对辣根的生态毒理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光照(除光照强度为12.0klx外)下,Tb(Ⅲ)对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影响趋势大致相同。即低浓度的Tb(Ⅲ)(<3mg·kg-1)略微刺激HRP酶活升高(P>0.05),高浓度时明显表现出抑制作用(P<0.05)。但相同浓度的Tb(Ⅲ)对HRP的影响幅度不尽一致,Tb(Ⅲ)=300mg·kg-1时,1.5、3.0、5.0、8.0、12.0klx处理的酶活分别为各光照条件下对照(CK)酶活的78.0%、59.3%、58.5%、52.9%、41.9%。说明强光下,酶活变化幅度较大。根据实验结果运用机率单位法数据处理,比较24h-EC50的大小顺序依次为12.0klx(84.2mg·kg-1)>8.0klx(337.2mg·kg-1)>5.0klx(349.6mg·kg-1)>3.0klx(809.2mg·kg-1)>1.5klx(1185.9mg·kg-1)。表明与弱光相比,强光处理下的Tb(Ⅲ)对HRP毒性大。 刘苏静 周青关键词:铽 生态毒理效应 光照 镧对UV-B胁迫下大豆幼苗膜脂过氧化影响:Ⅰ对CAT和POD的影响 被引量:12 2006年 采用水培实验方法研究了La对紫外辐射(UV-B,280~320nm)胁迫下大豆(Clycinemax)幼苗膜脂过氧化及CAT、POD等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T1/0.15W·m-2和T2/0.45W·m-2)胁迫下,大豆幼苗质膜透性和MDA含量先升(胁迫期)后降(恢复段),CAT活性先增(1~5d)后减(6~11d),T1组POD活性在胁迫期逐渐升高,恢复期维持一较高水平后陡降,而T2组POD活性一直升高至第9d,而后略有下降。La的介入,使大豆质膜透性和MDA光致修复各时段变幅降低,La+T1及La+T2组2种酶活均大于UV-B组,表明La对CAT、POD等抗氧化酶有调控作用,减轻了UV-B辐射对其功能的损伤,增强了抗氧化酶清除活性氧能力,改善了活性氧代谢,降低了MDA浓度,维持了质膜正常透性,且对低剂量(T1)的防护效果优于高剂量(T2),进而在防御系统层面实现了La对UV-B辐射伤害大豆幼苗的防护效应。 闫生荣 周青 张显 李春辉关键词:大豆幼苗 膜脂过氧化 CAT POD 沙坦类衍生物分子结构及光谱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 2008年 合成了沙坦类衍生物依贝沙坦和缬沙坦,运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G*方法对它们的几何构型进行全优化,并用含时密度泛函方法计算电子吸收光谱;测量它们甲醇水溶液的荧光光谱,并计算出各自的荧光量子效率.这两种化合物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的比较分析表明:四唑环和苯环之间的共平面性和共轭程度对最大吸收峰的峰位和吸收强度有影响;分子内氢键的形成增强了分子的荧光响应,两个苯环之间的共平面性和共轭程度对荧光发射峰的峰位和荧光强度有很大影响.依贝沙坦和缬沙坦均有较高的荧光量子效率,可以作为荧光探针用于与D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 荣玉芝 赵波 黄晓华 吴芸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光谱 荧光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