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3AA102401)

作品数:66 被引量:853H指数:18
相关作者:常庆瑞赵业婷方圣辉刘京李粉玲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2篇农业科学
  • 16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天文地球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电子电信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6篇叶片
  • 14篇土壤
  • 12篇遥感
  • 12篇植被
  • 11篇小麦
  • 10篇叶绿
  • 10篇叶绿素
  • 10篇油菜
  • 10篇植被指数
  • 8篇冬小麦
  • 8篇水稻
  • 8篇耕地
  • 8篇SPAD值
  • 7篇地统计
  • 7篇遥感估算
  • 7篇县域
  • 6篇养分
  • 6篇叶绿素含量
  • 6篇光谱
  • 5篇有机质

机构

  • 49篇西北农林科技...
  • 20篇武汉大学
  • 6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黄河水利科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陕西省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软...
  • 1篇国土资源
  • 1篇纽卡斯尔大学
  • 1篇航天宏图信息...
  • 1篇中国科学院遥...

作者

  • 45篇常庆瑞
  • 13篇方圣辉
  • 13篇赵业婷
  • 8篇刘京
  • 6篇龚龑
  • 6篇李粉玲
  • 6篇李志鹏
  • 5篇齐雁冰
  • 5篇陈涛
  • 4篇班松涛
  • 4篇彭漪
  • 3篇刘梦云
  • 3篇王东
  • 3篇田明璐
  • 3篇孙梨萍
  • 3篇张昳
  • 3篇罗丹
  • 2篇刘钊
  • 2篇王力
  • 2篇佃袁勇

传媒

  • 6篇武汉大学学报...
  • 6篇农业机械学报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干旱地区农业...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土壤学报
  • 3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西北林学院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测绘地理信息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土壤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区研究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1
  • 10篇2020
  • 12篇2019
  • 8篇2018
  • 3篇2017
  • 10篇2016
  • 12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分数据辅助下的热红外遥感影像几何校正被引量:1
2020年
随着热红外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热红外遥感影像在地表温度反演、森林火灾监测、矿物探测等方面应用广泛,而在这些应用中,热红外影像的几何校正是重要的基础性技术。利用高分二号卫星空间分辨率高的优势,通过研究分析异构载荷的成像差异与关联,提出了一种模拟影像与特征匹配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立足高分辨率光学影像,以地面辐射基础数据为条件,首先从热红外辐射角度进行影像模拟形成过渡影像,并将其用于辅助热红外影像几何校正;然后利用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SIFT)算子实现特征点的检测,从而获取同名点,提高热红外影像的几何校正精度。
许凯秋龚龑方圣辉汪韬阳
关键词:几何校正
耕地土壤有机质与全氮空间变异性对粒度的响应研究被引量:15
2013年
为有效揭示土壤空间变异性的尺度效应,为土壤采样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以黄土台塬区耕地土壤有机质(SOM)和全氮(STN)为例,利用空间自相关、半方差函数及分形维数分析了不同采样粒度条件下土壤属性的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SOM和STN的平均质量比分别为14.79 g/kg和0.78 g/kg;随采样粒度增大,SOM变异系数基本未变,STN则表现总体增加;其空间自相关性减弱,由随机因素所引起的空间变异性逐渐增强,导致结构变异比重趋于减小;SOM和STN空间异质性随粒度的变化并非简单线性关系,而表现出先增后减的倒U型变化。耕地SOM和STN的空间分布呈北高南低,SOM含量总体中等偏下,而STN含量较低,耕作时应适当增加氮素补充。
陈涛常庆瑞刘钊赵业婷刘京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
基于连续小波分析的混合植被叶绿素反演被引量:13
2015年
利用DB4小波函数对两个尺度4个数据集混合植被高光谱数据进行连续小波分析,分析小波系数与叶绿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建立模型并利用验证数据进行验证,将模型精度与植被指数经验模型进行比较,最后进行了不同数据集之间的交叉验证。结果表明,在叶片尺度与冠层尺度上,基于连续小波分析进行混合植被叶绿素反演,所得模型精度均高于植被指数经验模型精度;在相同尺度上,模拟与实测数据集之间有相同的小波系数特征区域,可以用来进行叶绿素含量反演。
方圣辉乐源梁琦
关键词:小波系数植被指数
基于优化参数的陕西省气温、降水栅格化方法分析被引量:15
2015年
基于统计、地统计基本原理,运用传统插值法、地统计插值法、多元回归法和模拟气象站点法4大类11种方法,对陕西省2003—2012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数据进行栅格化。结果表明:1多元回归法和模拟气象站点法均能大幅提高气温数据的估测准确度,且多元回归法对气温的表示更加精细,其中以"回归+残差IDW(Inverse Distance Weighting)"法精度最高,MAE、RMSE、R2分别为0.498、0.775和0.954 8;2 OK(Ordinary Kriging)法对降水数据的估测准确度最高,MAE、RMSE、R2为46.934、69.251和0.947 8;3气温、降水栅格化方法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不存在绝对普适的最优方法,应根据数据类型、地域特征对原始数据进行探索性分析,从而获得区域最适合的栅格化方法;4陕西2003—2012年多年平均气温为10.925℃,标准差2.221℃,气温随纬度、海拔的增加而降低,具有鲜明的纬度和垂直地带性;平均降水量为664.446 mm,标准差213.226 mm,降水呈现由南向北逐渐递减的趋势,纬度地带性较强。
石志华刘梦云常庆瑞季青刘效栋吴健利
关键词:栅格化地统计
渭河平原县域农田土壤速效养分空间特征被引量:16
2014年
土壤速效养分对评价土壤肥力水平具有很好的表征作用,对其充分了解是土壤养分管理和合理施肥的基础。本研究以兴平市为例,综合运用传统统计学、地统计学和GIS技术,结合"3414"田间肥效方案,研究渭河平原农田土壤速效氮、磷和钾的空间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为区域平衡施肥、农田保养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兴平市农田土壤速效氮、磷和钾平均含量分别为38.38 mg·kg-1,27.13 mg·kg-1,202.07 mg·kg-1,速效氮磷比值平均为1.99。在约400 m采样尺度下,3项土壤养分均表现出弱的空间相关性,主要受施肥管理、种植模式等人为活动影响。整体上,土壤速效钾含量丰富;速效磷整体较丰富,7.43%的农田缺乏;速效氮普遍不高,67.98%农田缺乏;速效氮磷比值偏低,92.27%农田比值小于2。30 a来,农田土壤速效氮普遍下降,降幅西高东低、北高南低;速效磷普遍增加,增速北高南低;速效钾北增南减,整体在增加;土壤氮磷比值分布格局逆转,变化上南增北减,整体在下降。盲目施肥和肥料利用率低是兴平市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今后的生产实践中应密切关注土壤氮素的有效补充,磷肥的控制及渭河阶地区土壤钾素的消耗,平衡土壤养分,以提升区域经济和生态效益。
李志鹏赵业婷常庆瑞
关键词:土壤地统计学速效养分
基于连续统去除和偏最小二乘回归的油菜SPAD高光谱估算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探讨油菜叶绿素含量的高光谱估算方法,为实现油菜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高效、无损、大面积监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陕西省关中地区油菜叶片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苗期、蕾薹期、开花期及角果期的叶片高光谱数据和SPAD值,提取各生育期连续统去除光谱和7类光谱吸收特征参数,分析原始光谱、连续统去除光谱、光谱吸收特征参数与SPAD值之间的相关关系,构建基于原始光谱特征波段、连续统去除光谱特征波段、光谱吸收特征参数的SPAD估算模型,并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结果】在可见光范围,光谱反射率由蕾薹期、开花期、苗期到角果期依次递增,最大吸收深度和吸收谷面积逐渐增大。利用连续统去除光谱特征波段与吸收特征参数,分别建立的油菜各生育期叶片SPAD估算模型均优于原始光谱。运用连续统去除光谱特征波段结合最优吸收特征参数构建的偏最小二乘回归估算模型,是进行油菜叶片SPAD估算的最优模型。【结论】连续统去除法对不同生育期油菜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是估算油菜叶片SPAD值的一种实时高效方法。
郑煜常庆瑞王婷婷杨景
关键词:油菜
长期污灌农田土壤Cd赋存形态及其有效性的空间变异研究被引量:13
2014年
以典型污灌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污灌对农田土壤重金属Cd赋存形态的影响,并揭示其生物有效性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经长期污灌,研究区土壤Cd主要以可交换离子态和碳酸盐结合态为主,两者占全量比平均为73%;各形态平均含量随污灌时间增长而增加,且其形态分配趋于向活性更强的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转化;由于污灌历史不同,可交换离子态、碳酸盐结合态及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呈极显著差异。土壤生物有效态Cd和潜在有效态Cd与不可利用态Cd相比,所受外界影响因素多,具有更弱的空间结构性,其空间分布呈东高西低趋势,因而在未来农业结构调整及制定修复方案时,应予高度重视。
陈涛常庆瑞刘京
关键词:污灌土壤镉化学形态
秦巴山区耕层土壤微量元素空间特征及影响因子——以镇巴县为例被引量:11
2013年
为充分了解与掌握秦巴山区耕层土壤微量元素现状、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土壤微量元素的科学管理及土壤微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镇巴县为例,基于2010年陕西省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项目数据,采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秦巴山区耕层土壤有效态Fe、有效态Mn、有效态Cu和有效态Zn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镇巴县耕层土壤有效态Fe、Mn和Cu均属中等变异强度,变异系数介于81.38%~97.57%之间,有效态Zn属强变异强度,变异系数为117.09%;2)空间特征上,根据块金系数值,4种微量元素均表现为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县域质量分数的空间分布呈南部高、西部低格局,空间变异性是由自然因素(土壤理化性质、地形地貌和常年降水量等)和人为因素(作物熟制和村距等)共同作用而引起的;3)镇巴县耕层土壤整体有效态Cu和Fe质量分数丰富,Zn质量分数适宜,19.14% Mn缺乏(<5 mg/kg),需结合不同的耕作制度、土壤类型及其质量分数丰缺水平进行分区培肥与管理.
姜悦常庆瑞赵业婷班松涛
关键词:土壤微量元素地统计学
基于高光谱和高分一号卫星影像的冬小麦叶绿素遥感反演
小麦是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而叶绿素含量与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与生长状态密切相关,是植被光合能力强弱、营养生理状况以及衰老进程的良好指示剂,其含量的测定对农作物长势监测、...
王婷婷
关键词:冬小麦叶绿素含量遥感反演高光谱图像卫星影像
Ecological Suitability Evaluation and Planting Division of Potato in County Based on GIS——A Case Study of Shangnan County of Shaanxi Province
2020年
Potato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ood crops in Shangnan County,Shaanxi Province.Potato planting strategy in this region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otato planting,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and for optimizing regional layout.The ecological suitability of potato cultivation in Shangnan County was evaluated by u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technology,county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cological suitability of potatoes in Shangnan County was established by screen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each ecological factor with expert experience method.The AHP and fuzzy evaluation method were applied to the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of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The ecological suitability assessment map of potato planting in Shangnan County was obtained by using the overlay analysis function of ArcGIS 10.2.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ighly suitable area for potato cultivation was 6974.04 hm^2,accounting for 28.07%of the cultivated land.The suitable area was 11205.75 hm^2,accounting for 45.10%of the cultivated land area.These two types of arable land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shallow hilly area,the middle mountain landform and the river valley area.The remaining arable land in this region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shallow hills and the mid-mountain landscapes,including the arable land which was reluctantly suitable for potato cultivation and unsuitable for potato cultivation,with 5646.15 and 1022.33 hm^2,respectively,accounting for only 22.72%and 4.11%of the total arable land areas.Therefore,based on the statistics and analyses of potato planting environment in Shangnan County,the pattern of local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distribution was summarized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map was drawn,thus providing scientific basis for rational distribution and planning of potato in Shangnan County.
Yuan YuanSong Wen-chaoKang Xiao-fuGuo Yi-chunChang Qing-rui
关键词:POTATO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