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2010FZ0017)
-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真林袁元邓莉萍帅桃李万江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64层螺旋CT低剂量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方案探讨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低剂量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价值。方法 2009年1 6月157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剂量组(A组)管电流量采用1 000mAs,两个低剂量组(B、C组)分别采用800、600mAs。对3组的图像质量、噪声、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进行评估。结果 A、B、C组图像噪声分别为20.50±3.23、23.02±3.05和26.28±2.58,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的CTDI分别为(58.7±0.23)、(46.98±2.27)、(35.28±3.56)mGy,DLP分别为(1 050.88±89.63)、(846.21±57.86)、(641.13±32.15)mGy.cm,ED分别为(14.78±2.56)、(11.85±1.87)、(8.98±1.15)mSv,B、C组的CTDI、DLP、ED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A组(P<0.05),C组的CTDI、DLP、ED均为3组中最低值。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检查,采用600mAs管电流量获得的冠脉图像既可满足诊断需要,又可使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降低。
- 袁元李真林邓莉萍赵瑾
- 关键词:冠状动脉64层螺旋CT
- 分次团注结合虚拟平扫技术在泌尿系统CT造影成像中的价值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分次团注对比剂结合虚拟平扫技术在CT泌尿系统成像(CTU)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因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在我院行双源CT增强扫描的患者80例,随机平均分为A、B两组。A组行传统CTU扫描技术,采用单源扫描,扫描序列设定为先行常规平扫,再注射碘对比剂100mL,行动脉期增强扫描、实质期增强扫描和排泄延迟期扫描,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kV,管电流210mAs。B组行分次团注与虚拟平扫相结合的改良CTU扫描技术,扫描序列设定为常规平扫后注射碘对比剂40mL,延迟15~30min后,再次注射碘对比剂60mL,行动脉期和实质期增强扫描,其中实质期增强扫描采用双能量扫描序列,扫描参数为A管管电压140kV,管电流68mAs,B管管电压80kV,管电流374mAs。比较两种方法扫描下的集合系统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比较虚拟平扫与常规普通扫描对于泌尿系统病变的检出情况,比较双能量增强扫描与常规普通增强扫描的辐射剂量。结果两种成像方法下集合系统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辐射剂量明显高于B组(P<0.05),分次团注结合虚拟平扫技术辐射剂量仅为传统CTU扫描技术的55%。虚拟平扫与常规普通扫描对泌尿系统疾病的显示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能量扫描与常规增强扫描的辐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分次团注与虚拟平扫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不仅能获得与传统CTU扫描相同的图像质量,同时减少了约一半的辐射剂量。
- 帅桃李真林邓莉萍袁元潘雪琳程巍李万江
- 关键词:虚拟平扫
- 双源CT胸痛序列心胸血管一站式低剂量成像探讨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双源CT胸痛序列心胸血管一站式成像低剂量技术在急性胸痛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102例临床要求行胸部血管检查的患者,采用胸痛序列血管成像。应用心电脉冲剂量调控技术,对不同的心率选择不同的全剂量曝光时间窗。心率≤75次/min,分为常规辐射剂量(A)组28例、低辐射剂量(B)组25例;心率76~120次/min,分为常规辐射剂量(C)组24例、低辐射剂量(D)组25例。对各组患者的肺动脉、冠状动脉、主动脉图像质量进行盲法评分,计算每例患者辐射有效剂量,并进行A组与B组、C组与D组比较。结果各辐射剂量组均获得满意图像,A与B组、C与D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效剂量A组(7.09±0.95)mSv较B组(5.01±0.34)mSv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4.79±0.91)mSv较D组(2.48±0.43)mSv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胸痛的患者,在心率相对平稳的情况下,采用低剂量胸痛序列对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快速明确地诊断,为临床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邓莉萍李真林袁元帅桃
- 关键词:双源CT血管成像低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