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J08B19)
- 作品数:2 被引量:15H指数:2
- 相关作者:赵万民黄勇陈蔚张兴国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 “联谊与均益,祀神与合乐”——明清会馆建筑文化内涵与形态嬗变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会馆作为我国明清时期最重要的基层民间社会组织形式之一,是在"地缘和业缘"观念旗帜下结成的一种社会力量联合体。它曾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发挥过强大经济推动力,是社会管理能力的"亚文化群体",其文化内涵涉及神灵、宗族和儒商文化等多个层面。从对会馆文化内涵的探究入手,就该类型建筑的平面形制、空间形态与明清会馆文化的关联性进行研究,揭示出其建筑形制和空间形态的形成与时代嬗变正是会馆文化不断发展的物质性体现,它既具有建筑类型上的"独特性与规定性",又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呈现出多样性特征。
- 陈蔚张兴国
- 关键词:会馆文化建筑
- 明清“湖广填川”移民会馆与清代四川城镇聚落结构演变的人类学研究
- 清代"湖广填川"大移民,既改变了区域社会人口构成基础,也形成了地区独特的以各籍移民团体为主体的基层民间社会组织管理结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移民会馆的大量出现。与其它地区比较,四川地区移民会馆不仅"数量大、分布广、类型多...
- 陈蔚胡斌
- 关键词:聚落形态空间结构
- 文献传递
- 哥本哈根人居环境变迁研究被引量:9
- 2008年
- 研究了哥本哈根人居环境变迁的历程与策略,基本结论是:区域生态与人文和谐共存价值观主导下的"手掌规划"、保障公共利益为核心的旧城改造与设计模式、连接历史与未来的街区保护与更新措施,是哥本哈根人居环境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基本上把握了人居环境变迁过程中自然时空架构人工化、资本化规律,坚持日常生活延续的规划理念并突出人居环境建设的特殊社会构成与文化语境,采取严格限定城市规划设计实施领域以促进历史街区步行化进而降低日常生活速度等相关对策是哥本哈根人居环境建设取得成功的深层次原因。
- 黄勇赵万民
- 关键词: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