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D22B07)

作品数:21 被引量:122H指数:7
相关作者:刘荣厚朱锡锋费雯婷尹仁湛马隆龙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动力工程及工...
  • 5篇化学工程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7篇生物油
  • 7篇生物质
  • 6篇热解
  • 5篇热裂解
  • 4篇稳定性
  • 4篇裂解
  • 3篇快速热解
  • 2篇液化技术
  • 2篇乙酸
  • 2篇生物质热解
  • 2篇添加剂
  • 2篇燃烧
  • 2篇GC-MS分...
  • 2篇产率
  • 2篇超临界
  • 1篇稻壳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分析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毒性效应

机构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中国科学技术...
  • 4篇浙江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天津大学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作者

  • 6篇刘荣厚
  • 5篇朱锡锋
  • 5篇费雯婷
  • 5篇尹仁湛
  • 3篇张琦
  • 3篇王铁军
  • 3篇马隆龙
  • 2篇周维奇
  • 2篇张栋
  • 2篇周劲松
  • 2篇徐莹
  • 2篇吴何来
  • 2篇陈冠益
  • 2篇吴小武
  • 2篇陈登宇
  • 1篇郑燕
  • 1篇项阳阳
  • 1篇高晓凤
  • 1篇王树荣
  • 1篇郑小明

传媒

  • 7篇太阳能学报
  • 5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化工进展
  • 1篇化学反应工程...
  • 1篇石油化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可再生能源
  • 1篇生物质化学工...
  • 1篇新能源进展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 6篇201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油与重油燃烧的数值模拟及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利用CFD软件对重油和生物油在旋流燃烧室内的燃烧进行数值模拟,对比研究两种燃料的燃烧和污染物排放特性,考察旋流强度对生物油燃烧特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旋流燃烧室内存在中心回流区,生物油燃烧时回流区面积和回流量均小于重油;重油和生物油燃烧时炉膛最高温度分别达到1930K和1615K;重油燃烧时气体组分分布的模拟结果与文献测量值较吻合,CO和NO的排放量均高于生物油。随着二次风旋流强度的增加,生物油燃烧时炉膛内回流区和回流量增大,CO的排放得到有效抑制,而NO排放量先升高后降低。研究结果为生物油替代重油应用及生物油燃烧器的设计、制造和运行提供借鉴。
张栋朱锡锋
关键词:生物油燃烧数值模拟旋流强度
Ru基催化剂上生物油临氢催化改质的试验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等体积浸渍的方法制备Ru/γ-Al2O3系列催化剂,进行乙酸临氢催化活性评价,考察不同担载量及不同助剂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对临氢催化改质机理进行讨论,并在筛选出的活性较高的CoRu/γ-Al2O3催化剂上,对生物油临氢催化改质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生物油经改质后pH值由2.33上升到2.47,含水量由35.53%增加到38.55%。
徐莹王铁军马隆龙张琦陈冠益
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研究与发展趋势被引量:21
2013年
介绍了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总结了该项技术在原料预处理、热解工艺和生物油分离精制3个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原料预处理方面,介绍了微波干燥、烘焙和酸洗3种方法;在热解工艺方面,介绍了催化热解和混合热解两种新工艺;在生物油分离精制方面,介绍了催化加氢、催化裂解、催化酯化、乳化燃油和分离提纯5种新技术,幵分析展望了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的产业化发展趋势。
朱锡锋
关键词:生物质热解生物油精制
生物质热裂解装置中热蒸汽过滤器温度对生物油特性的影响研究
目前,由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储量的日益减少,以及它们燃烧后会产生CO2、SO2、NOx等污染物,带来了巨大的环境问题。生物质以其资源的丰富性和使用的清洁性,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生物质热裂解是在隔绝氧气的情况下加热生...
梅远飞
关键词:生物质热裂解添加剂
文献传递
添加乙酸乙酯对生物油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以稻草秸秆快速热裂解生物油为样品,选取乙酸乙酯作为添加剂,按不同质量分数(分别为1%、6%、11%、16%和21%)添加到生物油中,考察原始生物油(空白组)及乙酸乙酯组生物油理化特性随贮存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乙酸乙酯添加质量分数增大,各乙酸乙酯组(1%、6%、11%、16%和21%)生物油最终pH值比空白组分别提高0.66%、2.33%、3.65%、4.32%和6.31%;最终含水率比空白组分别降低10.90%、20.17%、28.19%、30.27%和35.10%;最终运动黏度比空白组分别降低13.69%、39.08%、57.99%、66.00%和73.58%。FT-IR和GC-MS分析结果表明,添加乙酸乙酯能抑制生物油老化反应。此外,GC-MS分析结果还证实乙酸乙酯可以减少生物油内有机酸含量。
费雯婷刘荣厚周维奇尹仁湛
关键词:生物油热裂解乙酸乙酯稳定性
超临界流体在生物质转化技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2年
生物质能作为具有潜力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共识,且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超临界流体因其自身的特性能够提高生物质转化利用效率,本文分析介绍了超临界流体技术在生物质利用中的主要应用即生物质超临界预处理、制氢、液化以及生物柴油超临界制备和生物油超临界提质,提出生物质超临界利用技术的研究意见和发展建议。
项阳阳周劲松吴何来
关键词:超临界流体生物质制氢生物柴油
生物质快速热解液化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3年
总结了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在原料预处理、热解工艺和生物油精制3个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原料预处理方面,介绍了干燥、烘焙、压缩成型和酸洗4种方法;在热解工艺方面,列举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热解反应器类型,重点介绍了催化热解和混合热解两种新工艺;在生物油精制方面,介绍了包括催化加氢、催化裂解、催化酯化和乳化等几种常用的生物油精制方法,并分析了各精制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
朱锡锋李明
关键词:生物质快速热解液体燃料
生物质热解气中固体颗粒的分离方法综述被引量:5
2012年
根据生物质热解产物的特点和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对除尘器的要求,比较了几种适合于干式除尘的除尘器及除尘方法。介绍了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中除尘装置的研究发展,指出了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
李美莲柏雪源李永军高晓凤
关键词:生物质
不同蒸馏压力下的生物油分子蒸馏分离特性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采用分子蒸馏分离技术对热敏性生物油在不同蒸馏压力下的分离特性进行了研究。经过分子蒸馏分离后,生物油被分离为蒸出馏分油与残留馏分油,蒸出馏分油的得率随着压力的下降而显著增大,在700 Pa时达到了56.50%(质量分数)。在馏分油的物理性质方面,蒸出馏分油富集了生物油内的大部分水分,残留馏分油内水分得到了较好的脱除,其中,700 Pa下残留馏分油的水分含量降至4.20%(质量分数)。结合生物油及馏分油的GC-MS分析结果,对乙酸、苯酚、糠醛以及左旋葡聚糖等生物油内典型化合物在不同蒸馏压力下的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获得了相应化合物在分子蒸馏过程中的富集规律。结合分离因子评估模型对生物油内14种代表化合物的富集特性进行了量化评价。
王誉蓉王树荣王相宇郭祚刚
关键词:生物油分子蒸馏
生物油重质组分模型物热解行为及其动力学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采用TG-FT-IR在非等温条件下对生物油重质组分酚、醛和糖类模型代表物(丁香酚、香草醛、左旋葡聚糖)进行热解特性及其热解动力学分析。TG-DTG曲线和FT-IR测试数据显示,重质组分模型物热解的先后次序是酚类、醛类、糖类物质。香草醛、丁香酚均为一个主热解阶段,主要产物为水、烷烯烃、CO2、CO和小分子酚、芳香醛。左旋葡聚糖热解分两阶段进行,热解发生在较高温区(180~370℃),主要热解产物有CO2、烷烯烃、醛、酮和环醚,少量的CO和水。混合物热解分为三个阶段,产物与单一模型物热解产物相似,但有少量缩醛低聚物。对比单一组分,混合物中羰基和羟基组分在较高温区(≥300℃)存在相互作用,生成难分解的缩聚物。其中,糖类是影响重质组分热解速率的主要物质。根据热重数据对热解各阶段进行动力学拟合,确定了模型物热解反应动力学三因素。平均表观活化能和反应级数分别为:E左旋葡聚糖第一、第二阶段分别为115.80 kJ/mol(0.5级)、141.19 kJ/mol(2/3级);E混合物第一阶段为54.46 kJ/mol(1级)、第二阶段为50.67 kJ/mol(2/5级);E丁香酚为42.29 kJ/mol(0.7级);E香草醛为36.53 kJ/mol(0.95级)。
吕微张琦王铁军李伯松马隆龙
关键词:模型物热解特性动力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