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项目(2012A080800013)

作品数:7 被引量:61H指数:4
相关作者:汪勇李爱军张宁刘蔓蔓赵金利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脂肪
  • 2篇脂肪酶
  • 2篇酯交换
  • 2篇大豆油
  • 1篇亚油酸
  • 1篇用油
  • 1篇油酸
  • 1篇油脂
  • 1篇游离脂肪
  • 1篇游离脂肪酸
  • 1篇蒸馏
  • 1篇脂肪酸
  • 1篇曲霉
  • 1篇专用油
  • 1篇专用油脂
  • 1篇籽油
  • 1篇棕榈油
  • 1篇香基
  • 1篇磷脂酶A
  • 1篇磷脂酶A1

机构

  • 6篇暨南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马来西亚博特...

作者

  • 6篇汪勇
  • 4篇李爱军
  • 3篇刘蔓蔓
  • 3篇张宁
  • 2篇赵金利
  • 2篇张参
  • 1篇邹玲
  • 1篇韩双艳
  • 1篇姚胜文
  • 1篇张震
  • 1篇赵倩竹
  • 1篇何玥
  • 1篇张熙
  • 1篇李清浩
  • 1篇刘芳

传媒

  • 3篇中国油脂
  • 2篇粮食与油脂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化学与生物工...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HPLC-ELSD和GC-FID测定中长链甘油三酯含量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采用间接法定量,建立了HPLC-ELSD外标法和GC-FID内标法测定中长链甘油三酯含量的方法,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各自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HPLC-ELSD外标法测定辛癸酸甘油酯和大豆油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1.0%和99.5%,RSD分别为1.58%和1.62%,得到酯交换产物中中长链甘油三酯含量为72.8%±0.80%;GC-FID内标法测定辛癸酸甘油酯和大豆油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4%和99.6%,RSD分别为1.24%和2.03%,得到酯交换产物中中长链甘油三酯含量为72.5%±0.84%。说明两种分析方法均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重复性。HPLC-ELSD外标法的分析时间为43 min,GC-FID内标法分析时间仅需12.7 min。
刘蔓蔓滕英来汪勇张宁李爱军
关键词:HPLC-ELSD
甘油二酯和葵花籽油混合物结晶性质研究
2016年
采用Lipozyme 435脂肪酶在鼓泡反应器中催化脂肪酸酯化,产物经二级分子蒸馏得到高纯度甘油二酯(DAG),然后与葵花籽油通过不同比例混合,研究样品晶型变化、熔融结晶性质、固体脂肪含量、微观结构等理化性质,探索DAG在食品专用油脂领域的应用。结果表明,添加60%DAG(质量分数)的葵花籽油样品性质与焙烤用人造奶油、起酥油产品性质类似,其碘值为90.46 g I2/100g,滑熔点为41.9℃,具有应用于食品专用油脂的潜力。
刘蔓蔓张参刘芳Tek-kim Tang汪勇Oi-ming Lai
关键词:甘油二酯葵花籽油分子蒸馏
Lipozyme RM IM脂肪酶催化酸解制备MLM型结构脂质被引量:6
2014年
采用脂肪酶Lipozyme RM IM催化辛酸、癸酸与大豆油进行酸解反应以制备MLM型结构脂质。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底物摩尔比、辛癸酸摩尔比、酶添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初始水分含量对酸解反应的影响。得到适合的反应条件为:底物摩尔比3∶1(总脂肪酸/大豆油),辛酸与癸酸摩尔比(辛酸/癸酸)2.5∶1,酶添加量7.5 wt%(基于底物总重),反应时间5 h,反应温度65℃,加水量1.0 wt%(基于底物总重),得到MLM结构脂脂肪酸组成中辛酸含量为20.0 wt%,癸酸含量为10.5 wt%,两者质量比为1.92。
刘蔓蔓滕英来张宁汪勇赵倩竹李爱军
关键词:LIPOZYMERMIM大豆油
酶催化酯交换制备零反式脂肪酸食品专用油脂基料的性质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研究了以大豆油和极度氢化棕榈油为原料,采用脂肪酶Lipozyme TLIM催化酯交换反应制备的零反式脂肪酸食品专用油脂基料的性质。酶法酯交换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 h、酶添加量4%(占油脂总质量)、大豆油与极度氢化棕榈油质量比4∶3。对比了酯交换反应前后混合油脂的热性质、固体脂肪含量、晶体形态和微观形态。结果表明:酶法酯交换反应后,产物熔融、结晶温度均降低;酯交换产物以β'晶型为主,晶体颗粒均匀、较小;当温度高于25℃后固体脂肪含量减小,产物在高于45℃时可全部融化。因此,酯交换油脂适用于制备烘焙型食品专用油脂基料。
何玥赵金利张参李清浩汪勇
关键词:大豆油酶法酯交换
磷脂酶A_1(Lecitase~ Ultra)催化合成富含α-亚油酸结构磷脂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在正己烷体系中,酶催化亚油酸与大豆粉末磷脂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富含α-亚油酸结构磷脂。从三种常用固定化脂肪酶,一种液态脂肪酶和一种液态磷脂酶中筛选出其中最优磷脂酶A1(Lecitase Ultra)催化合成结构磷脂。通过单因素和正交优化试验得出最优反应条件为:大豆磷脂质量浓度0.20 g/mL、底物物质量比(亚油酸/磷脂)为4∶1、酶添加量(以磷脂质量计,v/w)18%、反应时间24 h、反应温度53℃;在此条件下,获得结构磷脂产品α-亚油酸含量可达77.09%。
邹玲汪勇姚胜文张震李爱军
关键词:磷脂酶A1酯交换
黑曲霉发酵产酶研究进展被引量:40
2016年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是曲霉属真菌中的常见种,它生长旺盛、发酵周期短、不产生毒素,是美国FDA认证安全菌种(GRAS)之一,也是重要的酶制剂生产菌种。综述了黑曲霉产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张熙韩双艳
关键词:黑曲霉
不同脂肪酶酶解奶油制备奶味香基的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选用Hansen calf lipase、Amano lipase A6、Lipozyme RM IM 3种脂肪酶对无水奶油进行适度酶解制备奶味香基。采用气相色谱分析了酶解奶油中游离脂肪酸组成,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酶解奶油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研究,并通过感官评价对酶解奶油进行风味剖面分析并对烘焙产品偏好性评定。结果表明:3种脂肪酶选择性酶解产生中短链脂肪酸的能力均较强,其中动物来源的Hansen calf lipase对中短链脂肪酸的选择性酶解能力最高,酶解奶油中短链脂肪酸相对含量为42.9%,且该酶解奶油和烘焙产品具有令人愉悦的奶味和干酪味;3种酶解奶油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为脂肪酸、醛类、酮类、内酯类物质。
张宁赵金利CYRIL Suseno滕英来汪勇李爱军LIANA Veronika Yapriadi
关键词:脂肪酶游离脂肪酸感官评价风味成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