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A710026)
-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3
- 相关作者:王丽荣刘晓明更多>>
-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心理-道德教育”的理论探析被引量:2
- 2011年
- 对"心理-道德教育"的理论认识,是对"心理-道德教育"进行实践探索的理性自觉。对"心理-道德教育"的客观把握与深入解读,需要从心理-道德教育的形成背景与形成的必然性出发,通过对心理-道德教育的价值定位,以确定心理-道德教育的概念内涵及发展特征。
- 王丽荣
- 关键词:道德教育心理必然性
- “心理-道德教育”的实践模式被引量:1
- 2011年
- "心理-道德教育"在遵循价值绝对性与相对性相协调、价值影响与价值尊重相协调及功能干预与内容干预相协调原则的基础上,将教育过程看作一个价值互动的过程,是一个将"价值中立"与"价值干预"有效结合的过程。如果将教育过程分成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则初期应遵循"价值尊重"的原则,中期应遵循"价值澄清"的原则,而后期则应遵循"价值引导"的原则。
- 刘晓明
- 关键词:道德教育心理价值干预教育过程价值中立
- 心理学关于情绪的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启示
- 2012年
- 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中,情绪以一种弥散的方式对是否接受和接受的程度产生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过程起到调控作用,情绪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的各个环节当中。本文从对情绪理论的剖析入手,分析其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启示,具体阐明情绪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影响及情绪理论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中的作用。
- 王丽荣
- 关键词:情绪情绪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
- 中国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创新的文化审视被引量:4
- 2010年
- 理论创新问题是学科发展的内在动力,而理论创新的滞后,已成为阻碍中国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发展的现实困境。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创新不应是对西方或其他学科理论的简单套用,需要在借鉴的基础上予以超越,并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以天人合一的思想建构中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将儒家注重社会伦理与道家追求心灵超越结合起来,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建构定位于外在社会适应与内在心理发展的统一上。
- 王丽荣
- 关键词:文化天人合一
-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需要心理特点之探析
- 2012年
- 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根本动力,对需要心理的探寻是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核心议题。该文旨在通过对马克思需要理论和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分析,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需要心理的特点。
- 王丽荣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需要心理
- 人的发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价值追求被引量:8
- 2013年
- 思想政治教育是关涉人的精神成长的教育,在对人的精神引导过程中完成个体社会化和政治化的使命,并达成提升人的精神品质之目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应遵循"人与社会"两大逻辑起点,"人的发展"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价值追求之一,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定位于"基于人性、弘扬人性"的教育,使社会教化建立在对人性的尊重和完整把握上,以此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 王丽荣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性
-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略论被引量:4
- 2011年
- 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过程,其本质就是被教育者"政治思想"与"心理素质"相融合以形成政治品质的过程。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则是发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中的心理现象,是接受主体在环境作用的影响下,在自身需要的驱动下,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客体进行反映、选择、理解、解释、整合、内化及外化践行等活动中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称。本文在界定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与接受心理的基础上,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特征,并试图进一步探索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内在规律。
- 王丽荣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