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907023)
- 作品数:1 被引量:14H指数:1
- 相关作者:李铁龙王学金朝晖李勇超更多>>
-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不同状态下纳米铁对细胞毒性机制研究
- 纳米铁(nanoscale zero valent iron,nZVI)是目前应用前景较为广泛的一种多功能材料,与普通铁粉相比,纳米铁粒径小,表面活性高,具有良好的迁移性,可以被直接注入污染场所,更有效地降解污染物,其在...
- 李铁龙王学金朝晖
- 关键词:纳米铁毒性机制大肠杆菌细胞毒性
- 文献传递
- 纳米Fe@SiO_2一步合成及其对Cr(Ⅵ)的去除被引量:14
- 2011年
- 利用液相还原与改进的Stbr法相结合,在不使用表面改性剂和氨水的条件下,通过向原硅酸乙酯(TEOS)和氯化铁混合溶液直接添加硼氢化钾,一步合成了二氧化硅包覆的纳米铁复合材料(Fe@SiO_2).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仪、能量色散X射线仪(EDAX)、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UV-Vis)吸收分光光度计、傅里叶红外(FTIR)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对所得样品的形貌、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将制备的Fe@SiO_2用于水体中Cr(Ⅵ)还原去除并考察了TEOS添加量对其去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Fe@SiO_2具有清晰的核壳结构,多孔的SiO_2包裹1-2个球形纳米铁粒子.纳米铁粒径主要分布在20-30 nm之间,随着TEOS投加量的增加,SiO_2层变厚,纳米铁核具有更好的分散性.与未包覆型纳米铁相比,Fe@SiO_2对Cr(Ⅵ)的去除能力显著提高.TEOS投加量为0.1 mL所制备的Fe@SiO_3对Cr(Ⅵ)去除能力(以Fe的质量计算)达到量大,为466.67 mg·g^(-1),而未包覆型纳米铁仅为76.35 mg·g^(-1).
- 李勇超李铁龙王学金朝晖
- 关键词:纳米铁一步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