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02)
- 作品数:52 被引量:614H指数:15
- 相关作者:刘震谢润成周文胡宗全潘高峰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 草湖地区侏罗系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特征被引量:1
- 2011年
- 基于测录井资料对比,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将草湖凹陷侏罗系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J-SQ1与J-SQ2。J-SQ1时期气候温暖潮湿,层序发育完整的上升半旋回和下降半旋回沉积,发育辫状河体系和湖泊体系;J-SQ2时期气候逐渐转为炎热半干旱,层序发育不完整,只发育上升半旋回沉积,主要由氧化型湖泊体系构成,发育滨浅湖砂滩、泥滩互层沉积。其中,J-SQ1早期辫状河河道砂体叠置厚度大,储层物性好,上覆中厚层湖相泥岩沉积,是本区有利的储集层段。
- 陆金波王英民张雷王改云顾秀梅
- 关键词:草湖凹陷侏罗系层序地层
- 镇泾长8砂岩古孔隙度恢复方法与应用被引量:11
- 2011年
- 砂岩储层古孔隙度特征和演化过程是油气成藏机制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现行方法存在一些缺陷,包括影响因素考虑不全面,应用过程复杂繁琐,运用结果可靠性不高,不能体现孔隙度演化的整个过程。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砂岩古孔隙度恢复研究方法,综合考虑了建设性和破坏性成岩作用的影响,建立砂岩孔隙度演化的数学模型,以此恢复砂岩孔隙度演化的整个过程。建立的模型以效应模拟为原则,包括增孔作用和减孔作用模型,通过模型叠加得到总孔隙度演化模型。模型以时间为变量、现今孔隙度为约束条件体现动态性和可靠性。在镇泾地区的应用结果表明,镇泾地区砂岩孔隙度演化受到构造和沉积相的控制,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和局部微构造的高点。储集层孔隙度演化过程是高产油藏的主控因素。
- 潘高峰刘震胡晓丹
- 关键词:成岩作用
- 鄂南镇泾地区延长组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及勘探方向被引量:29
- 2012年
- 通过对已发现油气与有利相带、局部构造、断裂及裂缝分布等关系的分析,结合试油资料与砂体厚度、储层物性与录井显示关系的统计分析,开展了油气富集主控因素研究,提出了本区延长组油气富集"三元主控"的地质新认识——有利相带、局部构造背景、断裂及裂缝共同控制油气富集;油气主要富集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北西-南东宽缓鼻状构造高部位是油气富集区;垂直缝及高角度斜交缝是研究区延长组主要的有效裂缝。断裂及裂缝控制油气富集。长6和长8已发现油藏和规模储量主要分布在断距较大的F2和F3断裂带的附近。并指出了下步勘探的有利方向,即区块东南部局部鼻状构造、断裂及裂缝发育带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主河道砂体叠置区是该区油气最富集的地区。
- 尹伟郑和荣胡宗全刘震商晓飞
- 关键词:有利相带油气富集延长组三叠系
- 中国中西部碎屑岩领域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与勘探方向被引量:15
- 2010年
- 在油气藏解剖的基础上,根据油气来源将中国中西部碎屑岩层系油气藏类型分为内源型、外源型和混源型,其中内源型又细分为内源自源型油气藏和内源它源型油气藏,外源型细分为外源次生油气藏和外源原生油气藏。内源自源型油气藏具有烃源岩与储集层在纵、横向上就近配置的特点,易于形成大面积岩性油气藏或富集高产的构造油气藏,其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为强生烃灶、凹中隆起和有利相带,是碎屑岩层系中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首选领域;内源它源型油气藏既需要碎屑岩层系内部存在烃源岩,又需要通过纵、横向运移至上部碎屑岩层系中聚集成藏,其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为强生烃灶、输导体系和(古)构造,是寻找富集高产构造油气藏的重要领域;外源型油气藏需要与下伏海相层系强生烃灶或者大型海相层系油气藏(田)在横向上邻近,还需要断层、不整合或疏导层构成的运移网络,其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为输导体系有效性和下伏油藏规模,是寻找中小型次生油气藏(田)群和较大型地层油气藏的重要领域。
- 郑和荣尹伟胡宗全伍新和王传刚陈新军李松
- 关键词:碎屑岩岩性油气藏油气富集
- 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及成藏模式被引量:4
- 2014年
- 通过对区域构造演化及地层沉积特征分析,揭示了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烃源岩和储层主要存在于裂后热沉降阶段发育的白垩系地层中,圈闭发育于白垩系末至新近纪前陆盆地阶段。烃源岩条件较好,两个生排烃灶区位于盆地西南和西北部,西北部灶区油气生成和运移时间早;从盆地西部到东部,储层发育的层位由老到新;生储盖组合有利。圈闭类型以4种背斜构造为主。根据油气地质条件和圈闭类型差异,盆地划分为西、中、东3个油气构造带,分别具有不同的成藏模式。
- 何彬陈诗望郝斐赵刚锋
- 关键词:圈闭类型成藏条件成藏模式前陆盆地
- 川东北地区通南巴构造带海相碳酸盐岩嘉二段、飞三段储层测井评价被引量:3
- 2009年
- 针对川东北地区通南巴构造带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的双孔特征,基于嘉二段、飞三段取芯及测试资料,利用岩心刻度测井的方法,确定储层下限参数,建立适合川东北地区通南巴构造带及邻近地区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参数计算模型与评价标准。结果表明:川东北地区通南巴构造带碳酸盐岩储层下限值标准为孔隙度1.6%,裂缝孔隙度0.05%,含气饱和度50%。该成果为川东北地区通南巴构造带海相碳酸盐岩气藏内部参数分布描述与最终形成气藏三维数据体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油田进一步勘探、开发和增产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 李瑞刘爱疆杨克明
- 关键词: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
- 四川盆地通南巴构造飞三段储层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利用测井、岩心以及薄片等资料,对川东北地区通南巴构造带飞仙关组第三段(简称飞三段)储层的基本特征和控制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等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飞三段储层为鲕粒灰岩,储集空间以铸模孔、粒内溶孔和晶间溶孔为主。飞三段整体是致密的,但储层段仍有较高的孔隙度,由于裂缝的存在从而提高了储层段岩石的渗透率。由测井曲线特征分析可知,鲡粒灰岩储层具有相对低的自然伽马、低密度、低速度和相对高的电阻率。储层的发育主要受控于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及破裂作用等因素。通南巴飞三段储层分为四类,河坝1井飞三段储层属于Ⅰ类和Ⅱ类储层。
- 郎咸国秦启荣白立业
- 关键词:飞仙关组储层特征影响因素
- 环氧树脂水乳液固砂性能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为了改善化学防砂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效果,开展了环氧树脂乳液固砂性能研究。以环氧树脂、自制乳化剂为原料,采用相反转法,合成了具有较低黏度的环氧树脂水乳液。通过室内模拟固砂实验发现,采用环氧树脂乳液固砂,固结的岩心强度高、渗透性好,抗压强度可达5MPa,且具有良好的耐油、耐水性能。
- 赵修太李宏王春彦
- 关键词:环氧树脂乳液乳化相反转法化学防砂孤东油田
-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白云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23
- 2012年
- 稀土元素具良好的地球化学过程示踪性,且受成岩流体影响小,在分析白云岩化流体性质和白云岩化成岩环境方面具有独特效果。采用中子活化法对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白云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泥微晶白云岩REE质量分数为(2.907~140.09)×10-6,平均为46.917×10-6,低于泥晶灰岩中的含量,δEu平均为0.634,δCe平均为0.942,配分模式与泥晶灰岩相似,显示该类白云岩形成于低温氧化环境,白云岩化流体为海水或海源流体,可能为准同生白云岩化;晶粒白云岩REE质量分数为(3.392~18.435)×10-6,平均为8.788×10-6,远小于海相泥晶灰岩,δEu平均为0.724,δCe平均为0.78,配分模式与泥晶灰岩相似,且与泥微晶白云岩趋于一致,说明其形成于相对高温还原环境,白云岩化流体为海源流体,可能为埋藏白云岩化;溶蚀残余白云岩REE含量高,配分模式与泥晶灰岩不同且不具Eu正异常,指示岩溶流体可能为大气淡水。
- 苏中堂陈洪德徐粉燕张成弓林良彪
- 关键词:稀土元素白云岩流体性质地球化学马家沟组鄂尔多斯盆地
- The Application of Seismic Sedimentology in the Study of Sedimentary Facies in Niger Delta
- 2017年
- 地震沉积学的核心内容是利用地震勘探技术与方法进行沉积相的辅助研究,其研究方法包括地震反射结构、地震属性、波阻抗和地震波形特征分析等。地震沉积学的研究,综合了测井相纵向上的高精度和地震资料横向上的高密度特性,特别适合于钻井稀少的盆地前期勘探阶段。尼日尔三角洲发育的沉积微相类型主要包括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沼泽洼地、河口砂坝等,利用波阻抗反演和地震波形分类等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在研究区内钻井的约束下,划分出阿格巴达组D砂层的沉积相,达到了在少井区利用地震沉积学进行沉积相划分的目的。
- Fuhai Zhao
- 关键词:石油天然气项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