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417005)
- 作品数:69 被引量:791H指数:17
- 相关作者:陈建生徐力刚谢永宏李峰陈宇炜更多>>
- 相关机构:河海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2
- 2013年
- 叶绿素a作为浮游植物生物量的表征,其在水体中的浓度常被用作评价水环境富营养程度的指标,但其测定方法多样,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方法。回顾了水体中浮游植物叶绿素a测定方法的发展历程,对细胞破碎方法和提取液种类等方面的研究做了比较,结合不同测定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目前最合适使用的方法——热乙醇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提取效率高,稳定可靠,且对操作者的健康无危害。介绍了荧光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3种常用测定方法的简要步骤、适用性和优缺点。经过对多种方法的比较,认为采用热乙醇法提取和分光光度法测定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测定方法,以期为国内制定叶绿素a测定的标准方法提供依据。
- 徐彩平刘霞陈宇炜
- 关键词:叶绿素A提取液分光光度法
- 鄱阳湖水华蓝藻的一个新记录种--旋折平裂藻(Merismopedia convoluta Breb.Kützing)被引量:6
- 2012年
- 2011年8月对鄱阳湖进行全湖大采样中发现了一种鲜见报道的水华蓝藻种类——旋折平裂藻(Merismopedia convolute Breb.Kützing).本文对该种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并介绍它在鄱阳湖内的分布区域和生境.
- 徐彩平李守淳柴文波陈宇炜
- 关键词:鄱阳湖水华
- 我国北方地下水年龄测定问题讨论被引量:11
- 2014年
- 对我国北方地区地下水的各种现行测年方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地下水中的氚元素特征能满足测定地下水年龄的活塞模型,但由于降水初期氚的浓度不易率定,只能定性或半定量确定地下水的年龄。氟利昂是人工合成化合物,自然界中没有天然成分,是一种理想的示踪剂,但氟利昂测定地下水的年龄限制在20世纪40年代之后降水的入渗补给。14C与4He测定地下水年龄的方法由于受到断裂带中排气影响,不易校正,所以不能适用于断陷盆地或活动断层地区。针对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华北平原地下水中氚浓度值仍然较高的现象进行讨论,认为该地区地下水的补给源区应该靠近我国西部的核试验场。同位素关系表明,渗漏的纳木错湖水与东部的地下水存在相关性,西藏内流区的渗漏水自西向东补给到了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与华北平原。
- 陈茜茜陈建生王婷
- 关键词:地下水年龄氟利昂
- 内蒙古鄂尔多斯西北土壤水流动示踪实验及自流井群补给源讨论被引量:12
- 2014年
- 降水模拟实验证明,鄂尔多斯北部沙土层单次降水入渗最大深度小于1 m,降水在土壤中受到蒸发后排泄到大气中。实验证实,只有当土壤含水率达到最大田间持水率,吸附在土颗粒表面的薄膜水才能克服电磁引力转化为重力水,在重力的作用下继续下渗。鄂尔多斯北部的年降水量小而蒸发量大,降水入渗土壤不能形成累积效应,无法形成连续下渗的重力水流。同位素示踪分析表明,土壤水主要来源于地下潜水,结合土壤含水率与TDS分析证实,地下水是通过薄膜水与蒸发-凝结方式补给到土壤水中,薄膜水从高温区向低温区流动,对于等温的薄膜水而言,薄膜水从厚层向薄层流动。同位素分析表明,都思兔河流域的河水、泉水、井水、湖泊、土壤水接受相同的外源水补给。鄂尔多斯盆地降水比地表水与地下水明显富集重同位素,不符合补给区降水同位素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分水岭与基底断裂带重合,据此推断,外源水以深循环方式通过基底断裂带补给鄂尔多斯盆地,在干旱地区形成自流井群。
- 陈建生杨光亮王婷何文政何海清陈茜茜
- 关键词:降水入渗土壤水
- 水网藻(Hydrodictyon reticulatum)水华在鄱阳湖的纪录被引量:5
- 2014年
- 水网藻水华在国外出现较多,在国内鲜有报道.2013年5月对鄱阳湖进行采样时首次发现水网藻水华;结合现场观测及遥感影像确定其分布范围为老爷庙至落星墩水域,分布面积约为26 hm2,推测水网藻可能是由上游稻田等静止水体迁移至鄱阳湖,在相对静水区进行聚集生长,加上合适的理化条件(温度及营养盐),从而形成水华.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水网藻水华对鄱阳湖水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 吴召仕王卷乐夏颖陈宇炜
- 关键词:水网藻藻类水华鄱阳湖
- 基于颗粒模型的风积砂层降雨入渗深度计算及验证被引量:3
- 2016年
- 为了研究沙漠干旱区降雨对砂层非饱和带水分的贡献,该文对风积砂层水分入渗过程中的水分存在形式和运移机理进行了理论和力学分析。通过以触点水为主要储水单元的立方布局颗粒模型推导出水分入渗过程中湿润深度的解析表达式,并进行验证。物理和力学分析表明,砂颗粒表面很难形成较厚的薄膜水,砂层非饱和带水分大部分以触点水的形式存在。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水分入渗的湿润深度与入渗水量和触点水湿润角有关。模型验证表明,水分入渗湿润深度的解析表达式在风积砂层入渗深度计算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触点水湿润角与砂颗粒粒径的函数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当设定触点水湿润角为π/4时,比例常数为11.5。该研究可为干旱区农业规划提供依据。
- 黄德文陈建生詹泸成
- 关键词:入渗土壤水降雨干旱区风积砂
- 1989—2011年东洞庭湖草洲出露面积变化及其与水位响应的关系被引量:16
- 2013年
- 基于多时相的LandsatMSS/TM/ETM+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决策树分类法提取1989—2011年共49景东洞庭湖不同水位条件下的草洲出露面积,结合1985—2011年城陵矶日水位数据及数字高程模型,分析草洲时空变化特征并阐明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出露草洲面积受水位影响显著,两者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R2=0.875,P〈0.001),出露草洲面积随水位的升高而逐渐减小,且水位越高,对草洲出露面积的影响越小.草洲出露面积随水位呈现规律性变化,11月,水位上升,草洲面积减少;7—12月,水位下降,草洲出露面积增加.1989—2011年,草洲出露面积持续增加,新增草洲主要由泥滩地转化而来;草洲扩张是各高程段草洲面积共同增加的结果,低位洲滩(黄海高程22~25m)草洲面积的快速增加是湿地草洲扩张的主导部分.各高程水位变化是研究期间东洞庭湖草洲出露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
- 唐玥谢永宏李峰陈心胜
- 关键词:东洞庭湖遥感水文
- 乌梁素海及其周边地区水源补给关系同位素研究被引量:13
- 2013年
- 野外采集乌梁素海及其周边区域的水样和土壤样品,测定样品的δD、δ18O和ρ(TDS),并以采自南京燕子矶的黄土为样本进行室内降水入渗试验,测试每个土壤样品的含水率和ρ(TDS)。根据试验结果,对乌梁素海以北的色尔腾山地区的降水入渗情况进行分析,对乌梁素海湖水补给来源进行同位素分析,对乌梁素海湖泊周围地下水进行TDS分析。结果表明,乌梁素海以北的色尔腾山地区的大气降水在入渗的过程中大量蒸发,无法有效入渗补给地下水,降水并不是当地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而比当地降水中的氘氧同位素值更负的稳定外部补给源是当地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泉水、井水的δD和δ18O值比当地降水明显贫化,也表明大气降水并非是地下水的补给源;地下水是乌梁素海的主要补给源,河套灌区排水渠中的水的主要来源是深循环地下水,狼山—日喀则隐伏断裂带中可能存在渗漏通道,西藏内流区的渗漏水通过该通道补给到了内蒙古高原。
- 陈建生张志伟刘震季弼宸
- 关键词:地下水补给源同位素分析乌梁素海
- 洞庭湖湿地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策被引量:14
- 2013年
- 洞庭湖湿地共有湿地植物66科182属265种,其中被子植物有59科174属256种,分别占洞庭湖湿地植被科、属、种的89%、96%和97%;蕨类植物次之,共有7科8属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湖南省地方保护植物3种。湿地植物中已知具经济用途的种类有64科175属215种,药用植物有145种,工业用植物46种,食用植物35种,农业用植物(绿肥、饲料等)143种。目前由于人类的盲目开垦、大面积种植杨树、芦苇等人为干扰,以及对湿地植物资源保护管理的缺乏,导致湿地原有植物群落分布格局被打破,物种生物多样性下降。针对存在的问题,对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对策。
- 侯志勇谢永宏赵启鸿黄菊梅陈心胜李峰李旭曾静
- 关键词:洞庭湖
- 洞庭湖鸟类资源分布及其栖息地质量评估被引量:14
- 2016年
- 洞庭湖越冬水鸟具有种类多、种群数量大、密集度高的特点。因洞庭湖在迁徙水鸟保护方面的重要意义,该区共有3块湿地被指定为国际重要湿地。由于三峡大坝的运行,洞庭湖越冬水鸟的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准确掌握洞庭湖越冬水鸟分布和栖息地质量信息是越冬水鸟保护科学决策的基础。本研究依据洞庭湖保护区的边界,将洞庭湖湿地分为3块区域: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以2008—2012年洞庭湖环湖鸟类同步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3块区域越冬水鸟的丰富度,包括:物种数、种群大小和珍稀濒危水鸟种群数量。此外,以2013年1月环境小卫星在洞庭湖区的影像为基础,运用遥感技术解译研究区内越冬水鸟栖息地分布数据。将3块区域的越冬水鸟丰富度和栖息地质量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东洞庭湖区域水鸟栖息地保存最为完好,越冬水鸟丰富度最高;而大规模的杨树林和芦苇种植则导致西洞庭和南洞庭栖息地破碎化严重,是西洞庭和南洞庭水鸟物种单一和种群丰富度低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现存良好的候鸟栖息地是洞庭湖越冬水鸟仅存的庇护所,应当严格保护。对于洞庭湖区一些已经被开发利用的洲滩湿地,应采取合理规划措施逐步恢复其原有的水文过程和湿地生态功能,以促进洞庭湖越冬水鸟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研究结果可为洞庭湖越冬水鸟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 关蕾靖磊雷佳琳雷光春
- 关键词:洞庭湖越冬水鸟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