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6010)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郑洁梁辉田纪伟黄晓冬赵玮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振幅
  • 1篇深水
  • 1篇水区
  • 1篇南海北部深水...
  • 1篇内潮
  • 1篇内孤立波
  • 1篇孤立波
  • 1篇北部
  • 1篇RECORD...
  • 1篇SHEAR
  • 1篇CORREC...
  • 1篇MICROS...
  • 1篇MMR
  • 1篇MODIS
  • 1篇MODIS图...

机构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1篇赵玮
  • 1篇田纪伟
  • 1篇梁辉
  • 1篇黄晓冬
  • 1篇郑洁

传媒

  • 1篇海洋学报
  • 1篇Chines...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Test and evaluation of a moored microstructure recorder
2014年
A new moored microstructure recorder(MMR) is designed, developed, tested, and evaluated. The MMR directly measures the high-frequency shear of velocity fl uctuations, with which we can estimate the dissipation rate of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We summarize and discuss methods for estimating the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dissipation rate. Instrument body vibrations contaminate the shear signal in an ocean fi eld experiment, and a compensating correction successfully removes this contamination. In both tank test and ocean fi eld experiment, the dissipation rate measured with the MMR agreed well with that measured using other instruments.
田川王树新管守德杨庆轩徐霄阳
南海西北陆坡区内潮与近惯性内波观测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通过对2006年南海西北部海域近3个月的全水深流速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了该海区正压潮、内潮及近惯性内波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日内潮明显强于半日内潮,且最大潮流均出现在海洋上层;内潮的主轴方向基本沿东南-西北方向,近似与局地等深线垂直;内潮能量显示出明显的时间长度约为半月的大小潮调制周期;全日内潮的coherent部分占全日内潮能量的70%,而半日内潮的coherent部分占半日内潮能量的53%;进一步研究发现半日内潮主要由第一模态主导,而全日内潮第三模态能量占总能量的比例仅次于第一模态且量值上与之相当;强风过程可激发出强的近惯性运动,暖涡使得近惯性内波能量更有效地向海洋深层传播,冷涡则不利于近惯性内波能量向下传播。
梁辉郑洁田纪伟
关键词:内潮
基于MODIS图像的内孤立波信息反演——以南海北部深水区为例被引量:6
2014年
卫星遥感技术是探测海洋内孤立波的重要手段,目前提取内孤立波特征参数的工作均使用SAR图像。本文首次探讨了基于MODIS可见光图像的内孤立波信息反演方法,并对位于南海北部水深3 000m左右的内孤立波个例进行了研究,发现其振幅为124m,传播速度为3.14m/s,半波宽度为3 258m。根据潜标现场观测结果对反演得到的内孤立波信息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为研究南海北部深水区内孤立波提供了一条新的可行路径。
黄晓冬赵玮
关键词:内孤立波振幅MODI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