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医学发展基金重点研究项目(2003ZD001)

作品数:23 被引量:243H指数:10
相关作者:严玉澄钱家麒倪兆慧车妙琳朱铭力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复旦大学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医学发展基金重点研究项目国家教育部“211”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肾损
  • 20篇肾损伤
  • 19篇急性肾损
  • 19篇急性肾损伤
  • 12篇心脏
  • 11篇手术
  • 11篇术后
  • 10篇心脏手术
  • 7篇预后
  • 6篇肾功能
  • 5篇心脏手术后
  • 5篇肾功能不全
  • 4篇发生率
  • 3篇心脏外科
  • 3篇心脏外科手
  • 3篇心脏外科手术
  • 3篇血液
  • 3篇移植术
  • 3篇移植术后
  • 3篇肾脏

机构

  • 18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复旦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8篇倪兆慧
  • 18篇钱家麒
  • 18篇严玉澄
  • 14篇车妙琳
  • 13篇朱铭力
  • 10篇戴慧莉
  • 9篇薛松
  • 9篇陆任华
  • 7篇郦忆
  • 6篇张伟明
  • 4篇滕杰
  • 4篇王思岳
  • 4篇吴青伟
  • 4篇谢波
  • 4篇刘上
  • 4篇丁小强
  • 4篇夏强
  • 3篇沈波
  • 3篇邹建洲
  • 3篇蔡宏

传媒

  • 15篇中华肾脏病杂...
  • 3篇中国危重病急...
  • 2篇上海医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3
  • 4篇2012
  • 8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发病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6
2012年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及预后情况,寻找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更好地认识和预防AKI,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医院实验室网络系统筛选2009年1月至12月上海市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所有住院患者,应用急性。肾损伤网(AKIN)推荐的AKI定义选择病史完整的AKI患者组成研究队列,回顾性分析AKI住院患者的发病率、病因及分布特点、患者及肾脏预后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住院AKI患者预后和肾脏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符合人选标准的住院AKI患者共934例,住院患者的AKI发病率为2.41%(934/38734)。患者男女比例为1.88:1,平均年龄(60.82±16.94)岁,AKI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增高,其中63.4%为外科患者,35.4%为内科患者,1.2%为妇产科患者。病因中肾前性AKI占51.7%,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占37.7%,急性肾小球和。肾小血管病变(AGV)占3.8%,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AIN)占3.5%,肾后性AKI占3.3%。患者AKI后28d存活率为71.8%。AKI后28d时有65.7%的患者肾功能完全恢复,16.9%的患者部分恢复。17.4%的患者未恢复。AKII、Ⅱ和Ⅲ期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24.8%、31.2%和43.7%。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结果提示,肾损伤药物史(OR=2.313)、前1周低血压史(OR=4.482)、少尿史(OR=5.267)、肾外脏器衰竭数(OR=1.376)和行肾脏替代治疗(RRT)(OR=4.221)是住院AK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肾外脏器衰竭数(OR=1.529)和行RRT(OR=2.117)是住院AKI患者肾脏丢失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KI在住院患者中常见,病死率较高,AKI后可以造成患者的肾脏丢失。预后与肾损害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肾损伤药物史、1周内低血压史、少尿史、肾外脏器衰竭数和需要行RRT是AK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
陆任华方燕高嘉元蔡宏朱铭力张敏芳戴慧莉张伟明倪兆慧钱家麒严玉澄
关键词:肾功能不全住院病人预后
血清尿酸水平与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关系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与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关系。方法收集接受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并根据患者术前的血清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和非高尿酸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术后AKI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AKI的发生与血清尿酸水平升高的关系。结果入选的1 056例患者中,328例(31.1%)术后发生了AKI;高尿酸组和非高尿酸组AKI的发生率分别为49.3%和2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非尿酸升高组比较,尿酸升高组患者术后ICU滞留时间延长(P<0.001),存活率降低(P=0.001)。校正了年龄、术前肾功能、左心功能不全、CABG联合瓣膜手术、手术时间和术后循环血容量不足等影响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尿酸升高是心脏手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7,95%CI 1.22~3.18,P=0.006)。结论心脏手术患者术前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与术后AKI的发生有关,可能是心脏手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车妙琳刘上郦忆钱家麒倪兆慧薛松严玉澄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心脏手术血清尿酸
RAKIS评分系统预测心脏手术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价值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验证仁济急性肾损伤评分(Renji acute kidney injury score,RAKIS评分)在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患者中的预测价值,并与Cleveland评分、简化肾脏指数(simpliffied renal index,SRI)评分及心脏术后AKI(AKI following cardiac surgery,AKICS)评分进行比较。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本院进行心脏手术患者的住院病历,记录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情况。计算每个患者4项评分系统的得分。比较AKI和非AKI患者各评分系统的得分情况,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4项评分预测心脏手术后AKI及相关不良事件的准确性。结果总共1126例患者纳入研究队列。患者年龄18—88岁,平均(58.43-14.88)岁,男女比例为1.47:1(59.6%比40.4%)。355例(31.5%)患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AKI,其中AKIⅠ期232例(65.4%),AKIⅡ期84例(23.7%),AKIⅢ期39例(11.0%)。AKI患者的RAKIS评分显著高于非AKI患者(17.5比9.0,P〈0.001)。RAKIS评分预测本组患者发生术后AKI、AKIⅡ~m期、行肾脏替代治疗(RRT)以及院内死亡的AUC分别为0.818、0.819、0.800和0.784。Cleveland评分及SRI预测准确性仅为0.659~0.710。AKICS评分的预测准确性高于Cleveland评分及SRI。其预测本组患者发生术后AKI、AKIⅡ~m期的AUC分别为0.766、0.793,低于RAKIS评分;而预测行RRT和院内死亡的AUC分别为0.804和0.835,高于RAKIS评分。结论RAKIS评分系统可以较好地预测心脏手术后发生AKI及相关不良事件,AKIC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行RRT以及院内死亡的风险可能更准确。
刘上顾乐怡严玉澄车妙琳谢波薛松朱铭力陆任华蔡宏张伟明倪兆慧钱家麒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
联合应用标志物在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C)、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白细胞介素18(IL-18)、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在成人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早期预测和诊断中的价值及其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心脏手术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相的血尿标本,选取其中AKI患者14例,分别测定血清CyC、Scr及尿NGAL、IL-18、RBP、NAG、Cr(Ucr)水平;并选择临床资料相匹配的非AKI患者15例作为对照。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上述5种生物学标志与Scr的动态变化。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标志物的单独或联合应用时诊断AKI的精确性。AKI定义为Scr水平较基础值增加≥50%。结果29例患者平均年龄(62.9±13.7)岁,基础Scr(73.2±11.9)μmol/L。除AKI组患者术中升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非AKI组较长外[(60.63±13.92)min比(43.00±9.20)min,P=0.047],两组其余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KI组患者的血尿生物学标志分别在术后早期的不同时间点显著升高。术后10h血CyC取1.31mg/L作为诊断截点时,其在AKI诊断中的敏感性(ST)和特异性(SP)分别为0.71和0.92,AUC=0.83(0.67~1.00);术后0h尿NGAL取49.15μg/g Ucr时,ST=0.84,SP=0.80,AUC=0.85(0.70—1.00)。术后2h尿IL—18取285.65ng/gUcr时,ST=0.85,SP=0.73,AUC=0.81(0.64~0.97)。术后0h尿RBP取2934.65μg/gUcr时,ST=0.75,SP=0.67,AUC=0.77(0.60~0.95)。术后4h尿NAG取37.05U/ragUer时,ST=0.86,SP=0.67,AUC=0.72(0.53~0.92)。利用Logistie回归方程,联合以上5种标志物的最佳诊断时间点,得到AUC为0.98(0.93~1.02)(P〈0.01)。结论心脏手术后AKI患者血尿生物学标志在术后不同时间点显著升高,诊断AKI的时间早于Scr,
车妙琳钱家麒戴慧莉吴青伟倪兆慧薛松严玉澄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生物学标志
AKIN标准联合APACHEⅡ和SOFA评分对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的预后评估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肾损伤网络(AKIN)制定的急性肾损伤(AKI)诊断标准联合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对心脏术后AKI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09年4月至8月期间在本院行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AKIN标准对心脏术后患者进行AKI诊断和分期;根据患者术后第1个24h内的生理指标最差值进行APACHEⅡ和SOFA评分,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3项评估系统的分辨力和校准力。以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它们对预后的影响。结果993例患者中309例术后出现AKI,发病率为31.1%。患者AKI诊断日和首次达AKIN最高分期日距手术的中位间隔时间分别为1d和2d。AKIN1、2、3期患者的APACHEⅡ及SOFA评分均高于非AKI患者(P〈0.01),且分值与AKIN分期呈正相关(APACHE11r=0.37,P〈0.01;SOFAr=0.42,P〈0.01)。病死率亦随AKIN分期升高而升高。非AKI组、AKIN1期患者根据APACHE11分值计算所得的校正预计病死率(PDR—A)明显高于实际病死率(P〈0.01),而AKIN3期PDR—A则低于实际病死率(P〈0.01)。APACHEⅡ、SOFA评分及AKIN分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0.8,且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提示模型拟合较好。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19(OR=4.26)和AKIN3期(OR=76.15)是心脏术后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AKIN标准能在心脏术后早期对患者进行AKI诊断和分期,且在一定程度上发挥预后评估的作用。APACHEⅡ和SOFA在术后第1个24h内的评分能较好区分病情的严重程度。3者作为预测模型均显示了对于整体预后较好的分辨力和校准力,且APACHEⅡ≥19和AKIN3期是心脏术后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需注意APACHEⅡ计算所得的PDR—A与AKIN不同分期组实际病死率相比存在偏差,动态评分可
晋玮滕杰方艺刘中华沈波徐雁衡艳艳杨兆华王春生丁小强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预后
1113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急性肾损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4
2011年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本院心外科2009年4月1日至2010年3月31日期问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回归方法筛选出各类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AKI诊断标准为48h内Scr上升≥26.4μmol/L或较基础值增加≥50%;和(或)尿量〈0.5ml·kg^-1·h^-1达6h。结果1113例瓣膜置换手术患者术后AKI发病率为33.24%,AKI患者住院病死率为6.49%,其死亡风险较非AKI患者增加5.373倍(P〈0.01)。心脏瓣膜置换伴冠脉搭桥手术术后AKI发病率为75.00%,显著高于其它瓣膜置换手术类型(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每增加10岁)、男性、术中体外循环时间≥120min以及心脏瓣膜置换合并冠脉搭桥手术是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455、2.110、1.768和2.994。结论AKI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心脏瓣膜置换合并冠脉搭桥手术术后更容易发生AKI。高龄、男性、术中体外循环时间≥120min以及心脏瓣膜置换合并冠脉搭桥手术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衡艳艳方艺钟一红滕杰邹建洲王春生刘岚丁小强
关键词:心脏手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冠脉搭桥术
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了解肝移植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情况,以及AKI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至2006年在上海仁济医院行原位经典肝移植手术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用急性肾损伤网络(AKIN)定义的AKI诊断和分期标准观察肝移植患者术后AKI的发生情况。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术后28d和1年的肾脏和患者预后。分析AKI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共193例,平均年龄(48.07-+10.02)岁,男女比例4:1。术后共有116例(60.1%)患者发生了118例次AKI,1、2、3期分别占50.0%、21.6%和28.4%。10例患者术后需行肾替代治疗,占术后AKI患者的8.6%。AKI患者术后28d(15.5%比0)和1年(25.9%比3.9%)的病死率显著高于术后非AKI患者(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术后AKI1、2、3期和非AKI患者1年存活率分别为84.0%、81.0%、42.4%和90.9%,后者显著高于前3者;AKI3期的1年存活率显著低于1、2期患者;而AKI 1期和2期的1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1年的Scr显著高于基础Scr【(88.35±7.15)比(73.70±33.88)μmol/L,P〈0.05】。1年前后Scr差值在AKI和非AKI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KI2期和3期患者的上述差值显著高于1期患者。结论AKI在肝移植患者术后常见,且与患者的近期和长期预后有关。肝移植术后患者肾功能逐渐减退,术后AKI发生的程度与术后长期肾功能减退有关。
朱铭力郦忆钱家麒夏强王思岳仇一骏车妙琳戴慧莉倪兆慧严玉澄
关键词:肾功能不全肝移植发生率病死率
活体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活体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情况及预后,探讨活体肝移植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行活体肝移植手术的成人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临床资料,根据急性肾损伤网络(AKIN)标准诊断AKI。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活体肝移植患者术后AKI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术后1年的预后,观察AKI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同期220例肝移植患者中,94例为活体肝移植,术后56例出现AKI,发生率为59.6%,其中AKI1期占31.9%,AKI2期占12.8%,AKI3期占14.9%;另其中2例接受肾替代治疗(2/56,3.6%)。AKI患者的1年存活率显著低于非AKI患者(65.0%比96.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APACHEII评分(优势比OR=5.126)、术中胶体用量(OR=1.650)、无肝期平均动脉压差值(AMAP)(OR=5.564)是活体肝移植术后发生1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OR=4.940)、术前蛋白尿(OR=3.385)和术中输RBC量(OR=1.752)是活体肝移植术后发生2-3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活体肝移植患者术后AKI发生率高,AKI患者预后较差。关注AKI发生的危险因素可能有助于预防活体肝移植术后AKI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郦忆朱铭力杨钱华陆任华车妙琳夏强王思岳钱家麒戴慧莉倪兆慧严玉澄
关键词:活体供者肾功能衰竭预后
术前左心功能不全是心脏手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评价心脏手术患者术前心功能对术后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1日—2007年6月30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心脏手术的所有住院患者的资料,采用AKI网络(AKIN)推荐的AKI定义统计心脏手术后AKI的发生率,对患者术前的心功能进行评估,并分析其他可能造成术后AKI的危险因素。结果1056例患者中,术后发生AKI328例,发生率为31.1%。AKI组的院内病死率为11.6%(38/328),显著高于非AKI组的0.7%(5/728,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术前高尿酸血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联合瓣膜手术、手术时间、术后循环血容量不足等因素后,术前左心功能不全仍是心脏手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3,95%CI为1.24~5.13,P=0.01)。结论术前左心功能不全是心脏手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戴慧莉车妙琳郦忆薛松谢波朱铭力钱家麒倪兆慧严玉澄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心脏手术
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的置换液剂量对危重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F)治疗中置换液剂量对危重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所有患者资料均来源于上海市医学发展基金重点研究课题《急性肾衰竭的早期发现与防治》数据库。选取数据库中发生急性肾损伤,并进行CVVHF治疗且置换液量>30ml/(kg·h)的患者74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26例,年龄(55.8±17.7)岁(19~87岁)。将患者分成两组:①CVVHF-A组(37例):置换液剂量为30~40ml/(kg·h);②CVVHF-B组(37例):置换液剂量>40ml/(kg·h)。观察两组患者透析前后生命体征及血生化指标的变化,同时在治疗前、治疗第4d和治疗结束后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估疾病严重性,评估两组患者在30d和60d时的患者生存率和肾存活率,观察不同置换液剂量对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础情况包括性别、年龄、一周内手术史、慢性肾脏疾病史、糖尿病史和肾功能以及治疗前的血气分析、肾功能、心率、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尿量、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APACHEⅡ评分均相匹配(P>0.05)。CVVHF-A组患者的平均置换液量为(33.4±3.3)ml/(kg·h),CVVHF-B组患者的平均置换液剂量为(53.2±8.5)ml/(kg·h),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次CVVHF治疗后患者的血PH、HCO3-、K+、尿素氮和肌酐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而心率、MAP和Na+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VVHF-A组患者30d和60d的生存率分别为48.7%和40.5%;CVVHF-B组患者30d和60d的生存率分别为56.8%和48.6%,Log-Rank检验显示两组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24)。肾存活与患者存活结果相似。结论在危重急性肾损伤患者中应用CVVHF治疗时,30ml/(kg·h)以上的置换液剂�
陆任华倪兆慧严玉澄顾勇薛骏陈楠张文袁伟杰吴灏梅长林叶朝阳钱家麒上海市急性肾衰竭协作组
关键词:肾损伤肾脏替代治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