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0BZX003)

作品数:5 被引量:86H指数:5
相关作者:陈代波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政治法律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网络暴力
  • 3篇暴力
  • 2篇网络暴民
  • 2篇暴民
  • 1篇人社会
  • 1篇儒家
  • 1篇儒家伦理
  • 1篇熟人社会
  • 1篇天圆地方
  • 1篇人格
  • 1篇周易
  • 1篇外圆内方
  • 1篇网络
  • 1篇网络治理
  • 1篇网民
  • 1篇理想人格
  • 1篇伦理
  • 1篇攻击性行为
  • 1篇刚柔
  • 1篇刚柔相济

机构

  • 5篇华东政法大学

作者

  • 5篇陈代波

传媒

  • 2篇周易研究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毛泽东邓小平...
  • 1篇青少年犯罪问...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近年来我国网络暴力问题研究综述被引量:15
2011年
学术界从网络暴力的内涵、网络暴力与网络舆论监督的关系、网络暴力的成因以及网络暴力的应对策略等方面对网络暴力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取得不少有价值的成果,但还存在着如下问题:一是研究还不够系统,没有出版一本专著;二是对网络暴力的内涵界定不清楚;三是对于网络暴力产生的技术条件研究不够;四是对相关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土壤研究不够;五是还没有找到有效的应对策略。
陈代波
关键词:网络暴力
大数据时代与儒家伦理的复兴被引量:6
2014年
在当代中国,儒家伦理陷入了形象负面化、地位边缘化、内容含混化、知行分离化和主体虚无化等困境,原因固然与其近百年来遭到的批判和攻击有关,更重要的是市场经济大潮和农村城镇化导致儒家伦理的社会基础——熟人社会演变成了陌生人社会。然而,大数据时代的世界数据化、生活智能化、社会开放化三大趋势又在更高、更广、更深的层次上重建了新型熟人社会,从而为儒家伦理的复兴创造了条件。在大数据时代这个新型的熟人社会中,儒家伦理将重放光芒:修身与诚信将成为生存的法则,"发乎情"与"止乎礼"将成为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而忠恕之道和"亲亲互隐"则必将成为隐私保护的伦理基础。
陈代波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熟人社会儒家伦理
外圆内方,刚柔相济——试论《周易》塑造的理想人格模式被引量:6
2010年
《周易》作为五经之首,对于中华民族性格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通过诠释古老的天圆地方宇宙观,塑造了中华民族外圆内方的理想人格模式:效法天道,刚健自强,圆转不穷;效法地道,守正固本,崇德广业;刚柔立本,变通趋时,方智圆神。但是,中国人在现实生活中却很难实现外圆内方、圆神方智的理想,总是处于非圆即方的状态:多数人却走向了世故圆滑,那些始终坚持内在品质和理想的少数人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陈代波
关键词:《周易》天圆地方外圆内方刚柔相济理想人格
从网络暴力事件参与者的不同层次看网络治理被引量:16
2015年
近年来,网络暴力事件屡屡成为网络舆情热点,其参与者被称为"网络暴民"而受到批判,但不同网民在网络暴力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不相同。根据承担的角色和功能不同,网络暴力事件参与者可以分为关键人群之信息首发者、意见领袖、人肉搜索者、网络推手和推波助澜群之跟帖评论者、网络搬运者、现实侵扰者、网络围观者,其中人数最多的网络围观者并无任何实质性网络暴力行为。根据网络暴力事件参与者的不同层次,应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在宏观层次,要丢掉"网络暴民"的标签,团结争取大多数网民;在中观层次,要把握网络暴力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聚焦关键人群;在微观层次,则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不放过违法犯罪者,也要避免执法不当。
陈代波
关键词:网络暴民网络暴力网民
关于网络暴力概念的辨析被引量:48
2013年
网络暴力是近年来影响我国网络社会正常发展的突出现象,但是对这一现象如何定性始终含混不清,原因在于其概念未能得到准确定义。在对学术界关于网络暴力的概念定义进行深入辨析的基础上,认真考察了"网络暴民"的自我辩护,把网络暴力定义为网民对当事人或者组织实施的以制造心理压力为手段,以迫使当事人或者组织屈服的网络攻击性行为的总称。网络暴力是一把"双刃剑"。
陈代波
关键词:网络暴力网络暴民攻击性行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