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432030)

作品数:71 被引量:846H指数:17
相关作者:赵玉英石建功杨永春李帅王素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7篇医药卫生
  • 7篇理学
  • 5篇生物学
  • 3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1篇学成
  • 41篇化学成分
  • 16篇化学成分研究
  • 15篇活性
  • 11篇黄酮
  • 6篇酮类
  • 6篇细胞
  • 6篇类化
  • 6篇NEW
  • 5篇血藤
  • 5篇三萜
  • 5篇化合物
  • 5篇黄酮类
  • 5篇鸡血藤
  • 4篇异黄酮
  • 4篇皂苷
  • 4篇植物
  • 4篇酮类化合物
  • 4篇中药
  • 4篇苷类

机构

  • 44篇中国医学科学...
  • 17篇北京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沈阳药科大学
  • 3篇江南大学
  • 3篇北京微量化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鲁东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兰州大学
  • 1篇青海民族学院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香港浸会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药品生物...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作者

  • 17篇赵玉英
  • 15篇石建功
  • 12篇杨永春
  • 9篇李帅
  • 8篇王素娟
  • 7篇梁鸿
  • 7篇庾石山
  • 7篇杨峻山
  • 6篇陈若芸
  • 6篇王邠
  • 5篇张庆英
  • 5篇范晓
  • 5篇张东明
  • 4篇索茂荣
  • 4篇韩丽君
  • 4篇白焱晶
  • 4篇王洪庆
  • 4篇方唯硕
  • 3篇史大永
  • 3篇孙杰

传媒

  • 29篇中国中药杂志
  • 12篇Chines...
  • 7篇药学学报
  • 6篇中草药
  • 4篇Chines...
  • 3篇Journa...
  • 2篇天然产物研究...
  • 2篇第八届全国中...
  • 1篇中国药事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海洋科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有机化学
  • 1篇Chines...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2
  • 5篇2010
  • 5篇2009
  • 19篇2008
  • 16篇2007
  • 18篇2006
  • 15篇2005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尚芦荟中具有β-分泌酶抑制活性的色酮苷类成份研究
β-secretase (BACE) is believed to be a new target related to the pathogenesis and progress of Alzheimer’s dise...
吕亮姚春所方唯硕
关键词:Β-分泌酶
海洋褐藻叉开网翼藻中的单萜成分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为了研究中国沿海海藻中的活性化学成分,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相HPLC及重结晶等手段,从采自青岛的褐藻叉开网翼藻(Dictyopteris divaricata Okam.)中首次分离得到了6个单萜类化合物,经红外波谱(IR),质谱(MS)及核磁共振波谱(1H NMR、13C NMR)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为loliolide(1),isololiolide(2),3β-hydroxy-5α,6α-epoxy-7-megastigmen-9-one(3),dehydrovomifo-liol(4),(3R)-4-[(2R,4S)-2-hydroxy-2,6,6-trimethylcyclohexylidene]-3-buten-2-oneiol(5),(3R)-4-[(2R,4S)-4-acetoxy-2-hydroxy-2,6,6-trimethylcyclohexylidene]-3-buten-2-one(6)。并通过MTT法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通过比色法进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筛选。
徐秀丽印丽媛宋福行范晓石建功
关键词:化学成分活性筛选
A New Diels-Alder Type Adduct and a New Flavone from the Stem and Root Bark of Morus mongolica被引量:4
2005年
A new Diels-Alder type adduct mongolicin G (1) and a new flavone 5'-(1", 1"-dimethylallyl)-5,7,2',4'-tetrahydroxyflavone (2) were isolated from the stem and root bark of Morus mongolica. Their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by spectroscopic analysis and chiroptical methods.
Jie KANG Ruo Yun CHEN De Quan YU
关键词:FLAVONE
芦荟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被引量:12
2006年
芦荟是一种应用范围广泛、历史悠久的传统中药,广泛地供作药用及食用。本文从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两方面综述了芦荟属(Aloe)药用植物的研究进展,为芦荟属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杨庆云方唯硕
关键词:芦荟属化学成分蒽醌类药理活性
柳叶金叶子根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研究柳叶金叶子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MS和NMR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柳叶金叶子根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槲皮素-3-O-鼠李糖苷(2),槲皮素-3-O-阿拉伯呋喃糖苷(3),(-)-表儿茶素(4),proanthocyanidin A-2(5).procyanidin B-2(6),(-)-isolariciresinol-2a-O-β-D—xylopyranoside(7),lyoniside(8),sitosteryl-3β-glucoside-6’-O-palmitate(9),β-谷甾醇(10),胡萝卜苷(11),二十八烷酸(12)。结论:化合物1—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黄相中刘悦庾石山胡友财屈晶
关键词:杜鹃花科黄酮木脂素
微花藤乙醇提取物水溶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研究微花藤Iodes cirrhos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现代波谱学和化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微花藤根95%乙醇提取物的水溶性部分分离得到2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R,8S,7′E)-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4′-氧木脂烷-7′-烯-9′-O-β-D-吡喃葡萄糖苷(1),(-)-(7S,8S,7′E)-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4′-氧木脂烷-7′-烯-9′-O-β-D-吡喃葡萄糖苷(2),(+)-(7S,8S)-3,5-二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三醇-8-O-β-D-吡喃葡萄糖苷(3),(+)-(7S,8S)-3-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三醇-8-O-β-D-吡喃葡萄糖苷(4),(-)-(7S,8S)-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4′-氧木脂烷-7-O-β-D-吡喃葡萄糖苷(5),(-)-(7R,8S)-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4′-氧木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6),(-)-(2R)-1-O-β-D-吡喃葡萄糖基-2-{2-甲氧基-4-[1-(E)-丙烯-3-醇]苯氧基}丙烷-3-醇(7),(-)-(2R)-1-O-β-D-吡喃葡萄糖基-2-{2,6-二甲氧基-4-[1-(E)-丙烯3-醇]苯氧基}丙烷-3-醇(8),丁香脂素双葡萄糖苷(9),(-)-(7S,8R)-3-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三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10),(-)-(7R,8R)-3-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三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11),(-)-(7R,8R)-3,5-二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三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12),(-)-(7R,8R)-3-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三醇-7-O-β-D-吡喃葡萄糖苷(13),11,13-二氢去酰基菜蓟苦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4),獐牙菜苷(15),(-)-2-羟基-5-(2-羟乙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6),(-)-(1′R)-1′-(3-羟基-4-甲氧基苯基)-乙烷-1′,2′-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17),(-)-4-羟基-3-甲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8),(-)-3,5-二甲氧基-4-羟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9),(-)-3-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1-丙酮-3-O-β-D-吡喃葡萄糖苷(20),(-)-2-甲氧基-4-(1-丙酰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21),(-)-4-丙酰基-3,5-二甲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22),丁香酸β-D-吡喃葡萄�
甘茂罗朱承根张艳玲訾佳辰宋卫霞杨永春石建功
关键词:茶茱萸科化学成分
合欢皮中两个新八糖苷的分离鉴定和活性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从合欢皮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新的八糖苷(1,2),经化学方法与光谱分析将其结构鉴定为3-O-[β-D-吡喃木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21-O-[(6S)-2-反式-2-羟甲基-6-甲基-6-O-β-D-吡喃鸡纳糖基-2,7-辛二烯酸基]-金合欢酸-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酯(1)和3-O-[β-D-吡喃木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β-D-2-去氧-2-乙酰氨基吡喃葡萄糖基]-21-O-[(6S)-2-反式-2-羟甲基-6-甲基-6-O-β-D-吡喃鸡纳糖基-2,7-辛二烯酸基]-金合欢酸-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酯(2),分别命名为合欢皂苷J25(1,JulibrosideJ25)和合欢皂苷J22(2,JulibrosideJ22).1和2在体外对4种人癌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邹坤崔景荣冉福香王邠赵玉英张如意郑俊华
关键词:活性研究糖苷乙酰氨基金合欢吡喃烯酸
向日葵属植物倍半萜类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概况被引量:34
2006年
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结构多样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在菊科向日葵属植物中广泛存在,现对向日葵属植物的倍半萜类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概况进行了系统综述,发现其中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学成分占绝大多数,且主要是吉马内酯类结构类型,桉叶内酯类和愈创木内酯类次之,生物活性显示它们具有抗肿瘤、抑菌、异株克生和杀虫等多种作用。倍半萜类化合物的骨架为较特殊的环己醚或苯骈环庚醚类,它们的生物活性主要体现在异株克生和杀虫作用。
索茂荣杨峻山
关键词:菊科向日葵属
中药苦参主要黄酮类成分的研究被引量:23
2008年
中药苦参为豆科槐属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es Ait.的干燥根,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功能,主治热痢便血、阴肿阴痒、湿疹、皮肤搔痒,外用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等。黄酮是苦参中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为建立苦参黄酮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对照品,研究苦参黄酮抗滴虫和抗菌等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首先对其主要黄酮类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6个主要化合物,分别为5-甲氧基-7,2′,4′-三羟基-8-异戊烯基二氢黄酮(1)、异黄腐醇(2)、3β,7,4′-三羟基-5-甲氧基-8-异戊烯基二氢黄酮(3)、降苦参酮(4)、苦参酮(5)和苦参醇I(6)。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为首次从本植物得到,并首次报道了化合物3和5的13C NMR数据。
李巍梁鸿尹婷王邠赵玉英
关键词:苦参二氢黄酮
小花异裂菊中的微量新成分(英文)被引量:3
2010年
通过硅胶和Pharmadex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反相HPLC等多种分离技术的组合应用,从小花异裂菊全草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2个微量新化合物:半日花烷-12,14-二烯-6β,7α,8β,17-四醇(1)和2,3-顺式-6-乙酰基-5-羟基-2-(羟甲基乙烯基)-2,3-二氢苯并呋喃-3-醇当归酸酯(2),以及1个微量新天然产物:6-甲氧基-4-甲基-3,4-二氢-2H-1-萘酮(3)。运用包括二维核磁共振实验的波谱学数据解析确定了它们的结构。
樊晓娜林生朱承根杨永春石建功
关键词:二萜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