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1AA050106)

作品数:15 被引量:83H指数:4
相关作者:梁杰王张卿梁新星崔勇孙春宝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新奥气化采煤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矿业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化学工程
  • 6篇矿业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气化
  • 8篇地下气化
  • 7篇煤炭地下气化
  • 4篇热解
  • 3篇褐煤
  • 2篇页岩
  • 2篇油页岩
  • 2篇数值模拟
  • 2篇煤炭
  • 2篇富氧
  • 2篇N
  • 2篇值模拟
  • 1篇大雁
  • 1篇氧浓度
  • 1篇氧气
  • 1篇中煤
  • 1篇深部煤层
  • 1篇渗透式
  • 1篇适应性
  • 1篇瘦煤

机构

  • 11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新奥气化采煤...

作者

  • 10篇梁杰
  • 4篇王张卿
  • 3篇梁新星
  • 2篇孙春宝
  • 2篇崔勇
  • 2篇赵丽梅
  • 2篇李爽
  • 2篇田海洋
  • 2篇朱汉青
  • 1篇张森
  • 1篇陈超
  • 1篇周志杰
  • 1篇姚洪
  • 1篇王静
  • 1篇刘霞
  • 1篇李德侠
  • 1篇沈芳
  • 1篇刘洪涛
  • 1篇张晓春
  • 1篇梁鲲

传媒

  • 3篇煤炭科学技术
  • 2篇煤炭工程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煤炭转化
  • 1篇化工学报
  • 1篇煤质技术
  • 1篇天然气化工—...
  • 1篇黑龙江科技学...
  • 1篇Chines...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 1篇Intern...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富氧CO2煤炭地下气化过程实验与模拟研究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是一种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利用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该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但是传统的富氧空气气化工艺和富氧水蒸气气化工艺仍然存在着产品应用范围窄、水蒸气输送困难、运行稳定性规律和燃空区扩展规律...
刘洪涛
关键词:煤炭地下气化稳定性
文献传递
基于Aspen Plus的草酸二甲酯加氢工段工艺参数优化被引量:1
2013年
针对CO气相催化偶联制草酸二甲酯(DMO)-草酸酯加氢合成乙二醇(EG)的生产新工艺,应用Aspen Plus软件,在物性常数估算、模型建立的基础上,考察理论板数、进料板位置和回流比等对DMO加氢工段主要工艺单元装置EG精制塔T-204的分离效果的影响,并一步进行了加氢工段全流程模拟。结果表明,T-204优化后的总理论板数、进料板位置、塔顶蒸发速率和回流比分别为25、7、40.95 kmol/h和3.1。全流程模拟显示,15 183.36 kmol/h的H2、189.79 kmol/h的DMO可生产9 980.27 kg/h EG,同时反应放出的热量得以有效利用。
曹俊雅吴华帅蒋婷解强
关键词:草酸二甲酯ASPENPLUS参数优化
油页岩与褐煤地下共气化模型试验
2012年
为了打开劣质能源资源的利用途径,进行了油页岩和褐煤热解干馏以及地下共气化试验。热:瞬时,两者均在400℃开始有大量气体析出,在500℃-600℃达到最大,析出气以氢气和甲烷为主,并含微量的C2和C3的烷烯烃等;地下共气化时,气化剂从空气到富氧空气能够使煤气的有效组分含量大幅提升,但气化剂Ф(O2)在30%-50%变化时,得到的煤气的有效组分含量并没有太大差异,因此以Ф(O2)为40%的富氧气化时的煤气组分较为经济,此时煤气中有效组分体积分数约为40.79%,热值约5300kJ/m^3,沿气化通道方向,页岩层先后出现气体析出峰值,页岩层析出气体中烷烯烃组分的体积分数C3〉C3〉C4,且其均在1%以下;经历高温燃烧气化后,黄褐色、致密的油页岩变成疏松、分层开裂明显的岩块。
赵丽梅梁杰
关键词:褐煤油页岩热解
煤炭地下气化过程数值模拟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4年
论述了煤炭地下气化过程数值模拟研究的进展及现状,分析了不同物理模型的形式、数学模型的特点及存在的不足,同时对其应用条件与假设进行了对比。最后展望了煤炭地下气化模型今后的研究方向。
崔勇梁杰王张卿
关键词:煤炭地下气化物理模型数学模型
煤炭地下催化气化工艺的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提出煤炭地下催化气化新工艺的概念,研究利用高压雾状催化剂-水蒸气带入装置并以钙基化合物为催化剂进行煤炭地下催化气化.在小型模拟地下气化炉中,以大雁褐煤为煤样,选用氢氧化钙水溶液(质量分数为5%,10%,15%)为催化剂进行纯氧气化.结果表明,添加氢氧化钙水溶液气化后的煤气与不加催化剂、添加10%CaCO3气化后的煤气相比,煤气中甲烷组分可以达到7.58%,煤气热值提高到5.43MJ/m3~7.87MJ/m3,产气率提高28%~69%,且可以稳定产气.催化剂组成(质量浓度)以添加Ca(OH)2为10%~15%之间进行气化效果最佳,为提高煤炭地下气化的稳定性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路径.
梁新星梁杰孙春宝沈芳
关键词:煤炭地下气化催化气化
煤炭地下气化炉型及工艺被引量:32
2013年
为探讨不同煤层条件下地下气化炉结构及气化工艺,在模型试验和现场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煤炭地下气化有井式和无井式气化炉结构及其工艺参数,形成了有井式"长通道、大断面、两阶段"气化工艺和无井式渗透式气化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空气气化时可获得热值在4.18 MJ/Nm3以上的煤气;富氧气化时,当富氧体积分数由30%上升到80%时,煤气中有效组分(H2+CO+CH4)体积分数由30%上升到60%;两阶段气化第2阶段可生产H2组分体积分数在40%、热值在11.45 MJ/Nm3以上的煤气。无井式渗透式气化通道贯通参数为:当供风压力0.75 MPa、供风流量600 Nm3/h时,贯通速度为0.34 m/d,通道当量直径0.39 m,正向供风气化和反向供风气化能获得相同质量的煤气。
梁杰崔勇王张卿席建奋
关键词:煤炭地下气化富氧气化
热解条件对煤焦-CO_2和煤焦-H_2O气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沉降炉快速热解和管式炉慢速热解的方法制得两种煤焦,通过环境扫描电镜(E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别观察煤焦的形貌结构和测量煤焦的晶体化程度。使用热重在不同的CO_2和H_2O浓度的气氛条件下研究在CO_2浓度和H_2O浓度变化时热解条件对煤焦-CO_2和煤焦-H_2O气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实验用褐煤,快速热解和慢速热解条件生成的煤焦均以密实型结构焦为主。快速热解和慢速热解条件生成的煤焦的煤焦-CO_2和煤焦-H_2O气化过程均可以通过收缩核模型很好地拟合。煤焦-H_2O反应和煤焦-CO_2反应的反应位并不相同。
陈超王静刘伟罗光前张森尹静姝姚洪
关键词:热解气化煤焦结构
劣质瘦煤地下气化工艺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为实现高硫、高灰劣质瘦煤的地下连续气化,在羽状地下气化炉中,研究了空气、富氧、富氧-水蒸气气化剂条件下,出口煤气有效组分含量和热值的变化规律,研究了炉体坍塌高度与气化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富氧体积分数大于80%时,劣质瘦煤地下气化可获得合格的化工合成原料气,φ(CO+H2)稳定在56%~65%,煤气热值9.2~10.9 MJ/m3;富氧-水蒸气气化时,水蒸气与O2体积比为1.5∶1~2.0∶1时可连续稳定气化,热值达9.2 MJ/m3,但煤气组分变化较大,空气气化效果不明显。炉体塌陷最深的地方在点火区,塌陷高度达250 mm,塌陷率50%,而出气口一侧的塌陷高度为0,说明出气口处煤层气化率相当低,为充分利用煤炭资源,需进行反向鼓风气化煤层,以提高煤层气化率。
梁新星梁杰
关键词:地下气化富氧水蒸气热值
基于原位开采工艺的油页岩热解特性研究
2013年
基于煤炭地下气化原位开采油页岩的工艺特征,采用热重分析仪对桦甸油页岩进行了热解特性的实验研究,研究了桦甸油页岩有机质大幅热解的温度范围、热解产物及不同升温速率对热解特性的影响,分析了热解特性对原位开采油页岩工艺的指导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桦甸油页岩热解失重可以分为3个阶段,其中第2阶段(300℃~550℃)为有机质热解的集中阶段,析出物主要为CO、CO2、CH4同系物及不饱和烃类等油气;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最大失重速率升高,失重峰值温度后移,有机质初始及终止热解温度呈现出规律性,升温速率从5℃/min提高到20℃/min,最大失重速率提高近5倍,失重峰值温度提高28℃,但第2阶段的失重比例受升温速率影响不大。
赵丽梅梁杰梁鲲钱路新
关键词:油页岩热解特性热重分析
大雁褐煤在N_2气氛中热解时各元素的迁移规律被引量:3
2015年
原煤经热解过程后C、H、O、N、S将按照一定比例迁移到热解产物中,将通过大雁褐煤在N2气氛中的固定床低温慢速热解实验来确定各元素的迁移比例,定量地研究热解过程各元素的迁移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煤炭地下气化平衡模型的热解阶段中,对预测地下气化工艺的出口煤气和污染物产量及组分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解终温的升高,热解产物中灰渣和气化纯碳的各元素迁入量均逐渐减小,而热解气体中各元素的迁移量逐渐增加。
王张卿梁杰史龙玺朱汉青田海洋李爽
关键词:固定床煤炭地下气化热解产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