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77131)

作品数:15 被引量:198H指数:9
相关作者:陈世宝林蕾魏威马义兵郑涵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毒性
  • 5篇ZN
  • 4篇土壤
  • 4篇阈值
  • 4篇污染
  • 4篇
  • 3篇烟草
  • 3篇污染土
  • 3篇污染土壤
  • 3篇CD
  • 2篇生物有效
  • 2篇生物有效性
  • 2篇主控因子
  • 2篇转运系数
  • 2篇物种敏感性分...
  • 2篇硝化
  • 2篇胁迫
  • 2篇基质诱导
  • 2篇RICE_C...
  • 1篇动力学

机构

  • 10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首都师范大学
  • 3篇云南省烟草农...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嘉兴市农业科...

作者

  • 11篇陈世宝
  • 4篇林蕾
  • 3篇马义兵
  • 3篇王学东
  • 3篇刘彬
  • 3篇何俊
  • 3篇郑涵
  • 3篇魏威
  • 3篇雷丽萍
  • 2篇柴家荣
  • 2篇孙聪
  • 2篇李宁
  • 2篇孟楠
  • 2篇王萌
  • 2篇刘继芳
  • 1篇梁东丽
  • 1篇王伯仁
  • 1篇张红梅
  • 1篇汪安云
  • 1篇徐照丽

传媒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中国烟草科学
  • 2篇Journa...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烟草对Cd吸收的敏感性分布(SSD)及烟草中Cd的结合形态
采用水培试验,结合逻辑斯蒂克模型(Log-logistic)、Burr-III概率函数模型,研究了16种不同烟草对Cd胁迫毒性的剂量-效应关系、物种敏感性分布差异,在此基础上,利用重金属形态连续分析法对不同Cd敏感性烟草...
雷丽萍刘彬陈世宝李宁郑涵
关键词:烟草CD物种敏感性分布转运系数
Subcellular Cd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 in root cell wall of rice cultivars with different sensitivities to Cd stress in soil被引量:17
2016年
The variations of grain cadmiun(Cd) concentrations, translocation factors(TFs) of Cd from roots to shoots/grains of six rice cultivars, characterized with different Cd-sensitivities in polluted soil were studied, the selected rice cultivars were Xiangzao 17(R1), Jiayu 211(R2), Xiangzao 42(R3), Zhuliangyou 312(R4), Zhuliangyou 611(R5), and Jinyou 463(R6), respectively. The Cd subcellular distribution and Cd binding characteristics on subcellular fractions of rice root cell wall(CW) were further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ice grain Cd contents varied significantly, with a maximum variation of 47.0% among the cultivars, the largest grain Cd content was observed with cultivar R1(Cd-sensitivity cultivar) and the smallest with R5(Cd-tolerance cultivar). The translocation factors of Cd from roots to shoots(TF_(shoot)) and roots to grains(TF_(grain)) varied greatly among the cultivars. In general, the TFgrain of the cultivars followed the order of R1〉R2〉R3〉R4〉 R6-R5. The Cd concentration(mg kg^(–1) FW) in the fraction of root CW, the fraction of cell wall removing pectin(CW-P) and the fraction of cell wall removing pectin and hemicellulose(CW-P-HC) of the cultivars generally followed the order of CW-P〉CW〉CWP-HC; the ratios of Cd concentration(mg kg–1 FW) in the fraction of CW-P to that of CW were mostly more than 1.10, while the ratios of Cd concentration in the fraction of CW-P-HC to that of CW were mostly less than 0.60, indicating that Cd was mainly stored in the hemicellulose of the root CW. The ratios of Cd of CW-P-HC to CW generally followed the descending order of R1~R2〉R3〉R4〉R5~R6 for the cultivars, which implied that hemicellulose is probably the main subcellular pool for transferring Cd into rice grain, and it restrains the translocation of Cd from shoot to the grain, especially for the Cd-tolerance cultivars(R5 and R6), the compartmentation of more Cd in hemicellulose in root CW is probably
LIU BinCHEN LiCHEN Shi-baoLI NingZHENG HanJIN KePANG Huan-chengMA Yi-bing
基质诱导硝化测定的土壤中锌的毒性阈值、主控因子及预测模型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选取我国有代表性的16种土壤,通过基质诱导硝化(SIN)的方法,研究了淋洗与未淋洗处理后,土壤中外源Zn对不同土壤潜在硝化速率(PNR)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淋洗处理土壤中Zn毒性的EC50(使PNR降低至对照一半土壤中Zn的浓度)值的范围为197~1874mg·kg-1,相差近9.51倍;总体而言,土壤pH、有机碳及粘粒含量的提高可以降低土壤中Zn的毒性。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土壤中Zn对潜在硝化速率抑制作用的主要因子依次为土壤pH、有机碳含量及粘粒含量;淋洗处理明显提高了土壤中外源Zn的毒性阈值浓度,在不同土壤中,淋洗因子(定义为淋洗后的土壤Zn毒性的EC50与非淋洗EC50的比值)范围为1.16~1.43;基于土壤主要性质的多元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利用土壤性状(pH、有机碳和粘粒含量)可以很好地预测土壤中Zn对硝化速率抑制的毒性阈值。
林蕾刘继芳陈世宝马义兵
关键词:ZN
土壤中外源锌对不同植物毒性的敏感性分布被引量:21
2012年
采用逻辑斯蒂克分布(log-logistic distribution)模型结合物种敏感性分布方程Burr-III分析,研究了2种不同土壤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外源Zn后对8种不同植物毒性的剂量-效应关系及不同植物对外源Zn毒害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土壤中添加低浓度(<100mg·kg-1)Zn能对植物生长产生刺激效应,而过量的Zn则产生明显毒害作用。土壤中Zn毒性的阈值浓度(ECx)在不同植物间有较大差异,这主要与植物种类及土壤性质差异有关。不同土壤中Zn植物毒性的敏感性分布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对Zn毒性的敏感性频次分布有明显差异,其中叶菜类植物对土壤中Zn的毒害较为敏感,而禾本科类植物(如玉米)对Zn具有较强的抗性,不同类型植物对土壤中Zn毒害的敏感性分布频次顺序与土壤性质无关。
魏威梁东丽陈世宝
关键词:ZN毒性物种敏感性分布剂量-效应
基于根微形态测定土壤Zn对大麦的毒性阈值及其预测模型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随着对污染土壤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受污染土壤生态风险评价的内容也在不断深入。目前,污染土壤风险评价毒性测试逐渐由单物种测试为基础的生态风险评价发展为基于物种敏感性分布的区域种群毒性测试;毒性中除了要包含测试物种的整个生命周期,还需要增加不同敏感的测试终点。基于不同测试终点的毒理学数据对于评价污染土壤中Zn的环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根系生态是基于生态效应法推导土壤中重金属生态风险阈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中以大麦根尖数、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平均直径为评价终点,研究污染土壤中Zn对大麦根微形态的毒性阈值及其与土壤性质间的量化关系,以期为中国Zn污染土壤的环境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了8种不同性质的农田土壤,外源添加不同浓度Zn后进行盆栽试验,利用STD1600 Epson根系扫描仪测定不同根微形态指标,结合Log-logistic剂量-效应曲线测定基于不同根微形态为终点的毒性阈值(EC_(10),EC_(50)),建立基于土壤性质的Zn毒性预测模型。【结果】土壤Zn污染对不同根微形态指标的毒性阈值存在较大差异,基于大麦根尖数、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平均直径的有机碳(EC_(10))和阳离子交换量EC_(50)均值分别为228、295、335、261 mg·kg^(-1)及702、779、837、739 mg·kg^(-1),以根尖数测定的EC值最低,根表面积的EC值最高,即根尖数指标对土壤Zn毒性最敏感。不同土壤中,EC_(10)值的变异系数(34.1%)大于EC_(50)(21.6%),而4种不同测试指标中,基于大麦根表面积测定的变异系数最大,EC_(10)和EC_(50)的变异系数分别达到43.4%和23.2%。土壤pH、有机碳(OC)、阳离子交换量(CEC)与Zn的毒性阈值EC_x(x=10,50)呈正相关关系,其中pH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不同的根微形态指标中,土壤Zn污染对大麦根尖的毒性最敏感;基于pH、CEC、O
何俊田昕竹王学东刘彬李宁郑涵孟楠陈世宝
关键词:ZN大麦
基于不同测试终点的土壤锌毒性阈值及预测模型被引量:29
2013年
采用基质诱导硝化(PNR)、大麦根伸长、西红柿及小白菜生长毒性测试方法,结合Log-logistic模型,对我国16种典型土壤中锌(Zn)的毒性阈值(ECx)进行了测定,同时对Zn毒性与土壤主要影响因子间的量化关系及其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土壤中Zn的毒性阈值在不同测试物种间存在较大差异,以小白菜、大麦、西红柿及土壤微生物(PNR)测试的EC10均值分别为322,356,336,297mg/kg,以土壤微生物测试最低,以大麦根伸长测定结果最高;EC50均值则分别为:846,1471,1160,768mg/kg.不同测试方法对土壤中Zn毒性的敏感性顺序为:土壤微生物(PNR)>西红柿>小白菜>大麦,而不同测试方法的稳健性顺序则相反,表明PNR法是土壤Zn毒害最敏感的测试方法,而西红柿则是对土壤Zn污染胁迫最敏感的植物品种;不同毒性测试结果显示,EC50阈值的测定结果要敏感于EC10,而EC10测定结果的变异系数普遍大于EC50的测定结果.pH值是影响土壤Zn毒性阈值最为重要的因子,而基于土壤pH值,CEC,有机碳含量的归趋化预测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土壤中Zn的生态风险阈值.
陈世宝林蕾魏威刘继芳马义兵
关键词:生物测试
不同纳米修复剂对污染土壤中胡萝卜吸收、转运Cd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不同纳米修复剂(羟基磷灰石HAP、赤泥RM、Fe3O4、胡敏酸-Fe3O4)对2种不同污染土壤Cd吸收、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纳米修复剂均可显著增加胡萝卜植株生物量,显著提高植株Cd胁迫的耐受指数;不同土壤施用不同纳米修复剂均显著降低胡萝卜植株Cd的含量,并且随着修复剂施加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与对照相比,植株茎叶Cd含量最大降低达78.8%,根中Cd的含量最大降低67.8%;添加不同修复剂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土壤中Cd的转运系数和富集系数,这可能与施用不同纳米修复剂促进了土壤中非残留态Cd向残留态Cd的转化有关,总体而言,不同纳米型修复剂对降低Cd的有效性顺序为:RM~HAP>胡敏酸-Fe3O4>Fe3O4。
王萌刘继芳陈世宝马义兵
关键词:污染土壤转运系数
锌胁迫对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8
2017年
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测试方法,对我国5种典型辞(Zn)污染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了DGGE图谱分析,并通过戴斯矩阵方法和B-C矩阵2种方法对不同处理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相似性进行了测定,结合Vegan排序轴分析方法对Zn胁迫土壤中微生物结构及群落相似性与土壤性质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Zn胁迫会引起土壤微生物数目和种类的降低,但并不是简单的负相关.土壤中微生物的多祥性指数最大值出现在低浓度(200mg/kg处理)污染程度土壤中,说明Zn在低污染胁迫下,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微生物群落数量的増加,丰富了群落结构多祥性;高浓度(>800mg/kg)Zn胁迫对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明显抑制作用,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Shannon指数下降范围为5.14%(公主岭黑土)~17.2%(杭州水稻土).通过戴斯矩阵分析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相似性结果表明,随着Zn浓度的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相似性显著下降,最大降低23.3%,说明土壤中Zn胁迫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对土壤中影响Zn胁迫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为pH值>OC>CEC.
郑涵田昕竹王学东刘彬孟楠何俊陈世宝
关键词:PCR-DGGE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微生物多样性
根细胞壁及其组分差异对植物吸附、转运Zn的影响被引量:17
2012年
采用水培实验,研究了不同植物根细胞壁组分差异对Zn吸收、转运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在50mg/LZn处理下,不同植物对Zn的吸收、转运系数顺序为:小白菜≈芥菜≈生菜>青椒>西红柿>水稻,而在20mg/LZn处理下,生菜茎叶中Zn的转运系数则大于芥菜,这可能与低浓度条件下Zn对生菜产生的低剂量刺激效应有关;利用植物活体根细胞解吸法对不同植物活体根系细胞壁中的Zn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的根细胞壁在去除了果胶成分后,根细胞壁中Zn的含量显著增加,其中水稻根细胞壁增加最大,达到53.7%,增加最小的是青椒(21.1%),而去除半纤维素后则显著降低了不同植物根细胞壁中Zn的含量,尤其是水稻根细胞壁最明显;吸附动力学实验表明,不同处理后的细胞壁对Zn的吸附是个快速反应过程,在吸附30min内所有处理均达到最大吸附量的91%以上,去除果胶显著增加不同细胞壁对Zn的吸附量,而进一步去除半纤维素后,不同细胞壁对Zn的最大吸附量显著下降.以上结果表明,半纤维素含量的增加明显提高了不同植物根束缚Zn的能力而降低向地上部的运输.
陈世宝孙聪魏威林蕾王萌
关键词:细胞壁吸附动力学
利用稳定性^65Cu稀释技术测定长期施用有机肥土壤中不同pH条件下铜的E-值及L-值被引量:2
2011年
准确评价铜的有效性对预测长期施用有机肥土壤中铜的生态风险及其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根据稳定性65Cu稀释原理,利用黑麦草和蚯蚓为供试生物,对长期施用有机肥土壤中铜的同位素可交换性(E-值)、生物有效性(L-值)及pH变化对E-值、L-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以黑麦草测定的铜的L-值与铜的E-值基本相等,二者间有很高的正相关关系(R2=0.98),不同pH处理土壤中铜的L-值占土壤全铜含量变化为15.9%~21.6%,土壤中铜的L-值、E-值随pH的上升而显著下降;而利用蚯蚓测定铜的L-值小于土壤中铜的E-值和蚯蚓肠溶物中铜的E-值;蚯蚓的活动明显增加了土壤中铜的迁移、转化特性,调节土壤pH状况可以有效控制土壤中铜的生物有效性从而降低其向食物链的迁移转化.
陈世宝马义兵Enzo,LombiMike,J.McLaughlin
关键词:生物有效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