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04079)
-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 相关作者:郭一飞王向涛杨力李艳红郝春影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离子强度对甲氨蝶呤-树枝状大分子纳米粒稳定性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研究离子强度对甲氨蝶呤-树枝状大分子纳米粒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粒径及载药量变化为主要指标,分别考察不同离子(Na+、Cl-)及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对载药纳米粒稳定性的影响。结果确定Cl-起到稳定载药纳米粒的作用,且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1.80%时,对纳米粒稳定作用明显。结论质量分数<1.80%的氯化钠溶液使得载药纳米粒稳定性明显增加,有助于长期储存。
- 赵燕娜杨力郝春影李艳红王向涛郭一飞
- 关键词:甲氨蝶呤离子强度粒径纳米粒稳定性
- 新型两亲性分子的合成及作为药物载体的初步研究
- 2013年
- 目的:合成三分枝低聚乙二醇(TEG)为亲水部分和分别以6个碳(R1),8个碳(R2),12个碳(R3)的脂肪链为疏水部分的3种两亲性分子(TEG-R1,TEG-R2,TEG-R3),并对其作为难溶性药物载体进行研究。方法:通过苯磺酰化、取代反应、还原反应、酯化后形成酰胺成功合成3个化合物,通过核磁进行结构表征,应用芘荧光探针法进行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透射电镜观察其自组装形态。自组装溶剂蒸发法制备载药鬼臼毒素胶束,对载药胶束进行粒径表征,并考察3种两亲性分子的溶血性。结果:核磁证明3种两亲性分子均成功合成,TEG-R1,TEG-R2,TEG-R3的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50,50,10mg·L-1。电镜观察呈20~50nm的类球形状态。3种两亲性分子均能制备成载药胶束且粒径分布在100~200nm。溶血性实验证明接枝6碳脂肪链的两亲性分子中TEG-R1不会引起溶血。结论:3种两亲性分子在水溶液中均具有胶束化行为,且均能作为难溶性药物载体;其中TEG-R1不会引起溶血有望成为新型的药物载体。
- 艾汝经王向涛赵静李之韬郭一飞
- 关键词:临界胶束浓度鬼臼毒素溶血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