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3067)
- 作品数:16 被引量:48H指数:5
- 相关作者:陈鸿辉李爱国董飞王文杨小红更多>>
-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暨南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RI与MR关节造影诊断肩袖不同程度撕裂准确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MRI和MR关节造影(MRA)对肩袖不同程度撕裂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Embase、PubMed、万方、维普及CNKI等数据库,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对文献进行评价和筛选。应用Metadisc及STATA软件对纳入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36篇,其中包含全层撕裂文献33组数据、部分撕裂文献25组数据。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MRI及MRA诊断肩袖全层撕裂的汇总加权敏感度、特异度、S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95%CI(0.85,0.90)]、0.95[95%CI(0.93,0.96)]、0.973 3、0.93[95%CI(0.91,0.95)]、0.96[95%CI(0.93,0.97)]、0.981 4。MRI及MRA诊断肩袖部分撕裂的汇总加权敏感度、特异度、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95%CI(0.64,0.76)]、0.92[95%CI(0.89,0.94)]、0.824 3、0.82[95%CI(0.77,0.86)]、0.94[95%CI(0.92,0.95)]、0.937 6。两种检查手段对诊断肩袖不同程度撕裂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虽然MRA诊断肩袖撕裂的准确率高于MRI,但两者无显著差异。常规MRI诊断肩袖撕裂不明确时,可考虑采用MRA进一步检查。
- 叶思婷曾旭文梁治平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关节造影术META分析
- 人髌腱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研究从人的髌腱组织中分离出肌腱干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扩增鉴定。[方法]通过胶原酶消化法和低密度接种培养法从人的髌腱组织中分离出肌腱干细胞。通过三期分化鉴定,分离出的肌腱干细胞具有向骨细胞、脂肪细胞和软骨细胞方向分化的能力。通过流式细胞术,鉴定分离出细胞的干细胞表面标记因子的表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肌腱细胞和软骨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从人的髌腱组织中成功分离出肌腱干细胞,大约有1.2%-1.4%分离出的细胞形成单细胞克隆。分离出的细胞表达CD44+,CD105+,CD29+,CD45-,和CD14-,并具有向不同细胞分化的能力;另外,肌腱干细胞不仅表达肌腱细胞相关蛋白,如Ⅰ型胶原和tenascin C,也同时会表达软骨细胞相关的蛋白,如Sox 9和Ⅱ型胶原,但其并不表达糖氨多糖。[结论]成功分离鉴定人髌腱干细胞,虽然与间充质干细胞有相同的干细胞特性,是不同于其他间充质干细胞的一种特殊的间充质干细胞。肌腱干细胞的成功分离鉴定有利于以后干细胞相关的肌腱组织修复的研究,并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肌腱干细胞在肌腱相关疾病和修复的作用。
- 秦胜男王文傅世铨陈鸿辉董飞李爱国沈雁程玉姗陈启明
- 关键词:髌腱
- 骨-腱接点损伤与修复的影像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3年
- 骨-腱接点义称为腱止点,它们住很多运动中容易遭受损伤,例如运动员人群中常见的网球肘、肩袖损伤、跳跃膝及跟腱炎等,统称为末端病。
- 谭源满梁治平曾旭文
- 关键词:跟腱炎影像学肩袖损伤运动员网球肘
- 腱周组织及骨膜对骨-肌腱结合部位早期愈合质量的影响被引量:7
- 2011年
- 背景:骨腱结合部组织结构复杂,损伤愈合过程相对缓慢,其愈合过程中的关键在于促进特征性结构纤维软骨移行带的修复。目的:通过组织学方法对腱骨结合部愈合进行评估。方法:18周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骨膜组将骨膜游离并植入兔髌骨部分切除模型中骨-肌腱结点中,对照组不植入骨膜。术后4,8,12周行组织学染色观察,对比Safranin’O染色阳性染色的积分吸光度值。结果与结论:组织学检查显示骨膜组术后4,8周骨-肌腱结合部组织愈合明显,以从松质骨再生和骨-肌腱愈合接点纤维软骨带的再生为特征,较对照组迅速,提示早期骨膜组恢复较对照组迅速。说明骨膜可以促进骨-肌腱结合部位细胞增生,增加细胞基质合成,促进新生骨和纤维软骨移行带形成,促进其愈合。同时,组织学检测可以很好地判断腱骨结合部的愈合。
- 李爱国陈鸿辉江斌董飞杨小红叶伟雄
- 关键词:骨膜愈合细胞基质
- MR评价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稳定性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探讨MRI评估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稳定性的价值。【方法】对158例符合条件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进行MRI扫描及膝关节临床稳定性检查,分析骨隧道、移植物及内固定装置的影像表现并与临床检查结果对比。依据临床检查将患者分为膝关节不稳组(26例)及稳定组(132例),比较两组胫骨、股骨骨隧道内径的变化,比较两组在骨隧道内口位置、移植物表现及内固定装置的MR征象阳性率;Kappa一致性检验骨隧道内口位置、移植物及固定装置的MR表现和临床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计算上述MR征象诊断膝关节稳定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胫骨、股骨隧道内径变化在不稳组及稳定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隧道内径变化不稳组大于稳定组。两组在骨隧道内口位置、移植物表现、内固定装置的MR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稳组高于稳定组(P<0.001),与临床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599,0.744,0.285;P<0.001。【结论】MRI在评估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稳定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能为临床随访及二次手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吴艳曾旭文梁治平刘斯润王文钟敏之黄洁玲陈松
- 关键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磁共振成像
- 炎性环境中小白菊内酯对肌腱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观察炎性环境下小白菊内酯(PAR)对肌腱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探索其对骨肌腱接点损伤修复的作用及其信号通路。[方法]利用胶原酶法结合低密度接种法分离肌腱干细胞,体外验证分离细胞的成骨、成脂分化能力;TNF-α构建的炎性环境下,设置不同浓度组小白菊内酯(PAR)刺激人肌腱干细胞,用qRT-PCR检测炎症相关基因以及肌腱、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及Western Blot检测Run x2、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以检测相关细胞信号通路。[结果]成功从人肌腱组织分离培养出干细胞。qRT-PCR检测显示,100 ng/ml TNF-α可引发炎症反应,PAR能抑制炎性相关基因COX-2、HIF-2α的表达,促进了成骨相关基因Run x2、OPN的表达,与TNF-α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肌腱相关基因Col I、Scleraxis的表达较复杂,与TNF-α组相比,下调了Col 1α水平,却上调Scleraxi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TNF-α组对比,PAR显著增加蛋白Run x2、β-catenin的表达(P<0.05)。肌腱干细胞在体外可被诱导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镜下观察茜素红S染色,PAR组均有红色钙盐沉积,相比之下对照组及TNF-α组基本无或出现少量钙盐沉积。[结论]炎性环境下小白菊内酯能控制TNF-α引起的炎性反应并可能通过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肌腱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 李爱国陈泳格秦胜男何培亮彭涛陈思忆毛伟
- 关键词:小白菊内酯成骨分化肿瘤坏死因子Α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骨-肌腱结合部位早期愈合的动物生物力学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研究,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骨-肌腱结合部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骨髓穿刺、全骨髓培养法获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4只18周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Pluronic F-127载体材料结合后,植入兔髌骨部分切除模型,对照组只进行手术,不植入细胞。在术后6、12、18周处死动物取标本(n=4)进行生物力学检测评估骨-肌腱结合部位的愈合恢复情况。[结果]生物力学结果显示相同时间点实验组拉断负荷及极限拉应力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实验组恢复较对照组迅速。[结论]相同时间点实验组拉断负荷、极限拉应力均大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力学特性明显高于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促进骨-肌腱结合部细胞早期愈合,提高其力学特性。
- 董飞陈鸿辉杨小红王文沈雁梁佩红谭见容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愈合生物力学
- Ⅰ型胶原海绵/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缓释系统的初步构建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研制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 I,CI)海绵/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缓释生物支架材料,了解该种材料中的VEGF体外缓释效果。为骨肌腱组织工程寻求一种新型复合支架材料。[方法]从CI海绵自身的力学、孔径、紫外最大吸收光谱、孔隙率、含水率、傅立叶红外光谱及与VEGF的组织相容性等方面研究VEGF胶原缓释系统支架材料的特性,利用生物学方法将VEGF负载于CI,制备具有VEGF缓释效果的复合支架。[结果]CI海绵能够成功的将VEGF包裹起来,可以达到明显的缓释作用,与VEGF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结论]CI海绵有理想的孔径和合理的生物力学及与VEGF良好的生物学相容性结构性质,VEGF可以从CI-VEGF缓释材料中缓慢释放,有明显的缓释效果,是一种具有良好材料特性的组织工程材料。
- 陈居铕李爱国陈鸿辉杨小红谭见容沈雁张金丽戴丽冰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骨膜促进骨-肌腱结点愈合的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骨膜对骨-肌腱结合部位愈合的影响,通过实验证明骨膜促进骨-肌腱结合部位细胞增生,进而促进该部位愈合。[方法]48只18周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将骨膜游离并植入兔髌骨部分切除模型中骨-肌腱结点中,对照组只进行手术,不植入骨膜。在术后4、8、12周处死动物取标本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大体观察可见实验组骨-肌腱结合部位愈合较早。组织学检查显示实验组术后4、8周骨-肌腱结合部组织愈合明显,以从松质骨再生和骨-肌腱愈合接点纤维软骨带的再生为特征,较对照组迅速,提示早期实验组恢复较对照组迅速。[结论]骨膜可以促进骨-肌腱结合部位细胞增生,增加细胞基质合成,促进新生骨和纤维软骨移行带形成,促进其愈合。
- 李爱国陈鸿辉江斌杨小红董飞
- 关键词:骨膜愈合
- Ⅰ型胶原海绵/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缓释材料的组织相容性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检测Ⅰ型胶原(CI)海绵/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缓释材料的组织相容性。方法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别接种到Ⅰ型胶原(CI)、Ⅰ型胶原.血管生长因子(CI+VEGF)海绵材料及普通细胞培养板上,于第1~10天每天进行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于第5天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将1cm^2 CI海绵及CI+VEGF缓释海绵材料分别植入兔皮下,于第7、14、21、28天取材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分析。结果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分析显示在各个检测时间点,BMSCs增殖程度CI+VEGF组〉CI组〉单纯培养组,第4天3组细胞活力分别为2.77±0.21、2.21±0.17、1.86±0.13(P〈0.05);第8天分别为2.47±0.19、1.89±0.15、1.16±0.11(P〈0.05)。扫描电镜观察:有大量BMSCs黏附生长在CI+VEGF海绵支架表面及孔隙壁。HE结果显示CI+VEGF缓释海绵材料与CI具有相似的炎性反应,28d基本完全降解。结论CI+VEGF缓释海绵材料具有良好组织相容性。
- 李爱国陈居铕陈鸿辉秦胜男杨小红梁佩红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织相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