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904002)

作品数:12 被引量:191H指数:8
相关作者:尹佟明李淑娴戴晓港史洁施季森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育种
  • 3篇分子育种
  • 2篇油茶
  • 2篇种子
  • 2篇种子含水量
  • 2篇微卫星
  • 2篇基因
  • 2篇含水量
  • 1篇遗传学
  • 1篇油茶品种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细胞
  • 1篇植物细胞壁
  • 1篇山松
  • 1篇生理生化
  • 1篇生理生化指标
  • 1篇生态位
  • 1篇糖基化
  • 1篇特异性检测
  • 1篇种苗

机构

  • 10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湖北省林业科...
  • 1篇黄山学院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作者

  • 7篇尹佟明
  • 6篇李淑娴
  • 3篇戴晓港
  • 2篇张新叶
  • 2篇李运红
  • 1篇万志兵
  • 1篇田树霞
  • 1篇施季森
  • 1篇王英亚
  • 1篇阎毛毛
  • 1篇王明庥
  • 1篇黄敏仁
  • 1篇陈赢男
  • 1篇陈颖
  • 1篇史洁
  • 1篇郭联华
  • 1篇谭艳
  • 1篇高莹莹
  • 1篇吴雷
  • 1篇张红

传媒

  • 2篇林业科学
  • 2篇种子
  • 2篇西南林学院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遗传
  • 1篇经济林研究
  • 1篇植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林木基因组及功能基因克隆研究概述被引量:12
2010年
在美国能源部资助下,首个多年生木本植物——杨树的全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且序列信息已对公众开放。杨树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标志着林木基因组进入后基因组研究时代。克隆控制重要性状的主效基因是林木后基因组时代的主要研究内容。近年来,在一些重要作物,如水稻、蕃茄及玉米中,先后成功克隆了多个控制重要农艺性状的主效基因,分子育种在作物中已进入实用阶段。林木相对于这些重要作物而言,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起步较晚,同时,由于林木自身的一些生物学特性,在林木中精确定位与克隆未知基因一度被视为遗传学研究领域的难点。随着技术和研究手段的不断进步,以及林木基因组资源的快速积累,有望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为在林木中开展分子育种创造条件。文章综述了国际上林木基因组与功能基因克隆研究的现状与新发展,并对后基因组时代的林木功能基因克隆研究的预期成果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从事该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尹佟明
关键词:基因克隆反向遗传学分子育种
林木新品种特异性检测研究进展
2011年
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介绍不同分子标记在植物新品种特异性检测效率方面的差异,并提出比较适用于林木新品种特异性检测的标记技术。
张红戴晓港阎毛毛李淑娴
关键词:特异性检测
低恒温烘干法测定种子含水量条件的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含水量是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GB 2772-1999《林木种子检测规程》中规定的低恒温法测定种子含水量的条件为:103℃下烘干(17±1)h。以往的研究发现,很多种子不需要烘干如此长的时间即能达到平衡,且农作物种子含水量的烘干时间只需8 h。本试验对16个树种在正常含水量以及高含水量情况下烘干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烘干7 h时,种子干重即逐渐趋于稳定,但与17 h时所测得的含水量相比,16个树种31次的测定结果中,有11次超过了规程规定的允许误差,占总测定次数的35.5%。种子在烘干11 h时,31次的测定结果与17 h时的结果相比,均未超过允许误差。不同种源油松和侧柏的实验结果也表明,烘干11 h的测定结果与17 h时所测得结果都未超过允许误差。因此本次所选用树种含水量测定的烘干时间只要达到11 h即可。
李淑娴吴雷李运红尹佟明
关键词:种子种子含水量种子发芽率烘箱法
我国油茶产业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述评被引量:32
2011年
近年来我国油茶产业发展迅速,但当前油茶林平均单位面积产油量严重偏低,与高产典型差距很大,成为当前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通过回顾我国油茶良种培育和营林管理的发展历程,总结我国油茶生产所经历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针对我国油茶生产中种苗管理混乱,地域间引种缺乏科学管理;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传粉昆虫的生存条件;经济欠发达地区油茶林分缺乏改造和有效抚育管理;病虫害对油茶良种大面积推广存在潜在威胁等限制油茶高产的重要因素展开了述评和分析,并对如何突破油茶产业发展瓶颈进行展望。
史洁尹佟明施季森
关键词:油茶良种培育种苗管理分子育种
黄山松不同生理生化指标随海拔高度变化趋势被引量:6
2010年
将采自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黄冈山系3个海拔高度的黄山松种子置于恒温发芽箱中于25℃条件下发芽,待种子长成幼苗后拔出幼苗,置于冰箱中0~5℃寒冷处理24h后,测定5个生理生化指标处理前后的变化情况。采用多重复测定,检测了这些指标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关系。发现幼苗浸出液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在低温处理下,均表现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规律。这些指标与黄山松的海拔适应性存在相关,可用于临域性物种分化机理的研究。
李淑娴谭艳陈颖尹佟明
关键词:黄山松海拔生态位生理生化指标
种子含水量的测定方法及展望被引量:34
2010年
种子含水量是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种子含水量的测定方法很多,生产中常根据水分测定的目的、要求以及种子自身的特点进行合理选择。这就要求对与含水量测定有关的种子理化性状以及含水量测定的原则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还要了解各含水量测定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其原理,为测定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李淑娴高莹莹李运红田树霞
关键词:含水量种子质量
利用微卫星标记鉴别油茶品种被引量:11
2014年
为发展可靠的油茶品种遗传真实性鉴定技术,以浙江红花山茶等油茶品种为试材,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大量油茶SSR引物进行筛选,获得了电泳指纹清晰、基因型容易判定且多态性信息含量高的引物组合10对,提出了详细的用于油茶品种鉴别的试验操作流程。通过针对性的试验实例,验证了所开发引物应用于油茶品种遗传鉴别的有效性。
陈赢男张新叶戴晓港
关键词:油茶微卫星标记
植物细胞壁伸展蛋白研究述评被引量:7
2010年
结构蛋白是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最早发现的细胞壁结构蛋白是伸展蛋白,它在初生壁中约占壁干质量的1%~15%。广义的伸展蛋白是一类富含羟脯氨酸的糖蛋白(HRGP),狭义的伸展蛋白则特指具有Ser-Hyp4重复模体的HRGP分子。以往的研究发现伸展蛋白主要功能是控制细胞的正常伸展,增强细胞壁的机械强度。近年来在拟南芥中进行的伸展蛋白基因缺失突变研究结果显示,伸展蛋白也参与细胞壁的初始形成过程,这是不同于以往对细胞伸展蛋白认识的新发现。伸展蛋白翻译后修饰包括脯氨酸残基羟基化、羟脯氨酸与丝氨酸残基糖基化,在过氧化物酶催化下,形成分子间与分子内交联,通过直链和支链连接进行分子组装。由于伸展蛋白是细胞壁结构蛋白的主要组成成分,研究伸展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对更好地了解细胞壁结构及其组装具有重要意义。
郭联华尹佟明李淑娴黄敏仁王明庥
关键词:交联作用糖基化
桉树EST序列中微卫星含量及相关特征被引量:41
2010年
通过对桉树属(Eucalyptus)的10000条EST序列进行分析,在其中的1499条序列上共发现1775个微卫星重复序列。含有微卫星的EST序列约占序列总数的15%。此外,还发现桉树EST序列所含微卫星长度的变异速率与重复单元长度呈负相关;微卫星的丰度与重复单元长度也呈负相关(三碱基重复微卫星除外)。在桉树EST序列中,重复单元长度为三碱基的微卫星最为丰富。三碱基重复单元微卫星的过度富集可能是由于遗传密码选择所致。在微卫星的丰度及长度变异方面,桉树EST序列与杨树(Populus trichocarpa)基因组注释的转录序列随重复单元长度的变化呈现出相同的规律,但桉树EST序列中微卫星频率及三碱基重复微卫星的含量显著偏低,推测含微卫星的基因表达丰度极有可能低于不含微卫星的基因。通过对发现的所有微卫星位点进行引物设计,并对设计的引物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引物具有极高的扩增成功率。
李淑娴张新叶王英亚尹佟明
关键词:桉树
林木遗传育种基础研究热点述评被引量:9
2012年
林木由于世代周期长、个体高大、遗传负荷高等自身固有的一些特性,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难以操作的遗传学材料,导致林木遗传育种在基础研究方面远远滞后于模式动、植物和其他重要作物,成为限制林木遗传改良进程的主要因素。分子育种是突破林木育种周期长的关键技术,通过基因组学研究,分析和阐明林木基因的功能是进行林木分子育种设计的前提。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领域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林木遗传育种基础研究也出现一些新的热点。本文主要阐述林木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学、连锁与关联分析、木材形成机制及分子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虽然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实际应用的条件还不成熟,但作为技术储备是急需加强的研究方向。
万志兵戴晓港尹佟明
关键词:林木遗传育种功能基因组学木材形成分子育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