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030001)

作品数:7 被引量:48H指数:5
相关作者:王贵学危当恒刘录山唐朝克王佐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南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教育部“春晖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血管
  • 5篇细胞
  • 5篇内皮
  • 5篇内皮细胞
  • 4篇动脉
  • 4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低密度脂蛋白
  • 3篇脂蛋白
  • 3篇斑块
  • 2篇动脉粥样斑块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流
  • 2篇硬化斑块
  • 2篇增生
  • 2篇粘附
  • 2篇迁移
  • 2篇粥样斑块
  • 2篇粥样硬化斑块
  • 2篇细胞骨架

机构

  • 11篇重庆大学
  • 6篇南华大学
  • 4篇北京航空航天...

作者

  • 10篇王贵学
  • 8篇危当恒
  • 4篇刘录山
  • 3篇王佐
  • 3篇黄华
  • 3篇唐朝克
  • 2篇唐朝君
  • 1篇吕运成
  • 1篇雷道希
  • 1篇任重
  • 1篇杨力
  • 1篇邱菊辉
  • 1篇邓小燕
  • 1篇邓林红

传媒

  • 3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南华大学学报...
  • 1篇国际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流动力学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及其机制被引量:8
2009年
薄纤维帽斑块破裂以及随后的血栓形成是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文章通过总结斑块的特点、斑块处的血流动力学环境,分析血流动力学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发展以及破裂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切应力是斑块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斑块所承受的周向应力和斑块的内应力是斑块破裂的重要因素。
邱菊辉王贵学雷道希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动脉粥样斑块
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6年
内皮细胞迁移功能在血管新生、伤口愈合、内皮损伤的愈合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在部分心血管疾病中尤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某些阶段中,内皮细胞的迁移特性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内皮细胞迁移特性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对于掌握内皮细胞在这些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重点就目前内皮细胞迁移的诱导、抑制因素以及血流、细胞骨架和胞外基质对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的研究进展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着重讨论了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脱落区的修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血管新生等与内皮细胞迁移特性之间的紧密联系。
黄华王贵学
关键词:内皮细胞细胞迁移胞外基质血流细胞骨架
剪切流场中低密度脂蛋白对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
<正>前言:内皮细胞是血管壁的重要组成成分,其迁移特性对于内皮细胞受损的血管壁再内皮化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内皮细胞与血液有着充分的接触,其迁移过程必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血管内的浓度极化区域中,低密度脂蛋白长时间滞留使得...
黄华王贵学危当恒唐朝君邱菊辉邓林红杨力邓小燕樊瑜波
关键词:内皮细胞迁移低密度脂蛋白剪切流场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单核—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单核细胞-内皮细胞粘附的调节作用,以进一步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低密度脂蛋白;逆转录聚合酶反应检测内皮细胞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蛋白质的表达;细胞记数法观察低密度脂蛋白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抗体干预对内皮细胞单核细胞粘附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几乎没有基质细胞衍生因子mRNA以及蛋白质的表达,随着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增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mRNA以及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低密度脂蛋白浓度为50mgL、100mgL和150mgL时,每个视野粘附的单核细胞数分别为60±20、97±26和170±32,而正常对照组为20±5,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终浓度为0.1mgL、0.5mgL和1mgL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抗体干预后,粘附的单核细胞数分别为113±23、53±21和41±10,均低于低密度脂蛋白对照组的186±31,与低密度脂蛋白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低密度脂蛋白促进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的粘附,其机制与促进内皮细胞表达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密切相关。
危当恒王贵学王佐刘录山吕运成唐朝克
关键词:内皮细胞单核细胞细胞粘附低密度脂蛋白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小口径人工血管研究的进展被引量:6
2005年
综述了近几年兴起的改良小口径人造血管临床应用效果的几种常见的方法,并指出了小口径人造血管将来的发展方向。
唐朝君王贵学危当恒邓小燕
关键词:人造血管小口径内皮细胞
剪切应力对家兔血管内膜增生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设计局部狭窄而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实验模型,探讨剪切应力对血管内膜增生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兔颈总动脉平直段套环形成狭窄度为40%的局部狭窄,饲以正常饮食4周;数值计算的方法模拟血流流场和剪切应力分布及其特征;HE染色检测颈总动脉病理改变;Verhoeff法染色观察血管弹力纤维分布;油红O染色观察斑块内的脂质沉积;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血管壁脂质含量。结果套环形成局部狭窄后,颈总动脉血流流场发生显著的扰动,狭窄远心端有涡流以及二次流形成;狭窄近心端形成局部高剪切应力区域(6Pa),而在远心端形成振荡的低剪切应力区域(0~0.3Pa);HE染色显示颈总动脉狭窄的近心端和远心端均有明显的内膜增生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近心端比远心端病变更严重,近心端增生内膜厚度为165.6±28.3μm,远心端增生内膜厚度为38.5±12.7μm,并且近心端增生内膜的细胞成分主要为圆形的泡沫细胞而远心端增生内膜的细胞成分主要为梭形平滑肌细胞;Verhoeff染色显示病变处弹力纤维排列紊乱,部分内弹力板断裂;油红O染色发现增生的斑块中有大量的脂质沉积;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也表明狭窄近心端胆固醇含量(7.6±2.1mg/g)以及远心端胆固醇含量(5.6±1.8mg/g)较对照侧(1.3±0.5mg/g)明显增加。结论高剪切应力以及低振荡剪切应力均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但不同的剪切应力对斑块的组成和特性有着不同的作用。
危当恒王贵学王佐杨力邓林红刘录山唐朝克
关键词: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剪切应力颈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
低密度脂蛋白对血管内皮细胞骨架及粘附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低密度脂蛋白(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脂质及细胞骨架的改变及其对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LDL(0mg/L,50mg/L,100mg/L,150mg/L)孵育内皮细胞24h。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细胞内胆固醇酯;油红O检测细胞内脂质;FITC标记的鬼笔环肽进行F-actin纤维荧光标记;流室系统检测生理剪切流场下(1.5Pa)内皮细胞的粘附。结果不同浓度LDL(50mg/L,100mg/L,150mg/L)均导致细胞内胆固醇酯含量增加,其结果分别为(80.3±1.5)μg/g,(115.5±2.2)μg/g和(160.6±3.2)μg/g,与对照组(61.3±1.6)μg/g相比P<0.05;油红O染色内皮细胞内脂质含量明显增加。荧光染色发现,对照组内皮细胞的F-actin纤维主要富集在相邻细胞膜的周边,细胞质中未见密集的F-actin纤维;随着LDL浓度的增加,内皮细胞内F-actin纤维形态和分布发生明显的改变,出现应力纤维;在高浓度LDL下,大部分细胞周边的F-actin纤维消失,胞质中出现密集的应力纤维。在生理剪切流场下,高浓度LDL降低内皮细胞的粘附与保留,150mg/L组内皮细胞的粘附与保留仅50%±10%,对照组为93%±5%。结论LDL增加内皮细胞中脂质含量,损伤细胞骨架,降低内皮细胞的顺应性,降低内皮细胞的粘附。
危当恒王贵学黄华刘录山王佐唐朝克
关键词:内皮细胞低密度脂蛋白细胞骨架剪切力
局部狭窄血管远心端流场数值模拟和PIV测定
<正>前言: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在动脉的弯曲、分叉及狭窄部位。这一分布规律与病变部位的几何形状以及血液动力学特点密切相关。为了进一步了解局部流场改变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本文以狭窄血管远心端为研究对象,探讨狭窄血管...
危当恒王贵学唐朝君杨力邓林红刘录山邓小燕樊瑜波
关键词:涡流强度流场数值模拟PIV
狭窄血管内脂质浓度极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正>前言:探讨LDL浓度极化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应用前景。Deng, Wang等认为致动脉粥样性脂质的壁面浓度的局部差异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局灶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前我们实测了平直段血管壁表面...
危当恒王贵学唐朝君邓林红杨力刘录山王佐唐朝克邓小燕樊瑜波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LDL
血管局部剪切力改变促进内膜增生及动脉粥样斑块形成
<正>前言: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总是发生在动脉的弯曲、分叉及狭窄部位,如主动脉弓、颈动脉分支、冠状动脉、腹主动脉分支和股动脉分支等特殊部位。这些动脉部位的血液流动常常伴随着流动的分离、回流等复杂流动现象,并且伴随着局部剪...
危当恒王贵学邓林红杨力刘录山王佐杨永宗邓小燕樊瑜波
关键词:内膜增生动脉粥样斑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