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0900) 作品数:11 被引量:68 H指数:5 相关作者: 潘大仁 陈观水 周以飞 林生 张绪璋 更多>> 相关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福建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果蔗SoSgt1基因的克隆表达与植物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2 2010年 利用不同作物的Sgt1基因的SGS保守区域的氨基酸保守位点设计简并引物,从果蔗的cDNA中克隆分离出果蔗SoSgt1基因片段。以果蔗SoSgt1基因片段为探针,利用电子克隆和序列拼接方法并通过RT-PCR验证获得了一个全长1438bp的cDNA序列。通过ORF软件分析,预测得到的蛋白质具有362个氨基酸。利用NCBI数据库中的Protein Blast分析SoSgt1蛋白氨基酸序列,得出含有SGT1蛋白的3个典型的保守结构域(TPR,CS和SGS),与其他作物的SGT1蛋白比较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利用梢腐病病原Gibberella fujikuroi接种福安果蔗叶片,检测到SoSgt1基因的转录水平逐渐提高,并用果蔗SoSgt1基因的cDNA片段设计2个酶切位点,反向插入到植物真核表达载体pCAMBIA1301,构建反义表达载体pCAM-SGT。 林生 潘大仁 周以飞 陈观水 张绪璋 吴子峰关键词:果蔗 克隆 半定量RT-PCR 果蔗抗氧化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 2007年 选取了14个果蔗品种,测定了4个生育期叶片的类胡萝卜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抗氧化的生理指标,利用隶属函数值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抗氧化能力最强的是闽选703,最弱的是金华果蔗。 林江波 戴艺民 潘世明 林一心 林钿 潘大仁关键词:果蔗 抗氧化 隶属函数 果蔗不同器官在不同生育期的同工酶聚类相关分析 2007年 为了解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在果蔗生长中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选择不同的取样时期和植株不同器官,对8个果蔗品种利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电泳得出的叶片、根组织不同生育时期POD、EST同工酶酶谱进行聚类分析,并检测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间同工酶谱的遗传相似系数存在差异,特别是外引黑皮果蔗(Badila)与中国地方品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差异;(2)不同生育时期叶片或根部的POD同工酶和EST同工酶酶谱的聚类图都存在着差异;(3)叶片中的POD、EST酶谱在各个生育时期均达到极显著相关。说明叶片是这两种酶基因表达的最重要活性部位,因此叶片可以作为同工酶分析较为稳定和适宜的采样部位。 周以飞 高毅 潘大仁 陈观水 张绪璋关键词:果蔗 过氧化物酶 酯酶 同工酶 RAPD和ISSR分子标记对果蔗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4 2007年 利用RAPD与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40份不同地方果蔗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供试材料中筛选到具有多态性的RAPD引物23条,ISSR引物28条。23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250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为70%,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68-1.00之间;28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301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为77.1%,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66-1.00之间。根据两种标记的结果,用UPGMA法对40份果蔗种质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RAPD和ISSR均将40份果蔗种质分为4类:第Ⅰ类为32份地方果蔗品种,包括福建、江西、浙江、广西、云南等地的品种;第Ⅱ类为外引黑皮果蔗Badila和丰城紫皮果蔗;第Ⅲ类为杂交种白鳝、歪干担、肚度、温岭果蔗以及人工杂交选育的果蔗品种474;第Ⅳ类只有广东的黄皮果蔗。这两种标记的聚类结果相关分析表明,它们存在呈极显著相关(r=0.9746)。但ISSR标记比RAPD标记可检测到更大的遗传变异。 潘大仁 曾惠阳 陈观水 周以飞 高毅 张剑亮关键词:果蔗 RAPD ISSR 果蔗Hsp90基因的电子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5 2009年 以克隆到的果蔗HSP90基因片段作为探针,利用电子克隆和序列拼接方法获得一个全长为2097bp的cDNA序列。通过ORF软件分析,预测得到的蛋白质具有698个氨基酸。应用生物信息学对果蔗HSP90蛋白的理化性质、二级结构、疏水性/亲水性、信号肽、功能结构域分析及其蛋白功能、高级结构和同源性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的相对分子量为80.2ku,在N端有一个ATP结合位点,具有内源ATPase活性。序列分析表明,该蛋白可能具有信号转导、转录调控、胁迫应答、生长因子等功能。利用梢腐病病原Gibberella fujikuroi接种果蔗福安叶片,检测到HSP90基因的转录水平逐渐提高。 林生 潘大仁 周以飞 陈观水 张绪璋 张燕云关键词:果蔗 HSP90基因 电子克隆 生物信息学 甘蔗线虫病抗性基因的PCR检测研究 被引量:5 2006年 以38份未经线虫病常规鉴定的甘蔗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根据番茄抗根结线虫病基因和甜菜抗胞囊线虫病基因的保守序列区域,分别设计了2条上游引物2、条下游引物,对设计的引物进行组合后,应用PCR特异扩增从中分别筛选出各1对特异引物。用抗根结线虫基因设计的特异引物进行扩增最终获得了1条大约460 bp大小的特异片段;用抗胞囊线虫基因设计的特异引物进行扩增最终获得了1条大约690 bp大小的特异片段,进一步进行了PCR-Southern杂交,确认了该2条特异引物的真实性。 吴杨 周会 潘大仁关键词:甘蔗 抗线虫基因 基因检测 甘薯NBS类抗病基因类似物的分离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34 2006年 利用已克隆植物抗病基因NBS(Nucleotidebindingsite)序列中的保守模体(motif)“P-loop”和“GLPL”合成简并引物,以甘薯(Ipomoeabatatas)栽培品种青农2号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通过T/A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共得到15条具有连续ORF的抗病基因类似物(Resistancegeneanalogues,RGAs)序列,它们之间核苷酸序列间的相似性系数在41.2%-99.4%之间,而相应推测的氨基酸序列间的相似性系数在20.6%-100%之间,同时对分离的RGAs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甘薯RGAs可分为TIR(DrosophilaTollorhumaninterleukinreceptor-like)和nonTIR两类。对甘薯RGAs和5个已克隆植物NBS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结构分析表明,它们包括“P-loop”、“Kinase-2”、“Kinase-3a”“、GLPL”4个抗病基因所共有的保守模体。这些表明甘薯与其它物种的NBS类RGAs可能具有同样的起源和进化机制。 陈观水 周以飞 林生 潘大仁关键词:甘薯 NBS 抗病基因类似物 基因分离 三浅裂野牵牛NBS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与分析(英文) 被引量:5 2007年 NBS类植物抗病基因保守结构域的克隆为利用简并引物扩增抗病基因同源序列提供了可能。根据抗病基因Grol-4、Gpa2、N等的P-loop和GLPL保守结构域设计简并引物,分离甘薯近缘野生种三浅裂野牵牛NBS类型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共获得6条相关序列,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为48%~97%,推测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在25.2%~95.1%之间。系统进化分析表明,6条三浅裂野牵牛RGA序列可分为2个不同的类群:TIR-NBS和non-TIR-NBS。三浅裂野牵牛RGA序列与源自甘薯的RGA序列有很高的相似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三浅裂野牵牛与甘薯之间的亲缘关系。分离的6条RGA序列分别命名为ItRGA1~ItRGA6,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DQ849027-DQ849032。 陈观水 潘大仁 周以飞 高丽华果蔗Rar1基因反义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009年 根据其它作物已克隆的RAR1基因的两个氨基酸保守位点设计简并引物,用果蔗cDNA进行PCR扩增,得到果蔗Rar1基因片段序列,推测出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作物推测出的氨基酸序列的CCCH结构域和一个锌结合域CHORD-Ⅱ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初步证明了所克隆的果蔗Rar1基因片段具有正确的序列信息。并构建了果蔗Rar1反义植物表达载体pCAM-RAR1,转化农杆菌后侵染果蔗的愈伤组织并得到初步验证,为转基因植物的获得以及果蔗Rar1基因功能鉴定奠定了基础。 林生 潘大仁 周以飞 陈观水 张绪璋关键词:果蔗 花叶病毒侵染的果蔗(Badila)的基因表达 被引量:4 2006年 采用荧光标记差异显示技术(d ifferential d isp lay,简称DD-PCR)对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 osaic virus,SCMV)侵染的果蔗(Bad ila)基因表达进行研究.用随机筛选出的23对引物组合扩增出9条差异条带,其中4条是有明显差异表达的cDNA条带,5条是表达强弱的差异条带.同时对一些影响荧光标记DD-PCR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周以飞 戴艳 潘大仁 陈观水 高毅关键词:果蔗 甘蔗花叶病毒 基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