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tshw20091005)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孙先淼李阳孙琼董立峰更多>>
相关机构:青岛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纳米
  • 2篇纳米棒
  • 2篇纳米棒阵列
  • 1篇氮掺杂
  • 1篇电转化
  • 1篇形貌
  • 1篇形貌表征
  • 1篇性能表征
  • 1篇量子
  • 1篇量子点
  • 1篇硫化
  • 1篇硫化铜
  • 1篇敏化
  • 1篇和光
  • 1篇CUO
  • 1篇掺杂
  • 1篇CUS

机构

  • 2篇青岛科技大学

作者

  • 2篇董立峰
  • 2篇孙琼
  • 2篇李阳
  • 2篇孙先淼

传媒

  • 2篇中国科技论文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CuO和CuS量子点修饰单晶TiO_2纳米棒阵列及光电转化性能表征被引量:1
2014年
通过浸渍沉积法,对TiO2纳米棒阵列进行了CuO和CuS量子点修饰。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可以清楚观察到量子点均匀分散于TiO2纳米棒表面,粒子尺寸随反应物中Cu2+的浓度增加而增大,且CuS比CuO尺寸大,颗粒间团聚严重。修饰前后TiO2的晶相组成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均为正方金红石相,含铜量子点的结晶相也未出现。在模拟太阳光辐射下,少量的CuO和CuS量子点沉积都能显著提高复合体系的光电响应,最高短路光电流密度分别约为空白TiO2的5倍和3.5倍,说明表面量子点敏化提高了光致电荷分离与转移效率。过量的CuO和CuS沉积会导致粒子尺寸的增大和团聚,不利于和TiO2之间的电荷转移,光电流随之降低。另外,CuO敏化TiO2的光电转化性能和稳定性都要优于CuS,推测这是由于CuS粒子大,易团聚,并且在光照下容易得电子形成更加稳定的Cu2S所致。
孙琼李阳孙先淼董立峰
关键词:硫化铜
氮掺杂二氧化钛纳米棒阵列的制备和光电转化性能表征被引量:1
2013年
以氨水为氮源,在掺杂氟的SnO2导电玻璃(SnO2:F,FTO)基底上通过水热法生长出氮掺杂单晶金红石相TiO2纳米棒阵列。XPS检测证明,底物中只有很少量的氮元素能进入到TiO2中,并以O—Ti—N形态存在。随着氮掺杂浓度的升高,TiO2纳米棒长度增加,(002)晶面相对于未掺杂TiO2生长迅速。样品的吸收光谱未发生明显变化,说明半导体的禁带宽度(或能隙大小)没有受到氮掺杂的影响。在光电转化中,体系在模拟太阳光辐射下的光电流响应和外量子效率都有大幅改善,最高值分别达到0.15mA/cm2和3.1%,均为空白TiO2的3.8倍。然而,氮浓度的继续增加会导致TiO2纳米棒团聚,促使光致电荷在传输过程中发生复合现象;过量的氨水还会与底物直接发生水解反应,不利于基底上纳米棒的生长。所以,适量浓度的氮掺杂TiO2纳米棒阵列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太阳能电池材料。
孙琼孙先淼李阳董立峰
关键词:氮掺杂形貌表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