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578031) 作品数:30 被引量:315 H指数:10 相关作者: 陈静云 周长红 王哲人 刘佳音 乔英娟 更多>> 相关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交通运输工程 建筑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基于BBR与FT-IR的沥青胶结料低温性能与抗老化能力分析 被引量:4 2019年 为了评价几类沥青胶结料的低温性能和抗老化能力,分别对3种具有代表性的沥青胶结料(基质90#沥青、SBS改性沥青和A型温拌沥青)进行了旋转薄膜烘箱老化(RTFO)和压力老化(PAV)试验。并对老化后的胶结料进行了低温弯曲梁流变仪试验(BBR)和傅里叶红外光谱试验(FT-IR)。试验结果表明:沥青的老化对低温性能有直接的影响,而且温度的降低使这种影响更加显著。BBR试验从不同角度分析验证了SBS改性沥青具有相对最优的低温性能,而温拌沥青则相对较差。长期老化沥青FT-IR试验结论与BBR试验规律具有一致性,证明了微观层面揭示的分子官能团的变化规律与宏观层面显现的低温性能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陈静云 王维营 孙依人 刘佳音 许斌关键词:沥青胶结料 BBR FT-IR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车辙变形的非线性有限元模拟分析 被引量:4 2011年 利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BAQUS对混凝土梁桥沥青混凝土铺装层的车辙问题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模拟计算与分析。采用时间硬化的蠕变模型,考虑横向加载位置对车辙深度的影响,着重研究了车辙发展的历史,分析了构成车辙的主要因素。认为横向加载位置对车辙影响不大;车辙早期以沥青混凝土压密为主,后期则以水平流动变形为主;它主要发生在沥青铺装下面层,与竖向蠕变应变有良好的相关关系。 张磊 陈静云关键词:桥面铺装 车辙 有限元 蠕变 SBS改性沥青老化与再生机理的红外光谱 被引量:43 2012年 目的探索沥青老化的过程和再生剂的作用原理,为高等级路面的养护和维修决策分析提供帮助.方法将SBS改性沥青经自然老化、人工老化和再生后,并通过对这几种沥青的红外光谱分析,从微观官能团的角度探索沥青老化的过程和再生剂的作用原理.结果从宏观层面看SBS改性沥青老化5 h后针入度和延度下降了64%和82%,添加3%再生剂能提高老化沥青针入度50%左右,延度100%以上并且有效降低软化点和黏度.从微观层面验证了氧化和聚合是沥青老化的主要原因,客观地评价了再生剂对调整沥青组分的贡献.结论表明SBS改性沥青老化过程主要发生的是氧化反应,再生过程既是进行组分调节的过程,也是实现新的化学平衡的过程,改性沥青红外光谱分析结论对于解释其老化与再生机理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陈静云 邱隆亮关键词:红外光谱 老化沥青 再生沥青 基于料堆试验的沥青混合料离析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009年 为了分析沥青混合料的离析特性,首先提出一个利用各矿料组分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异系数组合而成的离析指标,然后通过料堆试验分别对AC型和SMA型沥青混合料的5种不同级配进行试验,既验证了此指标的可靠性,同时也获得了骨料级配、沥青用量以及温度等因素对这2种沥青混合料离析程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SMA相对于AC型沥青混合料有较强的抗离析性能;对于同一种混合料,温度的影响作用非常小,而沥青用量的影响则远远大于温度的影响,并与离析指标近似成线性关系. 陈静云 丁银萍 周长红关键词:沥青混合料 离析 影响因素 混合料配合比矿料组成理论级配设计的迭代法 被引量:3 2006年 为解决正规方程法进行混合料配合比矿料组成设计时出现负数解及混合料级配超出理论界限范围的问题,采用迭代算法,先按正规方程法计算矿料组成比例系数,将得到的混合料级配作为目标级配初始值,对超出理论级配上限或下限的目标级配值强制调整为相应的界限值,当组成比例系数为负数时则取消对应的矿料,根据修正后的目标级配再利用正规方程法计算新的矿料组成比例系数,并得到新的混合料级配及新的目标级配,经过迭代计算得到完全满足理论设计级配范围要求的解。迭代法原理简单明了、结果收敛稳定、应用方便,具有良好的工程实用性。 李玉华 陈静云关键词:混合料配合比 迭代算法 沥青混合料板式试件的疲劳开裂规律 被引量:1 2013年 基于沥青路面分析仪疲劳试验,通过调整试件的宽跨比来增强试件尺寸对路面结构的代表性,研究沥青混合料板式试件的疲劳开裂规律.制备原状、短期老化和长期老化3种板式试件,用往复移动的试验轮加载,使对边简支的板式试件内产生双向弯拉应力,测量疲劳过程中的挠度变化,观察裂缝开展过程,测定试件破坏时的疲劳寿命.板式试件疲劳试验显示了具有初始局部缺陷的有限宽度板在双向弯拉应力下的开裂过程.板底裂缝既呈现出从下至上的垂直扩展,又在板底水平方向呈现出长度的增加.板式试件的裂缝发展、裂缝形态及挠度变化均有别于梁式试件. 陈静云 刘佳音 李玉华 周长红关键词:沥青混合料 疲劳开裂 加速加载条件下沥青路面结构动力响应 被引量:5 2014年 为深入了解交通荷载作用下不同沥青路面的行为特征,通过MLS66加速加载设备模拟实际车辆作用,实测了半刚性基层结构与倒装结构路面的3个方向动态响应,研究了正载与偏载时面层与基层底部的应变响应规律。实测应变显示:半刚性路面中基层底部拉应变大于面层。倒装结构面层底部弯拉应变大于半刚性路面,对荷载作用次数更加敏感。倒装结构中最大拉应变出现在面层底部纵向,疲劳开裂首先在横向出现。2种结构的面层应变响应均体现了沥青混合料的黏弹性特征。不同轴载下应变测值表明,考虑超载车辆对路面结构作用时,应选用接地压力作为参数进行计算。基于MLS66的路面结构动力响应研究,为理解不同路面结构的破坏现象提供了帮助。 陈静云 刘佳音 刘云全 周长红关键词:沥青路面 加速加载 倒装结构 沥青路面剪应力粘弹性响应分析 被引量:2 2009年 对典型沥青路面结构建立了粘弹性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半正弦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内剪应力粘弹性响应的变化规律,并研究了温度、深度等因素对剪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半正弦荷载作用的末期,路面结构承受的剪应力由正向变为反向,在循环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承受正向和反向剪应力的重复作用,剪应力和剪应变随深度先增加后减小.在同一深度,剪应力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剪应变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赵延庆 周长红 陈静云关键词:剪应力分布 循环荷载 用SHRP方法评价再生沥青性能 被引量:23 2011年 考虑到目前评价道路沥青的相关指标,如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等的局限性,为了更好地反映再生沥青随荷载、时间和温度变化的流变学性质,应用战略公路研究计划(strategichighway research program,SHRP)方法对3种再生沥青的路用性能进行了评价,分别从高温稳定性、中温耐疲劳性和低温抗裂性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再生后的沥青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耐疲劳性和抗裂性,其他路用指标达到了一定的路用要求. 陈静云 赵慧敏关键词:道路工程 性能评价 再生沥青 路面病害 基于接触非线性的车-路耦合系统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5 2013年 采用四分之一车辆模型和三维线弹性沥青路面模型,借助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将车、路有限元模型通过接触单元联系在一起,进行了接触非线性瞬态求解。分析了车辆匀速行驶过一段路面时车-路耦合系统的动力响应特点。通过修改系统参数,计算分析了行车速度、路面平整度、基层模量、轮胎刚度、轮胎阻尼、悬架刚度、悬架阻尼等七个参数对车-路耦合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最后分析了车-路耦合系统的共振问题。结果表明:在文章给定的路面结构组合下,最大纵向拉应力和最大横向拉应力均出现在基层和底基层结合处,容易导致疲劳破坏的产生;沥青面层层底剪应力是导致其破坏的主要原因;控制协调好车-路耦合系统中的各个参数,对提高路面寿命和行车舒适性有重要意义;车-路耦合系统的共振问题不容忽视。 陈静云 孙依人关键词:沥青路面 动力响应 有限元分析 移动荷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