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重点中医药科研立项课题
- 作品数:23 被引量:214H指数:9
- 相关作者:宋敏董万涛李清林刘涛蒋宜伟更多>>
- 相关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兰州大学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阶梯疗法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被引量:40
- 2015年
-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治疗方法众多,包括保守疗法、微创疗法、常规手术疗法、融合固定与非融合固定疗法等,但在临床治疗中往往轻视保守疗法和(或)微创疗法,而偏重于手术疗法。基于此,本文以阶梯疗法这一治疗理念为指导,探讨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意义与优势,以彰显其学术指导意义与临床应用价值。
- 宋敏曹林忠柴居堂张晓刚董万涛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阶梯疗法保守疗法微创疗法手术疗法
- 养阴生肌喷剂处方配比研究
- 2011年
- 目的:研究养阴生肌喷剂的最佳处方配比。方法:以药粉的休止角、喷出药量及口感为考察指标,筛选出喷剂处方的最佳配比。结果:本制剂处方最佳配比为二氧化硅2%,阿斯巴甜1%及药粉细度100目筛。结论:该方法简单,可行。
- 李季文姜玲艳李喜香舒劲李天庆
- 关键词:口腔溃疡
- 活血定眩丸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3年
- 目的观察活血定眩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给予口服中药制剂活血定眩丸,分别于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第1、3、6个月观察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经治疗,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检测指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全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明显好转。结论活血定眩丸可调节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流变学,并且药效稳定,远期疗效较好。
- 宋敏温孝明郭成龙蒋宜伟
-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液流变学
- 手法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6年
- 椎动脉型颈椎病目前以保守治疗为主,且中医方法优势明显。手法治疗此病疗效确切,若结合其他方法,能进一步提高疗效。从单纯手法、手法结合针刺、手法结合中药、手法结合针刺与中药及手法结合其他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 孙定平李清林宋敏
-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法治疗
- 活血定眩胶囊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模型大鼠血清TNF-α、IL-6及IL-1β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探究活血定眩胶囊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模型大鼠血清免疫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9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3组,每组30只。对照组不做处理,模型组及治疗组采用复合造模法制造CSA模型大鼠。治疗组在造模4周后开始活血定眩胶囊药物干预6周。分别在造模前、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不同时间点每组各取10只检测血清TNF-α、IL-6及IL-1β含量。结果:干预前,模型组与治疗组的血清TNF-α、IL-6及IL-1β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本组造模前分别比较,模型组及治疗组干预前血清TNF-α、IL-6及IL-1β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本组干预前进行比较,模型组干预后血清TNF-α、IL-6及IL-1β含量升高(P<0.01),治疗组干预后血清TNF-α、IL-6及IL-1β含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同期比较,治疗组干预后血清TNF-α、IL-6及IL-1β含量降低(P<0.01)。结论:活血定眩胶囊可降低CSA大鼠血清TNF-α、IL-6及IL-1β含量。
- 宋敏李清林孙定平刘涛巩彦龙柴居堂
-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
- 抑郁症与细胞因子研究综述
- 2011年
- 黄生辉陈林庆刘敏科
- 关键词:抑郁症细胞因子
- 基于因子分析法初步探究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医证候分类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采用因子分析法初步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医证候分类。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患者236例,结合其中医诊断、体格检查等资料,采用因子分析法和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CSA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调查,归纳出CSA症状类变量29个,舌象变量6个,脉象变量5个。因子分析方法显示CSA的中医证候分类可分为5类,即气血亏虚型、痰湿中阻型、肝肾阳虚型、气滞血瘀型和肝阳上亢型。其中气血亏虚是CSA发病的核心病机,而其余四类是CSA的中医基本证型。结论因子分析法能够对以中医四诊为基础的症状进行证型的客观分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揭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医证候特点,在中医证候的研究中具有一定作用。
- 李清林宋敏柴居堂孙定平董万涛陈秉雄
-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证候
-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和肺炎患者常见致病菌的研究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在快速检测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VAT)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常见致病菌中的临床作用和价值。方法留取75例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并发VAT或VAP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普通PCR、多重PCR检测,比较3种方法对致病菌检出率的差异。结果细菌培养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分离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0.7%、45.3%、30.7%、413%和58.7%,普通PCR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8.0%、89.3%、78.7%、85.3%和93.3%,多重PCR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2.1%、90.7%、82.7%、89.3%和96.0%。普通PCR和多重PCR对5种致病菌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细菌培养(均P〈0.05);且多重PCR较普通PCR具有快速检测的优点。结论与细菌培养比较,普通PCR和多重PCR对VAT和VAP5种常见致病菌的阳性检出率高,且多重PCR可有效节省人力、财力。
- 王小红董晨明杨朝晖张红松牟成华张虹
- 关键词: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致病菌
- 3种椎动脉型颈椎病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通过对3种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焦虑抑郁度及神经精神紧张度的测定,对CSA大鼠造模方法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混合造模组、植骨压迫造模组、力学平衡失调造模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30只,通过Morris水迷宫、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及旷场实验对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焦虑抑郁度及神经精神紧张度进行检测和比较,对3种CSA大鼠模型进行评价。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混合造模组、植骨压迫造模组及力学平衡失调造模组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焦虑抑郁度及神经精神紧张度明显增高(P<0.05);与植骨压迫造模组及力学平衡失调造模组比较,混合造模组能更好的还原CSA发病特征。结论 3种造模方法均可以成功复制CSA动物模型,其中混合造模法更为优异,值得推广。
- 宋敏李清林孙定平巩彦龙刘涛柴居堂董万涛
-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
- 红芪水煎液对阳虚状态的干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红芪水煎液对大鼠阳虚状态的纠正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在氢化可的松粉针剂(20mg/kg)诱导SD大鼠阳虚状态的基础上,用不同浓度红芪水煎液(10、20、40 g/kg)进行干预,于干预7天后腹股静脉取血,分别对血中的皮质醇(CORT)、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睾酮(T)和雌二醇(E2)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红芪大、中、小剂量除对阳虚大鼠17-OHCS、T3、T4、T、E2和T/E2有良好的纠正作用外,红芪大剂量还可以纠正阳虚大鼠的CORT。结论:红芪水煎液具有良好的纠正阳虚状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相关指标活性有关。
- 胡燕彭芸花刘欣程卫东
- 关键词:红芪水煎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