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1212010511302)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3
相关作者:张训华孟祥君韩波刘展姚长新更多>>
相关机构: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基底
  • 3篇磁场特征
  • 2篇重磁
  • 2篇磁性基底
  • 1篇地质
  • 1篇地质学
  • 1篇地质意义
  • 1篇油气
  • 1篇台湾岛
  • 1篇中生界
  • 1篇重磁场
  • 1篇重磁场特征
  • 1篇西湖凹陷
  • 1篇莫霍面
  • 1篇居里面
  • 1篇火成岩
  • 1篇基底构造
  • 1篇基底构造特征
  • 1篇基底特征
  • 1篇极大值

机构

  • 5篇青岛海洋地质...
  • 3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5篇张训华
  • 4篇韩波
  • 3篇孟祥君
  • 1篇徐晓达
  • 1篇姚长新
  • 1篇刘展
  • 1篇杨艳秋
  • 1篇田振兴

传媒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矿床地质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东海磁性基底特征分析
<正>磁性基底面是地下一个区域性磁性界面,其起伏反映区域磁异常变化。磁性界面的反演方法有很多,大致可分为两大类:无约束反演,如切线法;约束反演,如模型反演法等。本次研究采用磁界面深度频谱分析方法反演研究区的磁性基底埋深。...
韩波张训华杨金玉张菲菲耿薇
关键词:磁性基底台湾岛磁异常极大值中生界
文献传递
东海地区重磁场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5
2013年
重磁方法是地球物理研究中的重要分支,其以位场理论为基础,具有在水平方向上的高分辨率能力并能够提供地壳深部结构的信息,从而对于研究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过程起着经济有效的作用。文章以东海地区近年的重磁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重磁场特征,布格异常值介于-160~460mGal,在正值背景上发育一些局部的重力低圈闭,布格重力异常的主体走向为NE向,磁力异常值介于-200~+500nT,磁力异常的主体走向为NE向。同时,利用磁异常数据计算了东海的磁性基底界面,磁性基底深度在4~12km之间变化,各个地区磁性基底深度起伏变化不同,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东海地区广泛存在中生界地层。
张训华韩波孟祥君杨艳秋田振兴
关键词:地质学油气基底重磁场
东海磁场及磁性基底特征被引量:8
2010年
利用东海及邻域最新的磁力异常数据,分析东海的磁场特征,并利用该磁力数据计算东海的磁性基底界面,分析解释磁性界面的特征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从陆区、陆架盆地到冲绳海槽中部,磁力异常呈正负相间变化,最大值出现在福建沿海地区;磁性基底深度在4~11km之间变化。从冲绳海槽中部到琉球群岛,磁异常从正磁异常变为负磁异常;磁性基底深度为7~12km之间变化。从琉球弧前盆地到琉球海沟,磁力异常为正负相间变化,中部磁异常为负值,两侧异常为正值;磁性基底深度为7.5~11km之间变化。
韩波张训华孟祥君
关键词:磁场特征磁性基底
东海磁场特征及居里面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利用东海及邻域最新的磁力异常数据,分析东海的磁场特征,并利用该磁力数据计算东海的居里面,分析解释居里面特征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从陆区、陆架盆地到冲绳海槽中部,磁力异常呈正负相间变化,最大值出现在福建沿海地区,居里面深度在1 5~27 km之间变化;从中绳海槽中部到琉球群岛,磁异常从正磁异常变为负磁异常,居里面深度在1 5~28 km之间变化;从琉球海沟到菲律宾海区,磁力异常为正负相间变化,中部磁异常为负值,两侧异常为正值,居里面深度在1 9~29 km之间变化.通过居里面和莫霍面对比分析,发现中国东部大陆和东海陆架盆地的居里面和莫霍面有部分相关性,走向都以北东为主,而在冲绳海槽槽底地区,居里面和莫霍面走向出现部分不同,从琉球海沟和到菲律宾海地区,居里面已经在莫霍面下部,可能是由于洋壳地幔物质上涌等原因引起.
韩波张训华徐晓达
关键词:磁场特征居里面莫霍面
东海西湖凹陷北部基底构造特征被引量:12
2008年
根据最新的重磁资料,反演了西湖凹陷北部的基底深度,推断解释了火成岩和断裂构造,结合相关地质和构造方面资料,对西湖凹陷北部基底性质和基底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深化了对西湖凹陷北部基底构造特征的认识。研究认为,区内的断裂构造主要由NE向和NW向两组断裂构成。NE向的断裂主要为年代较老的大断裂,它们在构造上被NW向的断裂错断,并被NW向断层复杂化;西湖凹陷的火成岩比较发育,火成岩主要沿着大的断裂带以及断裂带的两侧分布,形成许多串珠状的火成岩带。岩浆岩的分布受断裂控制明显,尤其是在NE向断裂与NW向断裂交汇处,更是岩浆活动的主要地区;西湖凹陷北部的古新近系基底构造主体走向为NE向,但明显受NW向断裂的改造,形成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构造特征。西湖凹陷基底构造起伏较大,绝大部分的基底深度都在5000m以下,总体上呈南高北低、凸凹相间分布,由东到西分别为保俶斜坡、三潭深凹、浙东中央背斜带、白堤深凹和天屏冲断带5个次级构造单元。
孟祥君张训华刘展姚长新
关键词:基底构造火成岩重磁西湖凹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