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200431800003)
- 作品数:25 被引量:120H指数:7
- 相关作者:何政伟傅荣华张元才黄润秋裴向军更多>>
- 相关机构:成都理工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长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 GIS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天山公路地质灾害评价与决策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8
- 2008年
- 从GIS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天山公路地质灾害评价与决策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入手,分析探讨了利用ArcEngine和C#集成方法制作三维可视化界面的关键技术,同时研究了运用ArcEngine集成技术在地质灾害属性查询、地形剖面图分析等一系列过程。分析研究了将二维数据转换为三维数据的技术流程,为实现三维可视化分析和构建三维虚拟现实系统提供了解决方案。研究表明,GIS三维可视化技术与公路地质灾害评价决策结合在一起,能更直观、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公路沿线地质灾害情况,为正确的决策支持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
- 尹江涛杨斌何政伟汪宙峰杨洋张俊峰袁明
- 关键词:三维可视化GISARCENGINE地质灾害
- 溜砂坡大规模失稳动力学机制试验研究被引量:16
- 2010年
- 大量直剪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细颗粒含量的增加,散粒体抗剪强度不断降低。结合天山公路沿线溜砂坡的现场调查资料,在物理模拟试验基础上,证实细颗粒层在溜砂坡大规模失稳过程中所起到的控制性作用,进而构建一种由散粒层、细颗粒层和摩阻层所组成的溜砂坡3层散体结构模型,并提出一种具有整体错动特征的滑塌式大规模失稳模式。其失稳动力学机制为,在各种动荷载的强烈扰动下,由于细颗粒层物质抗剪强度相对较低,坡体沿细颗粒层发生类似滑坡的大规模滑塌。
- 张元才黄润秋傅荣华裴向军
- 关键词:工程地质动力学机制
- 天山公路K964+080~K964+125段滑坡形成条件、形成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天山公路是贯穿新疆天山南北的重要的交通要道,也是重要的国防战略通道。根据天山公路K964+080- K964+125段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新构造运动及地震等区域地质状况和该段滑坡的基本特征,分析了该公路段滑坡的形成机理。天山公路4#滑坡为片岩组成的岩质滑坡,位于铁力买提达坂断裂和哈尔克山主断裂之间。陡倾的片岩在自重、构造等作用因素下产生卸荷,上部片岩向临空方向作悬臂梁弯曲,逐渐向坡内发展,形成弯曲-拉裂变形。滑坡坡体前缘公路的开挖,靠近临空面位置的变形体首先蠕滑或滑塌,后面的坡体形成临空或失去阻滑力而蠕滑,这样从前缘开始逐渐“追溯”,倾向坡外的拉裂面贯通后,形成蠕滑-拉裂滑坡。
- 张兵傅荣华夏克勤张晓光
- 关键词:公路滑坡
- GIS集成技术在天山公路地质灾害评价与决策中的应用研究
- 2012年
- 天山公路由于其特殊的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及降雨等因素,严重影响其正常通行。因此,借助于GIS新技术手段优势,建立一套适合于天山公路特殊区域的评价决策支持系统,就显得尤其重要。天山公路地质灾害评价与决策支持信息系统的建立,首先在详细分析天山公路地质病害原理的基础上,收集公路沿线已有的基础地理、地学等资料,对照实地工作成果和遥感成果,结合数据库及遥感图像处理技术,按数据库规则进行相应的综合、整理、筛选、归纳及转换,建立以ArcGIS为数据平台的多源信息数据库。然后基于ArcEngine平台,开发一套集基础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检索、图形编辑、空间模型分析、线路区域稳定性评价、公路地质选线,以及三维可视化飞行成果图形生成及输出为一体的地质灾害评价与决策支持信息系统操作应用平台。系统整合不同类型的数据资料和多媒体信息,实现了基于三维的空间信息查询和分析功能,势必为国土资源和交通建设管理部门提供一种可靠的决策管理应用平台。
- 黄勇黄润秋何政伟裴向军
- 关键词:天山公路GISARCENGINE地质灾害
- 新疆天山公路泥石流风险评价研究被引量:11
- 2011年
- 结合泥石流危险度和公路受泥石流损毁度两个指标,构建了天山公路泥石流风险评价模型,实现了对天山公路全线主要泥石流沟的风险值量化:风险值大于0.80的为极度危险,应以防为主,治为辅;风险值在0.50~0.80之间的为高度危险,应防、治并重;风险值在0.25~0.60之间的为中度危险,应以治为主,防为辅;风险值小于0.25的为轻度危险,应以防为主,治为辅。
- 李倩黄勇
- 关键词:道路工程天山公路泥石流
- 基于GIS和神经网络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系统被引量:8
- 2009年
- 基于ArcEngine组件和.Net集成开发天山公路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系统,将GIS技术和神经网络集成应用于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发挥GIS强大的空间信息可视化管理和分析功能以及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描述和分析功能,实现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可视化管理,为工程决策者和管理人员提供一种强有力的决策支持方案。
- 张峰何政伟杨斌张俊峰汪宙峰
- 关键词:BP神经网络灰色关联法泥石流危险性
- 国道217线天山公路沿河段水毁防护加固试点工程被引量:2
- 2010年
- 国道217线独山子—库车段亦称天山公路,是横贯天山,连接新疆自治区南、北疆的一条重要交通干线,全长537km。天山公路的很多路段沿河布设,由于原有公路的防护工程标准较低,很多路段的路基已经被洪水完全损毁,造成交通中断。在大规模改建的过程中,很多有利用价值的防护工程都被拆除,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能否对原有公路防护工程进行再利用,以此达到加固路基治理水毁、节约成本及加快工期的目的,已经被设计部门重视。以K978+823~K978+918段为例,总结了该段公路路基水毁现状,提出了现有防护工程优化组合的方案及适用条件,提出了典型水毁工程处加固再利用的对策和方案,为有效、合理、科学的保护天山公路沿河路基提供了科学依据。
- 乔国文李宾
- 关键词:天山公路路基水毁
- G217天山公路典型泥石流沟危险性评价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泥石流是新疆天山公路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在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泥石流对公路的作用特点及危害程度,建立了天山公路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理论体系。此理论在天山公路泥石流危险度评价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同时,此理论体系对公路泥石流危险度量化指标和分级评判标准,具有极大的使用价值。运用灰色关联法进行天山公路典型泥石流沟危险度计算后发现,其计算值离异程度小,可靠性强,结果较为理想。这些评价参数最终为泥石流病害治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指导。
- 杨三强郝培文万战胜
- 关键词:危险性灰色关联法
- 天山公路典型溜砂坡防治措施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溜砂坡是我国西部山区公路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由于对溜砂坡的形成发展机理认识不足,目前采用的治理措施不能很好地解决溜砂灾害,有些工程措施反而会加大灾害程度。通过对天山公路沿线溜砂坡的调查研究,以K612+750~K613+850段特大溜砂坡群为例,阐述该溜砂坡的最基本特性,分析溜砂坡的成灾机理和危害性特点,并对溜砂坡防治措施进行研究。
- 徐海洋夏克勤张晓光
- 关键词:结构特征
- 天山公路泥石流路段路基耦合数值仿真分析
- 2009年
- 结合泥石流对公路路基的冲蚀、受力以及泥石流体本身的运动特性,建立了天山公路泥石流路段路基耦合数学方程、物理模型。通过数值仿真软件对其进行耦合数值分析,发现泥石流路基易损部位与实际情况相符,同时解释了泥石流路段路基产生破坏的早期成因,为泥石流病害的治理提供了指导思路。
- 杨三强郝培文黄勇
- 关键词:天山公路泥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