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2740)

作品数:20 被引量:194H指数:8
相关作者:赵艳玲肖小河山丽梅孔维军杨宏博更多>>
相关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昆明理工大学辽宁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左金丸
  • 8篇热法
  • 8篇量热
  • 8篇量热法
  • 6篇微量热
  • 6篇微量热法
  • 4篇药性
  • 3篇黄连
  • 3篇反左金丸
  • 2篇指纹
  • 2篇指纹图
  • 2篇指纹图谱
  • 2篇生物碱
  • 2篇生物热动力学
  • 2篇体外
  • 2篇配伍
  • 2篇中药
  • 2篇微量量热法
  • 2篇小鼠
  • 2篇活性

机构

  • 14篇解放军第30...
  • 7篇昆明理工大学
  • 6篇成都中医药大...
  • 6篇辽宁医学院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顺德职业技术...
  • 1篇解放军第三○...
  • 1篇解放军第三〇...

作者

  • 17篇赵艳玲
  • 16篇肖小河
  • 8篇孔维军
  • 8篇杨宏博
  • 8篇山丽梅
  • 7篇王伽伯
  • 6篇郭伟英
  • 5篇贾雷
  • 5篇程丹红
  • 4篇刘军
  • 3篇李宝才
  • 2篇史文丽
  • 2篇李瑞生
  • 1篇孙永强
  • 1篇赵祥军
  • 1篇吴欣
  • 1篇金城
  • 1篇宫嫚
  • 1篇张萍
  • 1篇鄢丹

传媒

  • 3篇中国实验方剂...
  • 3篇化学学报
  • 3篇中草药
  • 2篇中医杂志
  • 2篇中成药
  • 1篇药学学报
  • 1篇化学通报(中...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7篇2008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医药干预核苷类似物耐药的思路与方法被引量:1
2009年
临床观察表明,将扶正培本、调控免疫、辨证施治、病证同治以及活血化瘀、改善循环等中医药思路和方法,适时恰当地应用于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过程中,既可以显著提高抗病毒的作用,又可减少或延缓核苷类似物耐药变异的发生,从而拓展了抗病毒治疗的途径。为进一步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展现了良好前景。
史文丽赵艳玲刘士敬孙永强宫嫚张弢吴欣李忠斌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耐药核苷类似物中医药干预
左金丸及其类方对胃寒证大鼠的影响(Ⅱ)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研究左金丸及其类方对胃寒证大鼠及相关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通过ig 4℃冷水及0.3 mol.L-1冷NaOH建立大鼠胃寒证模型,考察左金丸及其类方对胃寒证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作用及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的作用。结果:左金丸及其类方可不同程度改善胃寒证大鼠胃黏膜损伤;同时降低胃寒证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α(INF-α)、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GF1α)水平,其中以反左金改善效果最好。结论:左金丸及其类方对胃寒证大鼠及相关细胞因子的作用与其方剂的寒热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赵艳玲史文丽山丽梅王伽伯赵海平肖小河
关键词:左金丸类方细胞因子
基于生物热动力学的黄连不同提取部分抑菌活性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从生物热力学角度,探讨黄连不同提取部分抑菌作用差异,为黄连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微量量热法,在LB培养基,37℃条件下,接种量为1×10~5个/mL无菌条件下,建立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志贺氏痢疾杆菌的生物热动力学方法。利用该方法,绘制了3种菌分别在黄连水提物、生物碱部分和非生物碱部分作用下的生长热谱图(P-t图),得到相应的生物热动力学参数(主要包括生长速率常数k,细菌生长抑制率I,半数药物浓度抑制率IC_(50),最大产热功率P_(max)和细菌整达到P_(max)的时间t_(max)),综合分析不同提取部分对3种菌生长代谢作用差异。结果:黄连水提物和生物碱部分对3种菌生长有较强抑制作用,抑制顺序均为生物碱部分>水提物,而黄连非生物碱部分对3种菌生长不产生抑制作用,甚至有助菌生长的作用。同一提取部分对不同菌抑制作用顺序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大肠埃希菌。结论:通过微量量热法实验结果分析,黄连的活性成分为生物碱部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抑制能力最强。
杨宏博苏敏刘慧浪王京昆赵艳玲
关键词:生物热动力学微量量热法黄连水提物
用微量热法研究左金丸及类方药的药性差异被引量:1
2008年
采用微量热法测定了大肠杆菌在左金丸、甘露散、茱萸丸和反左金丸水煮液作用下的生长热谱曲线,获得相应的生物热动力学参数,经主成份分析并结合本草文献报道,综合分析左金丸及类方的药性差异,以从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角度,探讨中医经典类方药性差异的客观真实性。实验发现,左金丸及类方的水煮液对大肠杆菌的生长代谢表现出不同的活性作用。寒凉药方左金丸和甘露散不同程度的抑制细菌的生长代谢。温热药方反左金丸和茱萸丸对细菌的生长代谢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类方之间存在较稳定的药性差异。类方药性主要受生物热动力学参数:第二指数生长期的生长速率常数k2和最大发热功率Pm^2的影响。
孔维军赵艳玲山丽梅肖小河郭伟英
关键词:药性微量热法主成份分析
左金丸及类方的体外溶出行为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研究黄连和吴茱萸不同比例组成的成药在胃肠道的溶出规律。即左金丸(6∶1),甘露散(2∶1),茱萸丸(1∶1)和反左金丸(1∶6)。方法:采用浆法,以pH=1.2的盐酸溶液作为溶出介质,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测定左金丸、甘露散、茱萸丸、反左金丸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在3 h内的溶出量以及不同时间点的溶出速度。结果:类方中3种生物碱在3 h内的溶出量差异显著,随着黄连比例的减少,3种生物碱的溶出量依次降低,但并没有成相同比例的减少;溶出速度差异较小,都在5 min内达到最大溶出。结论:从体外溶出角度,左金丸及类方中的吴茱萸影响了黄连生物碱的溶出。
程丹红赵艳玲杨宏博王伽伯贾雷肖小河
关键词:体外溶出
基于小鼠温度趋向行为学表征的左金丸及反左金丸寒热属性被引量:7
2010年
中药四性又称"四气",是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四性理论作为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前人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对各种药物的性质及其疗效不断深化认识的基础上,结合药物作用于人体的不同表现进行概括和总结而来。
杨宏博赵艳玲李宝才王伽伯李瑞生贾雷程丹红肖小河
关键词:动物行为学
左金丸及类方药性差异的生物热动力学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从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角度,探讨由不同比例黄连和吴茱萸组成的汤剂的生物热动力学。方法:黄连和吴茱萸在左金丸中的比例为6:1;甘露散为2:1;茱萸丸为1:1;反左金丸为1:6。利用微量热法,测定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左金丸、甘露散、茱萸丸和反左金丸水煮液作用下的生长热谱曲线,获得相应的生物热动力学参数,结合本草文献报道,综合分析左金丸及类方的药性差异。结果:左金丸及类方的水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代谢表现出不同的活性作用。寒凉药方左金丸使细菌指数生长期的生长速率常数显著减小,发热功率显著降低。温热药方反左金丸使细菌指数生长期的生长速率常数和生长代谢过程中热量释放的减少不显著。寒热性能介于二方之间的甘露散和茱萸丸对细菌指数生长期的生长速率常数和热量释放的影响较小。四方之间存在较明显的药性差异,其抑菌作用强弱为:左金丸>甘露散>茱萸丸>反左金丸。结论:微量热法可作为刻画中医经典类方药性差异的有效方法。
孔维军赵艳玲山丽梅肖小河郭伟英刘军
关键词:左金丸药性生物热动力学微量热法
左金丸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6
2008年
左金丸是朱丹溪的名方,由黄连和吴茱萸组成,对消化系统具有较广泛的药理作用,还能抑菌、镇痛、抗炎。现代应用非常广泛,尤多用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的疾病,还用于梅核气、不寐和小儿口腔炎等,均有较好疗效。对左金丸进行方义解析,并根据国内近20年左金丸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归纳和分析了其在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方面的文献。
孔维军赵艳玲山丽梅肖小河刘军郭伟英
关键词:左金丸药理作用
微量热法考察“配伍-煎煮”顺序对左金丸与反左金药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从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的角度,探讨黄连和吴茱萸"配伍-煎煮"顺序对左金丸和反左金药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热法,测定大肠埃希菌在黄连和吴茱萸"配伍-合煎"组及"分煎-配伍"组的左金丸和反左金水煎液作用下的生长热谱曲线,获得相应的生物热动力学参数。根据热动力学模型,拟合药物的k^c和I%~c关系,定量计算药物的半抑制浓度(IC50)。结合本草文献报道,分析"配伍-煎煮"顺序对左金丸和反左金药性的影响。结果黄连和吴茱萸"配伍-煎煮"顺序对左金丸和反左金药性有一定影响。反左金对细菌生长有促进作用,而左金药液均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分煎-配伍"组左金丸水煎液的IC50(5.63 mg.mL-1)明显小于"配伍-合煎"组左金丸水煎液的IC50(7.40mg.mL-1)。表明"分煎-配伍"组的药物对大肠埃希菌的抑制作用强于"配伍-合煎"组。结论微量热法可用于考察黄连和吴茱萸"配伍-煎煮"顺序对左金丸和反左金药性的影响。
孔维军赵艳玲山丽梅肖小河郭伟英刘军
关键词:左金丸药性微量热法
基于冷热板示差法的小鼠胃寒/胃热证病理模型寒热属性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中医药病理动物模型是指在中医病理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病证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是中医'证'在实验研究中的载体,在中药实验药理的研究中起基础作用。现代研究认为,机体是统一的热力学整体,能量的转移和热变化均可使机体呈现寒、热的差异,外在则表现为对寒热环境趋向性(选择性)的行为学差别。因此,本课题组用冷热板示差法从动物宏观温度趋向行为学角度探讨中医不同寒热体质客观差异性,尝试建立以动物行为学为主多指标的胃寒/胃热证病理动物模型研究载体的综合评价方法。
杨宏博赵艳玲李宝才王伽伯李瑞生贾雷程丹红肖小河
关键词:病理模型胃热证模型小鼠脏器指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