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9BADA3B05)
- 作品数:26 被引量:340H指数:10
- 相关作者:张光辉王金哲严明疆曹彩云郑春莲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天津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 盐分胁迫条件下冬小麦根系吸水模型的构建与验证被引量:12
- 2011年
- 为了验证盐分胁迫条件下根系吸水与根氮质量之间的关系,同时对盐分胁迫修正因子的参数进行优化,该研究通过布置田间试验,对冬小麦平均根系吸水速率分布进行了估算,并对其与根氮质量密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田间试验条件下,冬小麦最大根系吸水速率与根氮质量密度仍呈线性正比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盐分胁迫条件下基于根氮质量密度分布的根系吸水模型,并对其中盐分胁迫修正因子中的参数进行了优化,进而对咸水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的根系吸水规律进行了模拟,其结果与利用反求方法估算得到平均根系吸水速率分布吻合较好,表明盐分胁迫条件下,冬小麦根系吸水与根氮质量之间的线性正比关系仍然成立,并可用于优化盐分胁迫修正因子,从而建立相关的根系吸水模型。
- 王利春石建初左强朱向明
- 关键词:盐分胁迫冬小麦
- 微咸水灌溉对土壤盐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2
- 2013年
- 为探讨微咸水灌溉利用模式,在天津市静海县进行了微咸水灌溉试验,研究了微咸水灌溉对土壤盐分动态与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咸水灌溉下,施用改良剂能提高土壤渗透性,降低土壤pH值和土壤电导率(EC),降低了土壤含盐量,同时在试验周期0—60cm的土层内未出现积盐现象。此外,微咸水灌溉时,施用改良剂可显著增加小麦穗数和玉米穗粒数,提高作物产量。采用3.7g/L微咸水灌溉配合施用改良剂是该地区适宜的微咸水灌溉模式。
- 杨军邵玉翠高伟任顺荣
- 关键词:咸水灌溉改良剂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
- 华北平原区域水资源特征与作物布局结构适应性研究被引量:36
- 2010年
- 据野外调查、遥感和综合研究表明,近50年来华北平原粮食产量持续增加导致农业区地下水开采量不断增大,同时灌溉节水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效地缓解了农业开采量增加的速率。在1977年之前,每增产10000t小麦和玉米,多年平均实际开采量增加0.14×108m3;在1978年以来,每增产10000t小麦和玉米,多年平均实际开采量增加0.04×108m3。以2001~2005年平均耗用地下水的开采强度(0.53m3/kg)计算,粮食增产促使地下水开采量平均每五年递增2.45×108m3/a,实际平均每五年少增加9.45×108m3/a。降水量减小,补给量变少,开采量增大;降水量增大,补给量较多,开采量减小。在连续枯(丰)水年份,当年降水量减少(增加)10%时,地下水系统水量减少7.98%(增加7.67%)。因此,需要大力发展抗旱节水作物及高产节水技术,合理调控农业种植结构,对于缓解研究区地下水不断恶化态势具有实质性促进作用。
- 张光辉刘中培费宇红连英立严明疆王金哲
- 关键词: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互动机制
- 不同改良剂对微咸水灌溉土壤盐分含量的影响被引量:6
- 2012年
-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在盐碱土中分别施入不同配比的褐煤、沸石、牛粪、醋渣、石膏及木质素有机物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各改良剂降低了土壤的pH值,CO32-、HCO3-离子含量,以及K++Na+离子占阳离子的比例;同时土壤中SO42-、Ca2+、Mg2+含量增加,从而改善了土壤离子组成,增强了土壤的团聚性,改善土壤结构,利于盐分离子的淋洗,使土壤碱性和盐分降低。各处理中以施入35%木质素有机物+35%牛粪+30%石膏(T3)的改良效果较好。
- 杨军邵玉翠高伟任顺荣高贤彪
- 关键词:改良剂土壤全盐量土壤PH值
- 作物施用缓释肥效果与应用浅议被引量:3
- 2011年
- 1肥料涂层缓释技术简介肥料涂层缓释技术是以涂层大颗粒尿素为基本氮源,对磷、钾分别涂层、造粒,采取掺混工艺而配制生产,具有作物专用、可控缓释特性的肥料。采用涂层技术生产的涂层缓释一次肥与其它形式复(混)肥料相比,
- 贾建明张素君张建周李志宏范凤翠石玉芳
- 关键词:缓释技术作物肥效施用大颗粒尿素
- 华北平原水资源紧缺情势与因源被引量:59
- 2011年
- 基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念,从水资源承载能力演化周期性、经济社会需用水规模难变性和未来水资源供需关系入手,介绍近60年以来华北平原水资源情势,特别是该平原水资源量、实际用水量和地下水开采量变化特征,并结合未来10到30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用水量趋势,识别和诊断华北平原水资源紧缺因源。结果表明:由于降水量减少导致华北平原缺水(自然资源性缺水)占该平原总缺水量的15.1%~16.4%;因管理缺陷导致水资源浪费的缺水(管理性缺水)占22.1%~24.2%;人口数量和经济社会发展规模过大导致用水量超过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缺水(政策性缺水)占59.3%~62.5%。自然资源性、管理性以及政策性缺水的解决对策不同:自然资源性缺水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惟有从外域适量调水才能解决;管理性缺水可通过社会文明进步和科技进步不断修正;政策性缺水宜因势利导进行经济社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限制高耗低效用水产业。即使南水北调工程70.3×108m3/a水进入华北平原,该平原地下水超采情势也难以得到根本性扭转。有新增水源调入或华北平原严控生活和工业用水量,同时大幅压减农业用水量,因势利导优化和逐步调整经济社会布局和产业结构,特别是灌溉农业进行规模化减蒸、降耗、节水的改造,将是缓解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和水资源紧缺的根本所在。
- 张光辉连英立刘春华严明疆王金哲
- 关键词:华北平原水资源节水
- 涂层缓释肥生产应用效果与发展建议被引量:2
- 2011年
- 介绍了肥料涂层缓释技术以及涂层肥料在棉花、小麦、玉米中的使用效果,对涂层缓释肥的应用提出发展建议,如生产上要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化肥深施技术相结合,施用在中上等地力上,肥料使用前期最好有一次充足的底墒。
- 贾建明张素君张建周李志宏范凤翠石玉芳
- 基于根氮质量密度分布模拟土壤-冬小麦系统中的水分运移被引量:1
- 2011年
- 近年来,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节水农业成为研究热点,其中最主要的课题当属探索作物根系吸水规律并准确地模拟土壤-作物系统中的水分运移.通过设置冬小麦(苗期)室内水培实验,本文探索了冬小麦根系吸水功能与根氮质量之间的关系,并据此建立了根系吸水模型,之后,通过冬小麦(苗期)室内砂培土柱实验,对该关系和基于根氮质量密度的根系吸水模型进行了检验验证,模拟分析了土柱实验各处理条件下土壤-冬小麦系统中的水分运移规律.结果表明:冬小麦根系吸水(蒸腾)与根氮质量呈较好的线性相关(R2=0.99),基于根氮质量密度可建立根系吸水模型,并模拟冬小麦各生长阶段土柱中的土壤水分动态,剖面含水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两者间的均方根差均在0.007 cm3cm-3之内.
- 石建初王数左强
- 关键词:冬小麦根系吸水土壤含水量数值模拟
- 微咸水灌溉条件下棉花-黑麦草种植系统的效益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在淡水资源严重匮乏的河北低平原区,利用浅层微咸水灌溉,对棉花-黑麦草一体化种植制度的效益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广泛分布的浅层微咸水灌溉棉花和黑麦草进行一体化种植,可较淡水灌溉的一体化种植节约淡水2 250 m3/hm2,效益提高430元/hm2;较棉花单作节约淡水750 m3/hm2,效益提高4 406元/hm2;同时,具有提高植被覆盖度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是一项值得推广的节水高效技术模式。
- 马俊永曹彩云郑春莲李科江
- 关键词:微咸水灌溉棉花黑麦草生态效益
- 环渤海平原土壤盐分不同聚型的水动力学特征被引量:3
- 2012年
- 为了解环渤海低平原微咸水灌溉的土壤容盐能力问题,对大量野外监测和采样测试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平原的土壤盐分剖面分布特征具有表聚型、中聚型和底聚型3种类型,其与蒸发、降水或灌溉入渗影响和潜水位埋深变化相关。不同聚型剖面形成的水动力特征各不相同:表聚型土壤盐分剖面的水势梯度指向地表,其绝对值远大于1.0cmH2O/cm;中聚型土壤盐分剖面上部的水势梯度指向地下水面,剖面下部的水势梯度指向地表;底聚型土壤盐分剖面的水势梯度指向地下水面,水势梯度大于1.0cmH2O/cm。表聚型土壤盐分剖面不利于微咸水灌溉农田和作物生长。
- 张光辉刘春华严明疆王金哲周在明
- 关键词:地下水土壤盐分土壤水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