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3A630346)
- 作品数:14 被引量:49H指数:5
- 相关作者:张小虎刘轩牛海鹏赵素霞司朝霞更多>>
- 相关机构:河南理工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河南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基于组合赋权的河南省土地生态安全研究
- 2019年
- 该研究从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分析2000—2015年河南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河南省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波动上升的态势;自然资源指数呈震荡下降的态势,社会经济指数呈波动提升的态势,生态环境指数呈稳定提升的态势。
- 马希龙孙茜
- 关键词:土地生态安全组合赋权
-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耕地生态质量空间分布格局及主控因子分析——以河南省新郑市为例被引量:11
- 2015年
- 耕地生态质量评价及其主控因子分析是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文章以河南省新郑市为例,从自然禀赋、生态压力、生态效益3个方面构建耕地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法,对耕地生态质量进行评价,并借助障碍度模型提取耕地生态质量的主控因子。结果显示,新郑市耕地生态质量状况整体良好,呈现东部、西南部与西北部高,城区南部与北部低的趋势。其中,Ⅰ等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25.44%,Ⅱ等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41.94%,Ⅲ,Ⅳ,Ⅴ等耕地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8.15%,9.33%和15.14%。该市耕地生态质量的主控因子是林网化比例、人均粮食产量、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土层厚度。
- 陈宁丽张红方张合兵司朝霞
- 关键词:熵权TOPSIS法障碍度
- 基于TOPSIS模型的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以河南为研究区,基于组合赋权法和TOPSIS模型,评价分析2000-2015年河南新型城镇化水平。结果表明,2000-2015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新型城镇化水平从Ⅴ级提升到Ⅰ级;2000-2003年,新型城镇化指数由增长到下降,呈倒"V"型发展趋势;2003-2015年,新型城镇化指数逐渐增长,呈持续增加趋势。
- 姜燕孙茜
- 关键词:TOPSIS新型城镇化
- 村级尺度耕地细碎化测度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研究影响耕地细碎化各因素的关系与影响程度,对农用地整治和制定耕地政策提供依据.建立耕地细碎化指数,选取地块分散度、规模、形状、通达度、密度和边界密度6项因素计算指标,以大河涧乡潘家荒村为研究区域,计算指标分值并标准化,然后计算耕地细碎化指数,并对该指数进行灵敏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所建立的耕地细碎化计算模型所求得的总耕地细碎化指数,综合考虑耕地细碎化的6个核心影响因素,具有一定全面性和灵活性;(2)地块分散度、地块规模、地块密度在建立的4个分级中影响程度较高,说明这3个计算指标对耕地细碎化的影响程度较强;(3)地块分散度、地块形状和地块密度对权重的改变反应较为明显,而地块通达度几乎不受权重影响,地块分散度、地块形状和地块密度3项指标在耕地细碎化中影响程度最高.
- 刘轩张小虎刘文锴
- 关键词:耕地细碎化影响因素
- 基于熵值法的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以郑州市为例
- 2018年
- 城市综合承载力是衡量城市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关系着城市发展程度的高低。本文以郑州市为例,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创新发展五个方面构建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对郑州市2000-2014年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郑州市城市综合承载力总体呈增长趋势,并且后期增长明显快于前期;(2)从各准则层来看,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承载力受投资期和建设期的影响较大,呈波动上升趋势,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承载力呈持续提升态势,创新发展承载力呈加速发展趋势;(3)研究发现GDP增长率、人口密度、人均用电量、新增排水管道等指标是影响郑州市城市综合承载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
- 巫焕董国权胡文智
- 关键词:城市综合承载力熵值法
- 基于Kohonen网络和DEA交叉评价耕地利用效率聚类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利用统计年鉴中社会经济数据,选取DEA交叉模型对耕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并引入Kohonen神经网络对评价结果进行聚类,分析了河南省耕地利用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DEA交叉效率评价模型可以避免出现伪有效决策单元,且效率评价值相对较低,说明评价结果客观、准确,避免了人为确定分类指标权重的主观性。投入水平对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有促进作用,而利用程度对耕地利用效率影响较小。河南省耕地利用效率较高且较为稳定的城市有南阳、商丘、濮阳、三门峡、许昌、新乡6个城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耕地利用效率的空间分布呈现明显区域差异,西北部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耕地利用效率较高,而东部和南部地区则相对较低。
- 刘轩牛海鹏董国权刘文锴
- 关键词:耕地利用效率DEA评价KOHONEN神经网络
- 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以焦作市为例被引量:4
- 2013年
- 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以焦作市为例,从自然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构建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三角模型定量分析2000-2010年焦作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态及趋势。研究表明:①2000-2010年焦作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态不断增强,经历一般健康、很健康、非常健康三个阶段;②焦作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态存在四个明显趋势:T2、T1、T3、T2,2000-2004年呈现T2趋势,2004-2008年呈现T1趋势,2008-2009年呈现T3趋势,2009-2010年呈现T2趋势;③同时由于人均耕地、万元GDP能耗、林木覆盖率、环保投入等因素的影响,制约了焦作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 张小虎赵素霞郭增长牛海鹏
- 采用多准则决策算法的耕地适宜性评价被引量:3
- 2015年
- 针对空间数据属性值的不精确对评价因子总体排序的影响的问题,该文提出了ELECTRE TRI算法与GIS结合的耕地适宜性评价方法。该方法可以抵消空间数据属性值的不精确对评价因子总体排序的影响,使评价结果更客观真实。在ELECTRE TRI算法的两种分类方法中,悲观分类法的阈值比较按照从高到低排序容易造成属性值的不精确,影响排序结果,而乐观分类法能较好地避免出现类似情况。两种评价结果的评价单元数在三种相应等级下重合评价单元较多。评价结果表明评价结果较为相近,具有一定准确合理性。研究结论对区域耕地利用结构调整、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及促进耕地差别化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刘轩谢玉娟牛海鹏张文静
- 关键词:ELECTRETRI耕地分等定级
- 粮食主产区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贡献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粮食主产区历来都是我国粮食安全研究的热点区域,通过测算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贡献率,定量分析2000—2015年粮食主产区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贡献程度,研究其供需状况,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论如下:(1)研究期内粮食主产区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贡献率呈上升态势,年均增加0.03%;(2)粮食主产区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率存在区域差异,粮食安全贡献率最低的四川与最高的黑龙江相差142%,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4省(区)的粮食产量占粮食主产区的35.64%,粮食安全年均贡献率达44.1%,表明我国粮食主产区重心集中于北方。今后应完善惠农政策,促进粮食生产健康、持续发展,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进一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 姜燕孙茜
- 关键词:粮食主产区粮食安全
- 基于GIS的耕地整治适宜性评价——以平顶山市为例被引量:6
- 2015年
- 以河南省平顶山市为例,行政村为评价单元,从土壤、地貌、气候、社会条件4个方面构建了耕地整治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和Arc 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开展耕地整治适宜性评价并划分适宜性等级,并对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以期为研究区耕地整治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高度适宜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5.14%,分布在鲁山县的中心城区、中部及西部乡镇,石龙区南部;中度适宜耕地占34.24%,主要分布在鲁山县东部及背孜乡(除中南部),宝丰县除观音堂乡南部与东部、前营乡外的其余乡镇,叶县西部,新华区,湛河区、石龙区北部,汝州市寄料镇西部、小屯镇东部等;临界适宜耕地比例为44.15%,主要分布在叶县(除西部),卫东区,郏县,汝州市南部、临汝镇西部、温泉镇除东北部、杨楼乡西部等乡镇;低度适宜耕地占16.47%,主要分布在舞钢市,汝州市的王寨乡北部、杨楼乡东部、温泉镇东北部、临汝镇(除西部)与汝州市的北部等乡镇。年均降水量和生长季降水量为各适宜等级的影响因子,此外,人均GDP为高度适宜等级的影响因子,有效土层厚度为高度适宜、临界适宜和低度适宜等级的影响因子。
- 陈宁丽张合兵司朝霞
- 关键词:整治适宜性ARC综合指数法熵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