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6-30280)
-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 相关作者:许红梅凌宁卿玉玲彭明利任红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母婴传播母子体内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与C区启动子变异的关系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了解母婴传播后母子体内 HBV复制程度差异与 C区启动子变异的关系。方法 对 8对复制程度不同的HBV C区启动子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应用TA克隆技术构建重组质粒pGEM—CP,每例患者选2个双酶切鉴定正确的克隆测序并分析。结果 HBV复制状态,子高母低组平均变异数于为5.33±1.53,母为9.33±3.06;子低母高组于为8.25±4.27,母为5.00±1.41。母子低复制者C区启动子变异数及变异位点数明显高于高复制者,变异主要集中在BCP和Kunitz类丝氨酸蛋白序列区域,而同复制状态下母子间差异不大。结论母婴传播后母子体内HBV低复制状态与C区启动子变异有关,可能与机体的生长发育状态无关。
- 许红梅任红卿玉玲彭明利凌宁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乙型肝炎
- 母婴传播后母子体内乙型肝炎病毒前S/S基因变异研究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通过经母婴传播获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ASC)母子体内HBV PreS/S基因序列研究,了解来源相同的HBV在不同程度病毒血症情况下PreS/S基因变异的特点。方法 选择15对母孕前为HBV感染、未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且均未使用过抗HBV药物的ASC母子。应用T-A克隆技术构建重组质粒pGEM-PreS/S、双酶切进行鉴定,每个患者选2个酶切鉴定正确的克隆测序并进行分析。结果 选择15对ASC母子,根据HBV病毒血症高低分为3组,每组5对,A组母子均为高病毒血症,B组子女为高病毒血症、母亲为低病毒血症,C组子女为低病毒血症、母亲为高病毒血症。高病毒血症患者均为乙型肝炎e抗原(+),低病毒血症均为抗-HBe(+)。母子HBV亚型相同,各组中有4/5对母子为B/adw2、1/5对母子为C/adrq+亚型。对每组中B/adw2亚型HBV患者的PreS/S基因进行分析显示:高病毒血症组间或低病毒血症组间HBV PreS/S基因变异数目及位点差异均无显著性,变异与年龄无关,低病毒血症患者变异数目及位点明显高于高病毒血症患者。两个低病毒血症组PreS/S基因绝大多数变异位点相同(113个),其中变异热点85个、可引起37个氨基酸变异,这些变异的氨基酸大多位于免疫表位内或(和)其附近。结论 HBV变异可能与感染的时间长短无关;
- 许红梅彭明利凌宁卿玉玲任红
- 关键词:母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疫苗
- 经母婴传播获得HBV感染儿童及其母亲体内HBV EnhII/CP/PreC基因变异研究
- 2006年
- 目的:通过对经母婴传播获得HBV感染的子女及其母亲慢性携带者体内HBV EnhII/CP/PreC基因序列研究,了解来源相同的HBV毒株在不同程度病毒血症情况下EnhII/CP/PreC基因变异特点。方法:选择15对母子AsC,根据HBV病毒血症高低分为3组,每组5对母子,即Ⅰ组(母子均为高病毒血症)、Ⅱ组(子女为高病毒血症、母亲为低病毒血症)和Ⅲ组(子女为低病毒血症、母亲为高病毒血症)。同对母子HBV亚型相同,各组中有4/5对母子为B/adw2、1/5对母子为C/adrq+亚型。应用T-A克隆技术构建重组质粒pGEM-EnhII/CP/PreC、双酶切鉴定,每个病人选2个酶切鉴定正确的克隆测序并分析。结果:高病毒血症组间或低病毒血症组间HBV EnhII/CP/PreC基因变异数目及位点均无明显差异,低病毒血症病人变异数目及位点明显高于高病毒血症。高病毒血症中16例B/adw2亚型的32个EnhII/CP共有6个变异位点;4例C/adrq+亚型的8个克隆中有4个变异位点,均无热点变异;PreC无变异。低病毒血症中8例B/adw2亚型病人的16个克隆共有26个变异位点,变异与年龄无关。结论经母婴传播获得HBV感染儿童及其母亲无症状携带者中,HBVEnhII/CP/PreC变异与病毒血症高低有关,低病毒血症病人变异明显高于高病毒血症。HBV的低复制状态是CP、EnhII及X蛋白等结构和功能改变综合影响的结果,与年龄无关。
- 许红梅彭明利凌宁卿玉玲任红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