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1-YW-09-09-03)

作品数:13 被引量:129H指数:8
相关作者:许修宏马怀良李洪涛王博李琬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农业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哈尔滨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黑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堆肥
  • 3篇木耳
  • 3篇黑木耳
  • 2篇牛粪
  • 2篇微生物
  • 2篇菌丝
  • 2篇鸡粪
  • 2篇鸡粪堆肥
  • 2篇腐殖酸
  • 1篇堆肥发酵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观察
  • 1篇养菌
  • 1篇野生
  • 1篇营养菌丝
  • 1篇原生质
  • 1篇原生质体
  • 1篇原生质体再生
  • 1篇扎龙湿地
  • 1篇指纹

机构

  • 13篇东北农业大学
  • 3篇牡丹江师范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作者

  • 13篇许修宏
  • 3篇马怀良
  • 2篇王博
  • 2篇李洪涛
  • 1篇李楠
  • 1篇李郑军
  • 1篇刘华晶
  • 1篇袁立
  • 1篇孙海英
  • 1篇彭强
  • 1篇刘佳
  • 1篇王立枫
  • 1篇司梦琦
  • 1篇刘颜平
  • 1篇徐莹
  • 1篇李琬

传媒

  • 8篇东北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10
  • 8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C/N对堆肥腐殖酸的影响被引量:19
2009年
以鸡粪、稻草为原料,采用条垛式高温堆肥,研究C/N对堆肥腐殖酸的影响。结果表明,C/N对富里酸生成无显著影响;C/N在20-35间有利于总腐殖酸和水溶性腐殖酸的形成;C/N在20-30间有利于游离腐殖酸和胡敏酸的生成;C/N为30,堆肥腐熟后总腐殖酸生成量最多。
马怀良许修宏
关键词:堆肥C/N腐殖酸富里酸胡敏酸
双孢蘑菇营养菌丝老化现象的形态学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通过观察双孢蘑菇菌丝体的显微结构和检测菌丝体活力,找到双孢蘑菇营养菌丝老化的基本特征,描述了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的营养菌丝在不同时期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发现,在接种50~60d后菌丝开始老化,找到老化的标志性特征为细胞发生肿胀,产生液泡状物质;细胞壁变得粗糙不规则。结果表明,菌丝的萌发时间随着菌龄增大而增大,菌丝长速会随着菌龄增大而减缓;随着菌龄的增加菌丝的RNA含量降低。为今后鉴别生产中菌种的老化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王博许修宏袁立
关键词:形态学观察
外源微生物对堆肥理化性质及酶活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0
2010年
利用牛粪和稻草为原料进行堆肥实验,通过测定堆肥过程中的温度、含水率等物理、化学指标以及酶活性的变化,研究了接种外源微生物对堆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外源微生物比对照提前2d达到高温期,并且维持时间长。大肠杆菌数量及植物毒性比不接种大幅度降低,纤维素酶、脲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均有所增加。说明接种外源微生物可以使堆肥中微生物数量增多,加速堆料中有机物的分解,加快堆肥腐熟,缩短堆肥反应的进程,对优化堆肥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琬许修宏
关键词:牛粪堆肥外源微生物酶活性
不同黑木耳菌株在松木屑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和子实体产量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文章以处理后的松木屑为替代原料生产黑木耳,研究不同黑木耳菌株在松木屑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供试的15个黑木耳菌株均可以在处理后的松木屑(自然堆积8个月)培养基上生长并产生子实体。根据各菌株的经济性状和产量,确定9809、延明1号、东A1和菊花3号4个菌株为适合在黑龙江省采用松木屑培养料栽培的菌株。
司梦琦彭强许修宏
关键词:黑木耳松木屑菌丝生长
黑木耳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文章用浓度为0.6mol·L-1的MgSO4·7H2O渗透压稳定剂配制浓度为1.5%的溶壁酶,在pH6.0,30℃条件下酶解3h,黑木耳原生质体产量达到最高值为9.2×106个·mL-1。最适合原生质体再生的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葡萄糖2%,MgSO4·7H2O0.15%,蛋白胨0.1%,KH2PO40.1%,琼脂2%,甘露醇0.6mol·L-1,在此培养基中的再生率为33.09%。
李楠许修宏
关键词: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再生黑木耳
接种菌剂对鸡粪堆肥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将鸡粪与稻草混合均匀后接种芽孢杆菌菌剂,接种发酵菌剂处理发酵温度显著提高,堆体温度≥50℃的时间比对照增加3 d。发酵前期接种处理的pH值高于对照,第7 d接种处理和对照的pH值分别为9.23和8.87。发酵后期接种处理的pH值低于对照,发酵结束时,接种处理和对照的pH值分别为8.22和8.31。接种处理和对照的电导率和碳氮比总体变化趋势相同,都呈现下降趋势,但是接种处理的电导率和碳氮比在堆肥后期显著低于对照。发酵结束时,接种处理和对照的电导率值分别为1.78和2.12 mS/cm,碳氮比分别为14.2和16.9。
马怀良许修宏
关键词:鸡粪堆肥
分离自扎龙湿地的一株降解纤维素细菌的鉴定被引量:1
2010年
从扎龙湿地底泥中分离到一株能够降解纤维素的细菌。该菌株光学显微镜下呈短杆菌,大小约(0.3-1.0)μm×(1.0~3.5)μm,无芽孢,革兰氏染色反应为阴性,无运动性。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为7.0。对该菌株进行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反应与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ZL-5为Aeromonassalmonicida sp.Salmonicida。
徐莹许修宏李洪涛
关键词:系统发育树
黑龙江地区野生黑木耳菌种的ISSR指纹分析被引量:12
2011年
为研究黑龙江省野生黑木耳之间的亲缘关系采用ISSR标记对来自黑龙江省各地区的24个野生木耳菌种和一个栽培菌种进行DNA指纹图谱分析,在ISSR的基础上用NTSY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相似水平在0.49时,可将25个供试黑木耳菌株分为4个组群。菌种亲缘关系按照区域分布明显,实验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野生黑木耳菌株遗传背景在不同的区域内有一定差异,在相同区域内遗传背景相似度接近,但个别产地相邻的菌种亲缘关系也差异明显,栽培菌种与野生菌种的相似性很低。研究表明,ISSR可以有效地用于黑木耳野生菌株的快速准确鉴别,是用来研究黑木耳指纹图谱分析的理想方式。同时也为分析野生黑木耳遗传背景提供一定的基础依据。
王立枫许修宏刘华晶
关键词:ISSR分子标记聚类分析指纹图谱分析
接种纤维素分解菌与固氮菌对牛粪堆肥发酵的影响被引量:17
2009年
将牛粪与稻草按1:3.5的比例混合堆肥,接种纤维素分解菌、纤维素分解菌+固氮菌。结果表明,与接种纤维素分解菌和不接种的对照处理比较,接种纤维素分解菌+固氮菌的处理堆温上升显著加快、C/N(碳氮比)显著降低、pH在堆肥前期上升快;接种纤维素分解菌的处理比对照堆温上升加快、C/N低。在同时加入纤维素分解菌和固氮菌之后,堆肥过程中C/N明显降低,提高了堆肥的肥效,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堆肥物料中的氮素营养。
孙海英许修宏
关键词:纤维素分解菌固氮菌牛粪堆肥
堆肥隧道式后发酵技术及效果被引量:9
2009年
该文采用发酵隧道对堆肥进行后发酵处理,并测定发酵过程中的温度、pH值、含氮量、微生物的变化,旨在为集约化生产双孢蘑菇培养料提供理论依据。该技术可以对堆肥进行10h以上的巴氏灭菌(温度在57~62℃之间)处理和5d的腐熟处理(温度在45~53℃之间)。处理后发酵堆肥中氮质量分数从1.58%增加至1.85%;pH值从8.7下降到7.5。嗜热细菌的菌落数从5.2×108cfu/g上升到7.3×108cfu/g(第3天),发酵结束时降低为2.88×108cfu/g;放线菌和嗜热真菌菌落数发酵开始时分别为2.4×105cfu/g和3.2×104cfu/g,发酵结束时分别为19.6×105cfu/g和10.1×104cfu/g。试验结果表明,经过隧道式后发酵的堆肥适合于双孢蘑菇生长需要,隧道式后发酵技术可以用于规模化生产优质双孢蘑菇培养料。
许修宏刘颜平王博
关键词:发酵隧道废物堆肥后发酵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