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4029)

作品数:3 被引量:50H指数:3
相关作者:潘佳铁吴庆举李永华丁志峰高孟潭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相速度
  • 1篇低速层
  • 1篇东北部
  • 1篇瑞雷波
  • 1篇频散
  • 1篇频散曲线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群速
  • 1篇群速度
  • 1篇面波
  • 1篇面波层析成像
  • 1篇分辨率
  • 1篇高分辨率
  • 1篇北部
  • 1篇NORTH_...
  • 1篇NORTH_...
  • 1篇RAYLEI...
  • 1篇S波
  • 1篇S波速度

机构

  • 4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4篇李永华
  • 4篇吴庆举
  • 4篇潘佳铁
  • 2篇余大新
  • 1篇孙莲
  • 1篇丁志峰
  • 1篇高孟潭

传媒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Earthq...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瑞雷波相速度层析成像被引量:32
2015年
本研究收集了"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阵-南北地震带南段"项目325个流动宽频带台站于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记录的远震垂直向资料,利用双台法测得了3594条独立路径上的瑞雷波相速度频散曲线,反演得到了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周期10~60s瑞雷波的相速度分布图像.空间分辨尺度图表明,在台站覆盖范围内的绝大部分地区横向分辨率达到50km.2D相速度分布图显示,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存在较明显的横向非均匀性.短周期(如10s)的相速度分布主要受地表沉积层厚度的影响.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周期15s相速度图上的低速区或高低速的陡变梯度带附近,充分说明该区的强震活动与中上地壳速度结构的变化有直接关系.中等周期(如20~30s)的相速度分布主要与中下地壳速度结构、地壳厚度密切相关,小江断裂、松潘—甘孜块体呈现最显著的低速,可能暗示这两处的中、下地壳存在低速层.较长周期(如40~60s)的相速度分布与上地幔顶部热状态和构造活动(如岩浆作用)有关.滇西南地区表现为大范围的显著低速,可能暗示滇西南地区上地幔顶部物质存在部分熔融.不同构造块体下方的频散曲线,具有不同的相速度特征.腾冲火山下方的频散曲线在10~60s一直为较低的速度,尤其是到40s以后,相速度随周期的变大增速明显放缓,至60s比其他任何块体速度都低,暗示腾冲火山区下方的低速至少来自上地幔顶部(约100km).
潘佳铁李永华吴庆举丁志峰
关键词:瑞雷波相速度面波层析成像低速层
蒙古中南部地区噪声层析成像被引量:12
2015年
依托中蒙国际合作项目"远东地区地磁场、重力场及深部构造观测与模型研究",我们首次获取了蒙古中南部地区密集的地震台阵观测资料.本研究收集了69套宽频带台站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间的垂直向连续记录,利用噪声互相关方法计算了台站间的经验格林函数,并采用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频时分析方法,提取了1478条周期6~30s的瑞雷波的相速度频散曲线.利用Ditmar&Yanovskaya方法,我们构建了研究区6~30s瑞雷波的高分辨率(0.5°×0.5°)相速度分布图.结果表明,蒙古中南部地区的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存在横向非均匀性,但并不显著(相对变化~±2%).短周期(如6s)的相速度分布与地表地质构造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具体来说,北部山盆显示为高速,南部盆地、戈壁滩均显示为低速;随着周期的增大(如15s,20s),地形的控制作用相对减弱.较长周期(30s)的相速度分布图上,南部的高速区进一步扩大,与南部地壳厚度较薄有关.蒙古主构造线南北两侧相速度分布有明显差异,暗示它不仅是地表地形和构造的分界线,而且还是地壳结构的分界线.从6~30s中戈壁一直显示为低速,可能与该区新生代火山活动有关;研究区北部杭爱山—肯特盆地一直显示为相对的高速,与该区具有较老、稳定的地层有关.
潘佳铁吴庆举李永华余大新高孟潭M.UlziibatS.Demberel
关键词:RAYLEIGH波相速度高分辨率
华北东北部地区基于噪声成像的S波速度结构研究
华北克拉通是我国大陆最古老的克拉通之一,中、新生代火成岩的广泛侵入与喷发、大量中强地震的密集发生等地学现象都表明,中生代以来它遭到了广泛的破坏作用。研究该地区的壳幔结构对于研究华北克拉通的破坏与地震活动性等都具有重要的科...
潘佳铁吴庆举李永华
关键词:群速度频散曲线相速度东北部
High-resolution Rayleigh wave phase velocity maps from ambient noise tomography in North China被引量:6
2012年
We presented high-resolution Rayleigh wave phase velocity maps at periods ranging from 5 s to 30 s in the northeast part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NNCC). Continuous time-series of vertical component between October 2006 and December 2008, recorded by 187 broadband stations temporarily deployed in the NNCC region, have been cross-correlated to obtain estimated fundamental mode Rayleigh wave Green’s functions. Using the frequency and time analysis technique based on 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ation, we measured 3 667 Rayleigh wave phase velocity dispersion curves. High-resolution phase velocity maps at periods of 5, 10, 20 and 30 s were reconstructed with grid size 0.25°× 0.25°, which reveal lateral heterogeneity of shear wave structure in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of NNCC. For periods shorter than 10 s, the phase velocity variations are well correlated with the principal geological units in the NNCC, with low-speed anomalies corresponding to the major sedimentary basins and high-speed anomalies coinciding with the main mountain ranges. Within the period range from 20 s to 30 s, high phase velocity observed in eastern NCC is coincident with the thin crust, whereas low phase velocities imaged in central NCC is correlated to the thick crust. However, the low-velocity anomaly in the Beijing-Tianjin-Tangshan region displayed in the 20 s and 30 s phase map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fluids.
Jiatie Pan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81, China
中国东北地区噪声层析成像研究
<正>中国东北地区位于于中朝板块北部与西伯利亚板块过渡的复杂构造演化带,属于中亚造山带东部,主要由松辽盆地、吉黑褶皱带和兴蒙造山带等三个构造单元组成,是古亚洲洋构造域和环太平洋构造域构造叠加作用最显著的地区。区内分布有五...
潘佳铁吴庆举李永华孙莲余大新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