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 作品数:29 被引量:342H指数:12
- 相关作者:李素丽李志刚杨肖娥谢正苗陈伟刚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广西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不同茶园土壤中外源铅的形态转化及其生物有效性被引量:16
- 2010年
- 为了明确外源铅进入不同茶园土壤后其形态的转化及其生物有效性,采用盆栽试验及连续浸提形态分级方法,研究了外源铅在不同茶园土壤中的形态分布规律及其在茶树体内的累积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母质茶园土壤中铅总量及各形态的含量有明显差异,无外源铅污染的情况下,临安凝灰岩与金华红壤母质茶园土壤以残渣态占主导地位,嵊州玄武岩和梅家坞鞍山母质茶园土壤则以铁锰态铅占主导地位,4种土壤的交换态含量均较低,均在总量的10%以内。当受外源铅污染后,4种茶园土壤中各形态铅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转变为以铁锰态为主,碳酸盐态及可交换态含量在总量中所占比例明显增加,但不同母质土壤类型差异较大。在小于500mg·kg-1土的外源铅污染下,交换态以嵊州玄武岩、临安凝灰岩增幅最大,金华红壤最小;但外源铅达到2500mg·kg-1土时,金华红壤中的交换态铅急剧增加。低浓度外源铅对金华红壤、梅家坞鞍山斑岩茶园土中的茶树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但对嵊州玄武岩和临安凝灰岩茶园土壤中的茶树生长刺激作用并不明显。高浓度的外源铅则对4种土壤中的茶树生长均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且碳酸盐态与交换态对茶树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大。对新梢中的铅而言,金华红壤茶园土壤以有机态铅对其贡献最大,其余3种母质茶园土壤均以碳酸盐态贡献最大;对老叶与茎杆中的铅而言,嵊州玄武岩母质茶园土壤以有机态贡献最大,其余3种土壤均以铁锰态贡献最大;对须根中的铅而言,梅家坞鞍山斑岩茶园土以有机态贡献最大,其他3种土壤均以铁锰态贡献最大。
- 石元值韩文炎马立锋阮建云方丽
- 关键词:茶园土壤生物有效性
- 美人蕉(Canna indica Linn.)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L.)人工湿地对含铬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及植物的生理生态变化被引量:25
- 2011年
- 选取美人蕉(CannaindicaLinn.)、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L.)为植物材料,以不同浓度K2Cr2O(7分别含0、1、20、50mg.L-1Cr6+)的生活污水作为Cr6+污染源,研究了不同浓度Cr6+及处理时间下两种湿地对污水净化效果、植物体Cr6+积累量及根系活力(TTC)、叶片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净光合速率(Pn)和丙二醛(MDA)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试验的初期30d内,随处理时间的延长,两种人工湿地COD、氨氮去除率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30d后,随着Cr6+处理时间的延长及Cr6+浓度的逐渐升高,两种湿地系统对COD、氨氮去除率均逐渐下降。在20、50mg.L-1Cr6+处理条件下,两种湿地对COD、氨氮的净化效果显著低于对照及1mg.L-1Cr6+处理,对照与1mg.L-1Cr6+处理条件下差异不显著。(2)在不同Cr6+浓度处理下,两种人工湿地对TP净化效果的能力较为稳定,同时随处理时间的延长,美人蕉、芦苇体内Cr6+积累量逐渐加大。(3)1mg.L-1Cr6+处理可提高美人蕉和芦苇的TTC、叶片的SOD、POD、Pn,而20、50mg.L-1Cr6+处理对以上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与处理浓度、时间呈正相关。(4)MDA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和浓度升高呈逐渐增加趋势。可见,低浓度Cr6+能有效促进美人蕉、芦苇生长,使之能够维持正常的净化功能,因此,利用它们作为人工湿地植物来修复Cr6+污染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李志刚李素丽梅利民万雪芹梁和陈伟刚陈竑周宙兴
- 关键词:人工湿地污水净化
- 施用污泥对黑麦草生长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金华市污水厂污泥堆肥对黑麦草生长和对重金属的吸收及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量以1 kg/m2和2 kg/m2的两个处理为宜,当年的产草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22.6%和27.8%;施用污泥黑麦草植株地上部组织重金属元素Pb、Cd和Cu的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Zn的积累量增多,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植物中的平均含量,施用污泥未对黑麦草造成重金属污染。
- 赵华龚萍马玲方英姿邢承华
- 关键词:污泥黑麦草重金属含量
- 污泥堆肥农用中重金属在海桐中的积累效应被引量:2
- 2009年
- 采用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金华污水厂污泥堆肥土地利用过程中海桐根部对重金属的吸收及富集作用。结果表明,海桐对Cu均表现出比Zn更强的富集能力,而对Cd、Pb的富集能力很弱,其须根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显著高于主根;就不同重金属的绝对吸收量而言,对Zn的吸收总量是最高的;须根中的Zn含量总体呈现随土壤中Zn含量增加而上升的趋势。
- 刘忠良田晓军龚萍马玲邢承华
- 关键词:污泥重金属海桐
- 一株苯并[a]芘高效降解真菌的筛选与降解特性被引量:6
- 2010年
- 从长期受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一株能够降解苯并[a]芘(B[a]P)的真菌,经鉴定为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命名为BF-1),并对其以B[a]P为唯一碳源进行反复驯化,考察了B[a]P浓度、不同重金属和培养基对其降解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BF-1在B[a]P浓度为5mg.L-1,32℃振荡培养约6d的条件下,降解速度最快,B[a]P的降解率达68.28%.BF-1在B[a]P浓度分别为10与25mg.L-1,32℃振荡培养6d的条件下,B[a]P的降解率分别为73.29%与87.36%.Cu2+(50mg.L-1)基本不影响BF-1对B[a]P的降解率;Cd2+(100mg.L-1)、Pb2+(300mg.L-1)对BF-1降解B[a]P有一定影响,但仍表现出较高的耐受能力;而Zn2+(200mg.L-1)对BF-1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选用含5mg.L-1B[a]P的土豆葡萄糖液体培养基,6d后B[a]P的降解率为71.31%.对比前述实验结果表明,培养基对B[a]P降解率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BF-1的应用价值较高.
- 顾平张倩茹周启星张颖杨肖娥
- 关键词:绿色木霉生物修复降解作用
- 有色矿冶区污染蔬菜土壤中重金属活性被引量:10
- 2009年
- 从湖南省长沙、株洲、衡阳和郴州地区典型有色金属矿冶区采集土壤和蔬菜样品,采用BCR法连续提取污染土壤中重金属不同组分,结合土壤中粘土矿物相、土壤和蔬菜重金属全量分析污染土壤重金属活性,并探讨其潜在环境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Cd,Cu和Pb的可提取态含量与其在土壤中含量之比分别高达61.71%,43.14%和48.84%;土壤Cd的活性组分以酸可提取态为主,As,Cu和Pb以可还原态为主,Zn以酸可提取态和可还原态为主;土壤重金属尤其是As,Cd,Cu,Pb和Zn有效性组分之间存在明显的复合污染效应;土壤Cd,Cu和Zn可提取态含量与蔬菜Cd,Zn和Cu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 郭朝晖宋杰肖细元黄虹苗旭峰
- 关键词:重金属有效性
- 低浓度重金属Cr^(6+)对紫狼尾草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6
- 2009年
- 为探讨污水中Cr6+对紫狼尾草(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将其幼苗置于含不同浓度Cr6(+0、1、10、20、30、40、50 mg/L K2Cr2O7)生活污水中培养。分别在不同时期测定植株叶片Pro、MDA、可溶性糖、SOD、POD活性及植株总铬含量。结果表明:经不同时期处理后,叶片Pro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OD活性均随Cr6+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先上升后下降;SOD活性没有受到明显的抑制;MDA含量随着铬处理浓度的升高、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20mg/L Cr6+处理14d后植株生长速率最快,1~40mg/L Cr6+能有效促进紫狼尾草对铬的吸收与积累;而50mg/L Cr6+则对根系有毒害效应,抑制植株生长。这些结果显示,低浓度Cr6+能有效促进紫狼尾草生长,从而使其在受Cr6+污染环境中的植物修复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李志刚梅利民万雪芹李素丽梁和李正文
- 关键词:生理生化MDAPOD
- 东南景天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被引量:12
- 2007年
- 1 植物名称 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 Hance).
2 材料类别 幼嫩叶片.
3 培养条件 基本培养基为MS.(1)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6-BA 0.1 mg·L-1(单位下同)+2,4-D1.0~3.0;(2)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MS+6-BA 0.1+2,4-D 1.0+VC 2.0+1.0 g·L^-1活性炭;(3)分化培养基:MS+6-BA 2.0+2,4-D 1.0+AgNO4 2.0;(4)壮苗培养基:MS+6-BA 0.1+GA3 2.0;(5)生根培养基:1/3MS+NAA 1.0.以上培养基中均加入12g·L^-1琼脂、30 g·L^-1蔗糖,pH 5.6~5.8,在智能型光照培养箱(MGC-300B型,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内培养.光照时间16 h·d^-1,光照强度为40~60 μmol·m^-2·s^-1,培养温度为(25±1)℃.
- 刘勇军冯英杨肖娥
- 关键词:东南景天快速繁殖诱导培养基基本培养基继代培养基分化培养基
- 三峡水库主要支流沉积物的磷吸附/释放特性被引量:46
- 2008年
- 以三峡水库主要支流寸滩、小江、大宁和香溪表层沉积物为对象,通过连续提取法分析4种沉积物磷的赋存形态,模拟研究了pH和温度对不同沉积物磷吸附/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寸滩、小江、大宁和香溪表层沉积物磷赋存形态均以无机磷为主(占总磷含量的59.29%~78.82%),其中钙结合态磷(Ca-P)含量大于铁/铝结合态磷(Fe/Al-P).上覆水pH值对沉积物磷释放有明显的影响,中性条件下磷释放量最低,酸性条件下由于占优势的Ca-P大量溶解导致磷释放量大于碱性条件,因此,水体酸化易增加三峡主要支流(寸滩、小江、大宁和香溪)的磷释放风险.pH值变化亦明显影响沉积物对于磷的吸附,pH在6~8范围内,4种沉积物对于磷的吸附量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吸附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小江>大宁>寸滩>香溪.偏酸性条件(pH<6)下过多的H+与固体表面竞争溶解态活性磷(SRP);偏碱性条件(pH>8)下大量的OH-与SRP竞争沉积物表面的吸附位,故这一pH值范围内(pH<6或pH>8)磷的吸附量明显减少.磷在4种沉积物上的吸附为吸热过程,不同温度下(278K、293K、303K)沉积物对P的吸附均符合修正后的Langmuir模型,标准吸附热为18.92~46.63kJ·mol-1,其中,磷从水体分配到大宁河沉积物中的标准吸附热最大.
- 王颖沈珍瑶呼丽娟牛军峰
- 关键词:沉积物磷
-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对三种植物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被引量:7
- 2008年
- 人工湿地环境下,湿地植物的光合代谢过程与陆生自然环境有较大的不同。通过对人工湿地三种中生植物即薏米(Coix aquatica Roxb)、文殊兰(Crinum asiaticum)和蜘蛛兰(Hymenocallis Americana)进行污水处理,研究人工湿地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陆地自然环境相比,在人工湿地环境下,薏米,文殊兰和蜘蛛兰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叶绿素含量,最大荧光(Fm)和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降低,而胞间CO2浓度(Ci)和初始荧光(Fo)升高。其中叶绿素含量,Fo和Fv/Fm在四月份生长旺盛期差异极显著(P<0.01),Gs差异显著(P<0.05)。(2)在整个生长期,三种植物的光合参数和荧光参数的变化趋势不是单一的上升或下降,不同植物其变化过程和变化幅度也不一样。蜘蛛兰在生长旺盛期较薏米和文殊兰Pn,Gs,Fv/Fm,Fm,Fo大,而Ci较薏米和文殊兰低。可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对三种植物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均有影响,但对各植物影响不一致。综合各项参数,蜘蛛兰耐性强于薏米和文殊兰。
- 李志刚蒋越华李素丽黄海连陈伟刚陈竑
- 关键词:人工湿地植物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