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1AA100509)
- 作品数:68 被引量:425H指数:10
- 相关作者:马孝义刘战东刘祖贵范兴科段爱旺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GIS环境下基于DEM的水文特征提取被引量:11
- 2013年
- 以三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ASTER GDEM数据为基础数据,探讨了运用ArcGIS软件中的Hydrology工具集进行流域水文特征提取的过程,阐述了Hydrology工具集中各水文工具提取河网水系、划分流域及子流域方法的关键步骤。提取出的三水河流域特征信息与标准流域特征对比表明:基于DEM的流域水文特征自动提取的河网信息及子流域、河段、汇流点等水文要素信息可直接作为水文建模的输入数据,大大提高了水文模型的效率,并且可以方便地利用遥感等数据源,数据获取速度快、成本低。
- 李忠娟马孝义朱晖崔庆李贤波
-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子流域
- 降雨级别对农田蒸发和土壤水再分布的影响模拟被引量:10
- 2016年
- 在野外人工模拟了6级降雨强度(小雨P1、中雨P2、大雨P3、暴雨P4、大暴雨P5和特大暴雨P6),通过分析麦田0-100cm土壤含水率在3个时期的变化。旨在探讨不同降雨强度土壤蒸发和雨水入渗土壤后的水分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气象条件一致时。不同降雨级别处理的土壤蒸发过程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土壤日蒸发量随降雨级别的增加均呈对数函数方式增长;不同处理白天土壤蒸发有显著的差异,晚上土壤蒸发差异不显著:冬小麦各生育期日均土壤蒸发量及阶段蒸发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返青期、拔节期和灌浆期。在3个生育期,不同降雨级别冬小麦土壤蒸发占降雨量的比例(国P)大小排序相同,均为P1处理〉P2处理〉P3处理〉P4〉处理P5处理〉P6处理。降雨入渗后土壤水分再分布规律相似,供水结束后,表层0~20cm内土壤含水率急剧降低,大雨级别以上处理20~60cm土层的含水率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60cm以下土层的含水率变化较小。降雨级别越大,土壤水再分布影响的土层就越深,同时水分再分配过程所需的时间越长。另外,同一降雨级别,土壤初始含水率较低时,土壤水分运移再分布较慢。受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影响,返青期0~100cm土层土壤水分变化幅度不如拔节期、灌浆期变化明显。降雨级别越大。转化成土壤水的水量越多,大雨和暴雨转化效率最高。
- 刘战东秦安振宁东峰赵犇刘祖贵南纪琴巩文军刘向东张宵段爱旺
- 关键词:冬小麦模拟降雨降雨强度蒸发土壤水分
- 泾河年径流量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以1957—2000年的实测降水序列和泾河年径流量序列为研究对象,利用EMD法和GA建立了泾河年径流量的BP神经网络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泾河流域年降水量变化可能存在准2~3、5~7、10~13、18~22 a的周期;基于EMD的年径流量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4.71%~8.21%,基于GA的年径流量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2.25%~12.22%。
- 王峥马孝义吕静渭尹京川胡杰华
- 关键词:EMDGABP神经网络年径流量
- 自动补水蒸发皿装置的原理及应用被引量:5
- 2012年
- 为了更好地利用蒸发皿的蒸发量指导农田灌溉,根据马氏瓶工作原理设计了一种简单、实用,价格低廉而且操控性强的恒水位蒸发皿装置,此装置在20 cm标准蒸发皿的基础上附加了一个自动补水装置.以20 cm标准蒸发皿的蒸发量为标准,对可进行自动补水的恒水位蒸发皿的水面蒸发过程进行了验证.通过大田冬小麦试验建立了水面蒸发过程与冬小麦同阶段耗水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设计开发的蒸发皿装置,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组间测量值相对平均误差小于5%,超过5 d相对平均误差小于2%;其水面蒸发过程与20 cm标准蒸发皿的蒸发量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高达0.99;华北地区优质高产冬小麦在拔节期、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成熟期的田间耗水量,与自动补水蒸发皿同阶段累计水面蒸发量的比值分别为1.09,1.31和1.16.因此,可以用该装置的水面蒸发量来指导农田灌溉,达到农作物优质、高效、高产的目的.
- 刘小飞张寄阳孙景生申孝军Uzokwe Pauline Adaobi
- 关键词:蒸发皿灌溉自动补水蒸发量作物系数
- 农村小水电电能质量监测装置数据采集终端的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农村小水电在我国分布广泛,但是自动化水平普遍不高,发电质量较差,并入上级电网会影响电网的稳定性。为此,针对农村小水电的现状并结合小水电的自身特点,基于TMS320F2812芯片和ADS8364芯片研究了一种小水电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的数据采集终端,能够实时、高精度地对生产的三相电能进行采集。经试验测试,该终端有良好的稳定性。
- 肖凌杰马孝义徐广杰张卫华刘雪娇
- 关键词:农村小水电电能质量监测电量采集TMS320F2812ADS8364
- 棉花不同生育期淹水历时对其生长状况和产量构成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通过桶栽土培试验,分别在苗期(S)、蕾期(B)、花铃期(F)和吐絮期(T)进行淹水2、4、6、8、10 d的处理,淹水深度均为5 cm,并以全生育期不淹水为对照(CK),探索了黄淮地区夏季棉花不同生育期淹水历时对其生长状况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棉花苗期、蕾期和花铃期淹水6 d后,株高和叶面积开始显著小于CK(P<0.05)。不同生育期淹水处理均会导致棉花株高、叶面积、果枝数、节数、铃数和单铃质量的下降,且淹水历时越长,下降幅度越大。淹水导致棉花减产最为严重的生育期为花铃期,其余依次为蕾期、苗期和吐絮期,4个生育期在淹水2~10 d条件下的平均减产率分别为28.0%、12.9%、7.3%和2.9%。在棉花苗期,当淹水不超过6 d时,如果排涝及时,其形态指标及产量构成均能在吐絮期恢复至与CK无显著差异水平。在棉花蕾期淹水关键期为4 d,而在花铃期即使淹水2 d也可导致其形态发育停滞,产量无法恢复至CK水平。
- 王晓森邓忠张文正孟兆江常晓范习超吕谋超
- 关键词:棉花生育期
- 利用作物冠层叶气温差预报根系层土壤含水率的试验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根系是作物吸收水分的重要器官,根系的生长和分布对水分利用起着重要的作用,试验以番茄作为研究对象,于2011年的春夏两季对日光温室番茄的根系活动层内土壤容积含水率与冠层叶-气温差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映日光温室番茄的冠层叶-气温差与土壤含水率关系的最佳测定时间是13:00~15:00,根据该时段内的数据分析发现,冠层叶-气温差与不同深度范围内的土壤容积含水率成负相关,且与20~30cm土层内的土壤容积含水率相关性最为显著,相关系数为-0.808,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冠层叶-气温差(ΔT)与20~30cm土层内的土壤容积含水率(SW)两者之间的回归方程为SW=-0.017ΔT+0.155,因此可以确定番茄根系的活动层主要分布在土层的20~30cm范围内。
- 刘婵范兴科
- 大气水汽稳定同位素组成δv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以玉米田实测数据为依据,对农田大气水汽稳定同位素组成δνv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据此发现,大气降雨、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及平均风速是影响农田生态系统大气水汽稳定同位素组成δv的重要环境因素;其中空气温度与大气水汽稳定同位素组成δv拟合呈线性关系;相对湿度、平均风速与大气水汽稳定同位素组成δv拟合呈对数关系,其相关性均极高。
- 石俊杰马孝义胡笑涛龚道枝梅旭荣郝卫平
-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组成影响因素
- 高产条件下夏玉米需水特征及农田水分管理被引量:8
- 2013年
- 根据2009—2012年田间试验资料,利用农田水量平衡方程计算高产条件下夏玉米需水量,并分析夏玉米需水特征、作物系数变化规律及适宜土壤水分指标。结果表明,华北地区高产条件下夏玉米全生育期需水量年际间有一定差异,其平均为411.5mm。阶段需水量以拔节至抽雄和灌浆至成熟较高,分别为96.2和167.7mm;抽雄至灌浆期日需水强度最高,平均为3.6mm/d。夏玉米作物系数在生育期内呈现明显的"单峰"变化趋势,抽雄至灌浆阶段最大(平均为2.29),其次是灌浆至成熟阶段(平均为1.09),出苗至拔节阶段最小(仅为0.40);全生育期作物系数平均为1.12。在华北地区,高产条件下夏玉米适宜在出苗至拔节、拔节至抽雄期2个关键时期灌水,土壤含水率维持20%左右为宜,可达到高产(13 146~15 921kg/hm2)、节水(水分生产效率为3.14~4.0kg/m3)且经济效益较好。
- 刘战东刘祖贵南纪琴陈玉民常建智李彦昌肖俊夫
- 关键词:夏玉米高产需水量作物系数土壤含水率
- SWAT模型参数校准方法对比研究被引量:19
- 2015年
- 以SWAT2005与SWAT2012建立的三水河流域水文模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手动校准和SWAT-CUP自动校准两类参数校准方案,对模型的参数进行调整。阐述了两类校准方案的原理、优势与劣势,总结了手动校准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两种校准方案均采用决定系数R2与纳什效率系数ENS为校准指标,手动校准后R2与ENS在校准期分别为0.73与0.71,在验证期分别为0.76与0.72,自动校准后R2与ENS在校准期分别达到了0.85与0.84,在验证期分别为0.85与0.79。对比结果表明手动校准耗时较长,研究人员需要一定的校准经验;SWAT-CUP自动校准效率高,结果较好,但结果的稳定性不如手动校准,会出现误差,SWAT模型校准仍需要人工进行干预调整,不可完全依赖自动校准。
- 樊琨马孝义李忠娟冯珍珍钟新铭
- 关键词:SWAT模型地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