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0202)

作品数:28 被引量:477H指数:13
相关作者:陈建峰毋伟邵磊沈志刚刘润静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化工大学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化学工程
  • 1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8篇纳米
  • 8篇超重力
  • 7篇改性
  • 6篇粉体
  • 5篇硫化
  • 5篇硫化锌
  • 5篇超重力法
  • 4篇原位改性
  • 4篇碳酸钙
  • 4篇纳米硫化锌
  • 3篇电泳漆
  • 3篇氧化锌
  • 3篇氧化钛
  • 3篇偶联剂
  • 3篇纳米二氧化硅
  • 3篇纳米二氧化钛
  • 3篇纳米粉
  • 3篇纳米粉体
  • 3篇纳米碳酸钙
  • 3篇硅烷

机构

  • 29篇北京化工大学
  • 5篇纳米材料科技...
  • 2篇教育部
  • 1篇北京印刷学院

作者

  • 26篇陈建峰
  • 11篇毋伟
  • 6篇邵磊
  • 5篇刘润静
  • 5篇沈志刚
  • 5篇王玉红
  • 5篇李亚玲
  • 5篇初广文
  • 3篇郭奋
  • 3篇吴海霞
  • 3篇郭锴
  • 3篇张春光
  • 2篇周月
  • 2篇陈建铭
  • 2篇刘方涛
  • 2篇张京玲
  • 2篇郑丽丽
  • 2篇蔡意文
  • 1篇曾晓飞
  • 1篇宋继瑞

传媒

  • 4篇功能材料
  • 3篇材料科学与工...
  • 2篇涂料工业
  • 2篇北京化工大学...
  • 2篇石油化工
  • 1篇现代化工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金属矿山
  • 1篇化工矿物与加...
  • 1篇化工学报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矿冶工程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无机盐工业
  • 1篇化工进展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复合材料学报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过程工程学报
  • 1篇化学反应工程...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7篇2004
  • 16篇2003
  • 2篇2002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液法制备闪锌矿纳米硫化锌粒子被引量:1
2003年
文中采用硫酸锌和硫化氢气体为原料 ,制备纳米硫化锌。探讨了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pH值等工艺参数对产品平均晶粒大小和产品收率的影响规律 ,确定最佳反应条件 ,制备出了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 7nm的闪锌矿纳米硫化锌粒子。并采用XRD、TEM等手段对产品的晶相、大小。
李亚玲王玉红邵磊陈建峰甄崇礼
关键词:闪锌矿硫化锌
用于阴极电泳漆中的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改性研究被引量:19
2003年
对超重力法生产的纳米二氧化硅用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改性 ,用粘度、TEM、粒度分布、沉降体积等对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效果进行表征。固含量 3 %的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填充于阴极电泳漆中 ,漆膜的机械性能有很大提高。分析了几个重要因素对应用于阴极电泳漆中的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效果的影响 。
张京玲毋伟陈建峰郭锴李永生杨万强何少利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改性阴极电泳漆硅烷偶联剂电泳涂料
超重力反应沉淀法制备纳米BaTiO_3被引量:3
2003年
 以四氯化钛和氯化钡为钛源和钡源,以NaOH溶液为沉淀剂,首次采用超重力反应沉淀法(HGRP)制备了纳米BaTiO3粉体。产品经TEM、激光粒度仪、BET、XRD、AES-ICP及化学分析法分析表明:钛酸钡一次粒子粒度约为50~70nm,颗粒为球形;二次粒子平均粒度为152nm,粒度分布窄;晶型为立方相;粉体Ba/Ti摩尔比为1.000±0.005,纯度较高。粉体烧结成瓷后介电性能优于常规搅拌釜式反应器制得粉体烧成陶瓷样品的介电性能。
刘方涛沈志刚陈建峰刘晓林
关键词:BATIO3纳米粉体
纳米硫化锌的制备及光谱分析被引量:15
2007年
采用超重力反应结晶法制备了纳米硫化锌粒子,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和X射线能谱仪(EDX)对纳米硫化锌的形貌、结构、组成和光谱性能进行了细致分析。结果表明:超重力反应结晶法制备的纳米硫化锌粒子为球形,平均粒径为42 nm;XRD图谱表明纳米硫化锌呈现较好的闪锌矿晶型;XPS能谱表明纳米硫化锌的S(2p)的电子结合能为162.6 eV,Zn的2p3/2,2p1/2的电子结合能分别为1021.4,1044.6 eV。红外光谱研究表明纳米硫化锌在400-4000 cm^-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红外透过率。紫外-可见光谱研究发现纳米硫化锌在200-340 nm的紫外区域有较强的吸收,其禁带宽度为3.57 eV。EDX能谱表明该法制备的纳米硫化锌具有较高的纯度。
李亚玲王玉红甄崇礼
关键词:硫化锌纳米材料光谱分析
化学沉淀原位改性法高比表面积硅酸铝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5
2003年
运用了化学沉淀 原位改性法合成了高比表面积的超细硅酸铝 ,并通过热重分析、红外光谱测定、透射电镜分析、比表面积测定等手段对其特性进行了表征 ,初步分析了其制备及原位改性机理 ,认为其晶体结构和主要成分都类似二氧化硅。由于铝离子代替了部分硅离子 ,其极化作用和吸水性大大增强 ,原位改性使超细硅酸铝的疏水性和分散性增强。
毋伟陈建峰邵磊刘安平
关键词:高比表面积超细硅酸铝原位改性化学沉淀乳胶漆
硅烷偶联剂对溶胶凝胶法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制备及应用的影响被引量:90
2004年
 研究了在溶胶-凝胶法原位制备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过程中硅烷偶联剂与纳米二氧化硅间的作用机理,硅烷偶联剂量的变化对机理的影响以及对在环氧树脂清漆中应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形成机理是纳米二氧化硅表面的物理吸附水和硅羟基被硅烷偶联剂的有机部分所代替,生成分散均匀的纳米复合材料。当硅烷偶联剂的用量适当时该复合材料在环氧树脂清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性能,表现出纳米材料特有的既增强又增韧特性,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毋伟贾梦秋陈建峰邵磊初广文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硅烷偶联剂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
表面改性方式对纳米氧化锌紫外吸收性能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纳米氧化锌是一种重要的无机紫外吸收剂,在应用时需要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和分散,本文研究了不同的改性方式对纳米氧化锌紫外吸收性能的影响,分析研究了其不同的改性机理.结果表明:原位改性是一种较好的改性方式,但对纳米氧化锌的外观形貌产生了影响,主要原因是聚乙二醇作为模板剂和表面活性剂影响了其前驱体氢氧化锌的形貌,而纳米氧化锌粉体表面改性是通过聚乙二醇的空间位阻作用使纳米氧化锌分散程度提高.使用同一种改性剂对纳米氧化锌原位改性和对纳米氧化锌粉体改性,对其紫外吸收性能没有大的影响.
毋伟蔡意文陈建峰谢京芳
关键词:纳米氧化锌原位改性粉体改性紫外吸收
超细SiO_2水分散体系制备的影响因素及表征手段被引量:3
2003年
研究了制备超细SiO2 水分散体系的主要影响因素 ,对比研究了粘度法作为超细SiO2 水分散体系稳定性表征手段的可靠性 ,分析了其影响机理。认为在超细SiO2 水分散体系制备时除应综合考虑 pH值、温度、分散剂种类和用量等主要影响因素外 ,还要考虑凝胶化的影响 ,在不影响工艺和应用的前提下 ,尽量选择产生凝胶化时间较长的 pH值范围。用粘度法间接表征超细SiO2 水分散体系的分散稳定性 。
张京玲毋伟郭锴陈建峰刘安平
关键词:粘度法凝胶化超细粉体
超重力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21
2003年
 以四氯化钛和氨气为原料,在新型的超重力反应器(旋转填充床)中采用中和水解法合成出20~30nm的TiO2纳米粉体。研究结果表明旋转填充床中的超重力环境有利于形成颗粒大小均匀一致、分散效果良好的球状纳米TiO2,并且通过实验确定超重力法制备纳米TiO2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四氯化钛浓度0.5mol/L,旋转床转速1200~1600r/min,反应终点pH值7~9,反应温度30℃。这一工艺具有简单、高效、易于放大的优点。
张春光邵磊陈建峰陈建铭初广文周月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钛超重力法旋转填充床超重力反应器
超重力法制备超细改性氢氧化铝的中试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采用超重力碳分联合水热改性的方法制得到超细改性氢氧化铝(ATH)。讨论了超重力及水热和成法制备超细改性ATH从小试到中试的实验,分析了放大准则并对各个过程的产品作TEM表征及TG测试。结果显示放大过程中未产生对产品性能有不利影响。100t/a的中试得到了粒径相对较小的氢氧化铝阻燃剂,其失重曲线的特征是产品的失重(脱水)在330℃之后,300℃到500℃的整体失重率达到48%~51%。
张鹏远郑丽丽公延明陈建峰
关键词:中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