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JL006)

作品数:26 被引量:148H指数:7
相关作者:叶琪黄茂兴林寿富李军军周利梅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江西省委党校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3篇竞争力
  • 6篇产业转移
  • 5篇环境竞争
  • 5篇环境竞争力
  • 4篇区域产业转移
  • 2篇指标体系
  • 2篇中国共产党
  • 2篇中国环境
  • 2篇区域经济
  • 2篇经济效应
  • 2篇经济增长
  • 2篇共产党
  • 2篇国共
  • 2篇产业结构
  • 1篇新兴经济
  • 1篇新兴经济体
  • 1篇新中国
  • 1篇新中国成立
  • 1篇新中国成立以...
  • 1篇新中国政府

机构

  • 26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江西省委党校

作者

  • 13篇叶琪
  • 13篇黄茂兴
  • 4篇林寿富
  • 2篇周利梅
  • 2篇李军军
  • 1篇李建平
  • 1篇杨飞龙
  • 1篇王荧
  • 1篇高建设
  • 1篇蒋凯

传媒

  • 9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社会科学辑刊
  • 2篇马克思主义研...
  • 1篇当代经济研究
  • 1篇经济研究参考
  • 1篇东南学术
  • 1篇兰州学刊
  • 1篇经济地理
  • 1篇新疆财经
  • 1篇管理世界
  • 1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广西经济管理...
  • 1篇当代经济管理
  • 1篇福建行政学院...
  • 1篇管理学刊
  • 1篇福建江夏学院...

年份

  • 3篇2014
  • 6篇2013
  • 8篇2012
  • 8篇2011
  • 1篇2010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西区与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经济竞争力比较与联动机制探讨被引量:4
2012年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区域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学术界和广大民众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将"十一五"期间海峡西岸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纵向与横向比较,拟通过对这三个经济区的经济竞争力比较分析中,寻找和发现有助于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经验与启示。同时,文章还就"十二五"时期如何加快推进海西区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推动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黄茂兴林寿富
关键词:竞争力
经济转型与环境竞争力提升的协调性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环境与经济是环境—经济系统的两个因素,两者之间存在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并且环境竞争力与经济转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存在着高度的耦合,呈现很好的同向协同作用,共同推动环境经济大系统的协同发展。在解决环境问题、加快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上,世界各国已达成普遍的共识。世界各国应继续加强环境保护,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大力培育绿色增长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支撑服务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强国际环境合作,完善可持续发展全球治理;提高资源环境利用效率,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黄茂兴
关键词:经济转型环境竞争力协调发展
中国环境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及提升路径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与G7国家和其他金砖国家相比,中国的环境竞争力还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生态环境竞争力和环境承载竞争力处于劣势,资源环境竞争力、环境管理竞争力和环境协调竞争力表现稍好,但也相对较弱。中国环境竞争力的提升路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环保技术水平,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环境监管和治理力度;有效扩展环境容量和空间;统筹协调人口、经济与环境的关系。
林寿富
关键词:环境竞争力主成分分析
碳关税视阈下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被引量:3
2011年
碳关税虽然还存有争议,但随着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视,最终被WTO认可的可能性大。碳关税的开征对我国高碳产业势必形成冲击,但也为我国调整优化出口结构、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会。我国应该加速高碳产业转型,促进新兴低碳产业崛起,开征碳税和利用清洁发展机制,实现国家产业整体向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转化,构建以低碳为主的产业结构。
杨飞龙
关键词:碳关税产业结构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中国环境竞争力问题探析被引量:8
2011年
生态文明是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伦理形态,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目标。环境竞争力成为人类社会竞争的一个新兴领域,是人类迈向更高发展阶段的重要问题,已日益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环境与竞争力关系的理论分析,阐述环境竞争力的内部构成和主要特征,并在进一步分析提升环境竞争力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加快提升中国环境竞争力的路径选择,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为全面而丰富的理论依据。
黄茂兴高建设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竞争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产业结构演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产业结构是社会经济结构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产业结构的演变历程,运用模型测算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产业结构演变对经济增长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前,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其占当年GDP增长率的比重起伏较大;改革开放后,这种波动幅度则相对较小,比较稳定;从整体上看,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演变历程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历程十分吻合。不过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相对较小,因此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提高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就显得十分迫切。
黄茂兴王荧
关键词:产业结构变动中国产业结构新中国政府就业比重高级化
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的态势与承接的竞争格局被引量:43
2014年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驱动下,我国新一轮区域产业转移渐成规模,并呈现出由东部地区转向中西部地区,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较为明显的梯度性态势,由此也引发了中西部地区承接区域产业转移的竞争。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6—2011年我国中西部18个省(市、区)承接区域产业转移竞争力进行评价,根据结果把这些地区划分为强竞争力、较强竞争力、中竞争力、较弱竞争力和极弱竞争力5种类型,且竞争力布局呈现出较大的时空差异性、区域圈层性等特征。顺应区域竞合关系的演变,探寻优化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竞争格局的可靠途径。
叶琪
关键词:区域产业转移
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的协调效应及发展趋势被引量:3
2014年
我国自近代工业产生以来总共经历了四次较大规模的区域产业转移,呈现了特有的规律特征。作为区域资源配置的重要载体,我国区域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既有正面的积极效应,也有负面的消极影响。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和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下,以及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大规模的区域产业转移正在酝酿之中,未来的区域产业转移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叶琪
关键词:区域产业转移历史演变经济效应
回归分析在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设定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指标体系是竞争力评价的核心,而指标权重又是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不同方法设定指标权重会得到不同的评价结果,只有选择科学合理的指标权重设定方法,才能保证指标体系的客观性,提高竞争力综合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在总结传统指标权重设定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分析指标和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提出用回归分析法建立双对数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度量各个基础指标对竞争力的影响,进而计算指标权重,是比较实用、有效的方法。
李军军周利梅
关键词:指标体系
我国工业区域竞争格局演进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工业化是人类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它的发展道路绝对不可能是平坦的。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工业区域布局走过了一条从均衡到不均衡再到统筹协调的发展道路,工业区域竞争格局也随之呈现出从沿海向内地扩散再到各区域之间竞相发展的态势,表现出不断趋于均衡的变化特征,促使区域经济差距不断缩小。研究和提升我国工业区域竞争力,不仅需要深入了解我国工业区域竞争格局的历史演变过程,而且还需要弄清楚不断变动和演进的重要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对我国工业区域竞争趋势做出准确的判断。
黄茂兴叶琪
关键词:工业化区域经济区域竞争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