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基金(ZD101204)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潘杨俞苗新黄勇赵印举钱亚芳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科技学院江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污泥
  • 3篇活性污泥
  • 3篇活性污泥法
  • 1篇序批式
  • 1篇序批式活性污...
  • 1篇序批式活性污...
  • 1篇生物降解
  • 1篇生物降解塑料
  • 1篇塑料
  • 1篇污泥回流
  • 1篇污泥回流比
  • 1篇污泥转移
  • 1篇可生物降解
  • 1篇可生物降解塑...
  • 1篇回流比
  • 1篇降解
  • 1篇降解塑料
  • 1篇工程化
  • 1篇PHA
  • 1篇PHB

机构

  • 3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江南大学

作者

  • 3篇黄勇
  • 3篇俞苗新
  • 3篇潘杨
  • 1篇陈晓杰
  • 1篇赵印举
  • 1篇阮文权
  • 1篇钱亚芳

传媒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活性污泥法合成可生物降解塑料的工程化可行性探讨被引量:2
2012年
细菌发酵法仍是目前合成可生物降解塑料(PHA)的主要方法,但实现其工业化生产的最大瓶颈是生产费用较为昂贵,而活性污泥法因独具的优点,有望成为较为经济、具有良好前景的PHA生物合成方法。对利用活性污泥法合成PHA的工程化可行性进行了探讨,主要分析了活性污泥法的PHA合成代谢机制、工艺优化和PHA积累水平,以及方法的技术经济可行性。最后指出,活性污泥法合成PHA不仅在技术、投资和生产费用方面较细菌发酵法更具竞争力,而且能在有效去除污染物的同时积累PHA,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俞苗新潘杨钱亚芳黄勇陈晓杰
关键词:PHA活性污泥
新型SBR工艺污泥转移规律及性能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污泥转移SBR工艺的特点是在并联运行的SBR间以污泥回流方式实现活性污泥的筛选与转移利用,从而提高系统除污效能。对比了该新型工艺与传统SBR工艺的污泥总量及浓度变化,并研究了污泥转移量对污泥沉降性能和处理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污泥转移可显著提高SBR池中的活性污泥总量,当污泥转移量为15%、30%、40%时,单池SBR中的污泥总量比传统SBR分别提高了8.1%、17.7%、34.5%,SVI平均值分别为208、96、94 m L/g,系统的充水比分别可达到39%、45%和56%,污泥转移使新工艺的处理能力比传统工艺分别提高了30%、50%和87%。另外,污泥转移量对工艺除磷性能影响显著,在30%转移量的优化工况下,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潘杨阮文权黄勇俞苗新
关键词: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污泥转移污泥回流比
活性污泥法合成PHB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2年
PHB是许多微生物在非稳态条件下积累的一种生物聚合物,可作为微生物的胞内碳源和能源内储物,还可用作优良的可生物降解塑料、生物相容性材料和环保高分子材料。主要综述了活性污泥法合成PHB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SBR工艺、强化生物除磷工艺、微好氧/好氧活性污泥工艺等不同工艺的PHB合成机制和研究水平;以及营养配比条件(如碳源、C/N比、氮源和磷源),工艺运行控制条件(如DO浓度、pH、污泥龄和温度),以及底物/生物量比等因素对合成PHB的影响。提高现行活性污泥法合成PHB水平是降低PHB的生产成本,实现活性污泥资源化的前提条件。研发能够同步实现氮磷等污染物的高效去除以及PHB资源化的新工艺,以及实现PHB资源化的活性污泥工艺运行控制条件的优化研究是今后活性污泥法的发展趋势之一。
俞苗新潘杨黄勇赵印举
关键词:PHBSBR活性污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