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8BLS001)
- 作品数:23 被引量:32H指数:3
- 相关作者:李久昌樊莉娜赵阳阳倪玲玲李健超更多>>
- 相关机构: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古道与城镇:历史时期陕州城的兴衰
- 2014年
- 今三门峡前身——陕州位于河南省西部,在汉唐历史时期,陕州作为崤函古道枢纽,因襟带两京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辉煌一时,一直作为崤函区域中心城市而存在。明清时期,随着东西陆路交通地位下降,陕州城市发展走向停滞。梳理陕州城的兴起基础和历史发展过程,复原明清陕州城空间布局和城市水利状况,并对陕州城在历史时期经久不衰的原因进行简要探索,可以看出交通条件对城镇发展重要作用。
- 赵阳阳
- 关键词:明清城市地理
- 崤函古道开通的历史地理基础被引量:1
- 2009年
- 崤函古道的形成、开通和繁荣,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崤函古道之所以能够成为连接洛阳、西安东西两京的"襟带咽喉",通关中、达西域的中原要冲,有着政治军事上的原因,也有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更有其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的基础。
- 李久昌
- 关键词:自然地理人文地理
- 文化线路视野中的崤函古道被引量:6
- 2009年
- "文化线路"遗产保护近年来备受关注。崤函古道作为一条文化线路,是历史时期沟通长安(西安)、洛阳的东西交通要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绸之路开通后,崤函古道又与其它通道组合,由原来的境内通道,而发展成为丝绸之路重要的干线路段之一,崤函古道在时间上几乎纵贯三门峡地区人类的发展史,使用时间长、影响深远,文化特征明显、作用突出,符合马德里会议制定的文化线路的四个基本判别标准,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文化线路。
- 樊莉娜倪玲玲
- 关键词:文化线路
- 崤函古道的起源与早期形态研究
- 2012年
- 仰韶文化晚期以来,崤函地区形成了一个连接流域性聚落群的道路及交通网络,以彩陶为特征,庙底沟文化逐步向西、北、东方向扩张和传播,先后开辟了通往关中及以西地区、晋南及以北地区和郑洛及以东地区的通道,由近及远,编织起了大范围的彩陶分布网和复杂分布路线,同时,亦构筑起庞大的交通网络和复杂的行近走远的彩陶之路。这条道路也是炎黄部落的迁徙之路、华夏集团的融合之路。它是崤函古道的最初形态,对崤函古道的最终形成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 李久昌
- 关键词: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 三门峡旅游形象定位策略探析被引量:1
- 2011年
- 近年来,三门峡旅游业发展形势较好,但在全国范围内仍处于较低水平,旅游地形象不佳,定位模糊,未触及三门峡区域文化的核心层,未准确把握资源特征和城市魅力,宣传力度不够。鉴于此,三门峡旅游形象定位应采取充实文化的层次丰度、综合不同的定位方法、重视旅游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策略,以提高三门峡旅游业的竞争力,以鲜明独特的形象定位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 樊莉娜
- 关键词:旅游形象
- 历史时期崤函古道区域城镇发展初步研究
- 2012年
- 城镇是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便利的交通条件的是城镇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崤函古道位于黄河三门峡河段南岸崤山之中,是沟通长安与洛阳两大古都东西干道上枢纽路段,是东西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持续不断东西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直接促进沿线一批城镇的兴起与发展。城镇保障了东西大道的畅通,东西大道又带来了城镇的繁荣。随着古代政治格局的转变和近代新型交通运输方式的出现,崤函古道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对沿线城镇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深入研究这一区域城镇体系发展历程,有助于为当今城镇进一步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 赵阳阳
- 关键词:城镇发展
- 崤函古道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 2008年
- 一
崤函古道是我国古代沟通长安、洛阳两大都城东西干道的一段,该道西起陕西潼关,东至河南新安与宜阳,向被称为"两京锁钥".因其沿线主要穿行于崤山之中,所经之途,山势高峻,谷深委曲,又有号称天险的函谷关,故而被称为"崤函古道".……
- 李久昌
- 关键词: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通史
- 浅析三门峡漕运对我国古代封建王朝政治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三门峡漕运是我国古代东西漕粮转输的必经要道,历史上也是沟通长安与洛阳这两大都城东西水陆运输干道上的漕运枢纽地段,对于维持定都关中政权的政局稳定以及两京格局均有着重要作用,并对我国古代漕运制度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西北地区在历史上曾长期是中原王朝的军事中心,三门峡漕运也因此成为朝廷在西北地区发展军事,进行战争,加强边境防务,维护边疆稳定的基础。同时,历代王朝也利用三门峡漕运在灾荒年份赈济灾民、平粜物价,对社会起到了一定的制衡作用。
- 何博
- 关键词:政治局势
- 崤函文化的生成与发展——兼及崤函文化与河洛文化的关系被引量:6
- 2011年
- 崤函文化是以三门峡地区为地域依托,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生长、发育及其衍变的种种文化事象的总和,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地域性文化。崤函文化滥觞于新石器时代,形成于两周,兴盛于汉唐,北宋以后陷于缓慢发展。在崤函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它始终受到来自长安和洛阳两京的两股外引力,并以古道交通和两京锁钥的形式,与它们保持密切的互动关系,这种格局直接促成了双方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从整体上说,崤函文化的基本特征属于河洛文化,而从地域特色上来讲,则表现为一种复合型文化。崤函文化属于河洛文化亚文化区。
- 李久昌
- 关键词:文化面貌河洛文化
- 故道早期史考述
- 2016年
- 学界一般认为,故道在先秦时期就已成为川陕间的重要通道。但具体到什么时间,至今没有定论。近年来,随着川陕地区,特别是嘉陵江流域考古发现的增多,为探讨故道起源和形成提供了重要启示和有益线索。结合文献,故道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至商周之际,发展为川陕间的官方通道,"周道"是其早期的名称。
- 李久昌
- 关键词: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