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5B05)
- 作品数:59 被引量:1,117H指数:18
- 相关作者:韩晓增宇万太周桦姜子绍马强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氯仿薰蒸浸提法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碳的改进被引量:18
- 2009年
- 对氯仿薰蒸浸提法测定微生物量碳进行改进,使用消煮仪取代恒温电热板进行加热,并优化了升温方式和恒温时间,取得令人满意的试验结果。另外,还对该方法的原理以及试剂的作用和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讨论。最后,将化学法测定结果与仪器分析方法测定结果进行对照,根据测定结果的一致性提出两种测定方式的转换系数应一致。
- 周桦宇万太马强张璐
- 关键词:微生物量碳
- 哈尔滨市黑土养分空间异质性分析——以方正县德善村为例被引量:2
- 2009年
- 利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哈尔滨市方正县德善村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采集土壤表层0.20cm土样51个,面积约50hm^2。经常规化验分析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变异系数〈0.1为弱变异,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在0.1~0.9之间为中等变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的理论模型均为球状模型;速效磷和速效钾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有机质和全氮的C0/(C0+C)分别为8.3%、8.9%,说明这两种养分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C0/(C0+C)分别为25%、49%、50%,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其中速效磷和速效钾受随机性因子影响较大。本研究旨在为哈尔滨市土壤养分管理和平衡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 张久明迟凤琴杨思平宿庆瑞
- 关键词:空间异质性黑土土壤养分地统计学
- 外加可溶性碳、氮对不同热量带土壤氨挥发的影响被引量:5
- 2009年
-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静态吸收法,研究了外加可溶性碳、氮对不同热量带经长期施肥的3种农田土壤:黑土、潮褐土和红壤氨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显著促进了土壤氨挥发,在单施氮肥和可溶性碳配施氮条件下,不同热量带土壤氨挥发量从高到低分别为潮褐土(14.3、7.37 mg.kg-1),黑土(1.52、1.11 mg.kg-1),红壤(0.998、0.402 mg.kg-1).添加可溶性碳显著减少土壤因施氮肥产生的氨挥发量,其中黑土减少27.0%,潮褐土减少48.5%,红壤减少60.0%.在黑土、潮褐土长期不同施肥土壤中,单施氮肥后氨挥发量均表现为无肥土壤>化肥土壤>化肥+有机肥土壤,与可溶性碳配施氮后氨挥发量变化规律相反;在红壤长期不同施肥土壤中,单施氮肥和可溶性碳配施氮后氨挥发量均表现为无肥土壤>化肥土壤>化肥+有机肥土壤.研究结果还表明,外加可溶性碳、氮后,潮褐土铵态氮含量的减少幅度和硝态氮含量的增加幅度均显著高于黑土和红壤,说明潮褐土中氮素损失潜能大.
- 朱霞韩晓增乔云发王守宇李晓慧严君
- 关键词:氨挥发氮肥长期施肥
- 不同有机物料及其配施对潮棕壤轻组有机碳的动态影响被引量:10
- 2008年
- 用埋袋法研究了潮棕壤中加入单一物料(玉米秸秆,稻草秸秆,苜蓿,鸡粪,猪粪)和混合物料(玉米秸秆-鸡粪-猪粪和苜蓿-鸡粪-猪粪)后土壤中轻组有机碳的一年内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施不同有机物料后,土壤中轻组有机碳与对照相比都有较大幅度提高。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不同处理的土壤中轻组有机碳碳含量都逐渐下降,且其下降趋势与添加物料的C/N比值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分析表明,施用混合物料处理中轻组有机碳的含量与单一物料处理都呈显著的正相关。
- 宇万太柳敏赵鑫姜子绍周桦
- 关键词:轻组有机碳有机物料潮棕壤
- 几种酸性土壤供氮力测定方法的综合评价被引量:2
- 2009年
- 模拟旱地条件进行黑麦草盆栽试验,对不同供氮力指标与黑麦草吸氮量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好气培养法测定的可矿化氮与吸氮量相关系数为0.820;氯化钾与氯化钙浸提的硝态氮与黑麦草吸氮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2和0.916,表明硝态氮含量作为土壤供氮能力指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微生物量氮的测定结果不够稳定且与黑麦草吸氮量相关性不高(r=0.751)。分析表明,氯仿熏蒸-浸提全氮与吸氮量的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可达0.941,是一个较好的供氮力指标。
- 宇万太姜子绍周桦马强
- 关键词:棕壤黑麦草
- 温度和水分对不同肥料条件下黑土磷形态转化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24
- 2009年
- 采用室内微宇宙试验法,研究了温度(25℃和10℃)、土壤湿度(湿度分别为最大持水量的50%和25%,即50%WHC和25%WHC)对不同肥料条件下黑土磷素形态转化及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和水分及其交互作用对不同肥料条件下土壤磷形态转化以及土壤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土壤温度(25℃)和土壤湿度(50%WHC)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效磷、Ca2-P、Ca8-P的含量,而土壤有机磷含量显著降低;在土壤中添加氮、磷、钾肥料后,这种作用变得尤为明显。高的土壤温度(25℃)和合适的土壤湿度(25%WHC)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磷酸酶的活性,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可以通过提高土壤温度和保持土壤合适的湿度来提高土壤磷酸酶,活化和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进而促进土壤磷释放。
- 杨佳佳李兆君梁永超张林静李万峰
- 关键词:温度水分黑土土壤酶活性
- 长期不同施肥对暗棕壤甲烷氧化菌群落特征与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0年
- 不同施肥方式对我国旱地农田土壤甲烷氧化影响的微生物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PCR-DGGE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结合甲烷氧化速率和土壤性质测定,探索了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暗棕壤的"土壤性质-甲烷氧化菌群落特征-土壤甲烷氧化速率"关系.结果表明,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甲烷氧化速率,降幅为61.2%,而单独施用有机肥或无机肥对暗棕壤甲烷氧化速率的影响不显著;与对照相比,有机肥处理土壤甲烷氧化菌多样性指数增加91.9%,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处理增加102.5%,而单施无机肥后土壤甲烷氧化菌多样性指数变化不明显;有机肥处理土壤的pmoA基因丰度显著增加,平均pmoA基因丰度为不施用有机肥的12.7倍;土壤甲烷氧化速率与甲烷氧化菌的群落结构和比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63和0.684,但与甲烷氧化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不相关;甲烷氧化菌的群落结构和比活性与土壤pH值、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说明,长期不同施肥可以通过改变暗棕壤的pH值、全氮和有机质含量等土壤性质,改变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和比活性,进而影响土壤甲烷氧化速率;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土壤甲烷氧化菌多样性和丰度大幅度增加,而甲烷氧化速率却显著降低,说明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土壤中只有部分微生物发挥了甲烷氧化活性,但有待进一步研究.
- 杨芊葆范分良王万雄梁永超李兆君崔喜安魏丹
- 关键词:暗棕壤甲烷氧化菌实时定量PCRMONTEPCR-DGGE
- 干旱条件下黑土农田水分特征研究被引量:11
- 2009年
- 在中国科学院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应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干旱年份不同施肥处理下的黑土农田水分状况。结果表明:在干旱年份, 大气降水不能满足玉米对水分的需求, 土壤利用“土壤水库”中的水分进行补给, 在玉米全生育期土壤供水量占玉米耗水量的比例为22.23%-25.99%;肥料的施用能够调节土壤的供水能力, 表现为化肥+有机肥处理〉化肥处理〉无肥处理;玉米的耗水量和耗水强度也表现出相同趋势;肥料的施用, 特别是化肥和有机肥配合施用能够提高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
- 邹文秀韩晓增王守宇李良皓
- 关键词:黑土作物耗水
- 降水年型对黑土区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5
- 2009年
-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黑土区不同降水年型下荒地、裸地和农田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降水年型能够影响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水分的季节性动态变化和垂直变化。丰水年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均呈"V"型曲线变化,最低值出现在7月份,观测期内裸地较高;平水年呈"W"型曲线变化,分别在6月份和8月份出现两个低值,不同植被类型表现为裸地>荒地>农田;枯水年除裸地在观测后期土壤含水量略有增加外,荒地和农田均持续下降。降水年型对土壤水分变异系数的影响表现为枯水年>平水年>丰水年,其中荒地土壤水分变化最为剧烈,表现在枯水年出现了速变层,而在丰水分内次活跃层也较农田向土壤深层延伸,其次为农田和裸地。
- 邹文秀韩晓增王守宇乔云发
- 关键词:降水年型黑土区土壤水分植被类型
- 不同形态氮肥对大豆根系形态及磷效率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0年
- 采用框栽试验方法,研究生物固氮(CK),NO3--N,NH4+-N,Glycin-N,Protein-N和Urea-N 6种不同形态氮素对大豆各生育时期根系生物量、根冠比、根系形态及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态N处理对大豆根系生物量、根系形态特征(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及根尖数等)及磷吸收、利用效率影响不同,随着生育期的推进,NO3--N和Protein-N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但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Glycin-N,Urea-N和NH4+-N均高于CK(生物固氮),但Glycin-N、Urea-N和NH4+-N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形态N处理的根干重、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均高于CK,而根冠比、平均直径以及磷利用效率则低于CK。
- 严君韩晓增祖伟
- 关键词:根系形态磷效率氮素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