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3014)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2
相关作者:王彦斌任留东周信仝来喜刘小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镁铁质
  • 1篇底界
  • 1篇地层时代
  • 1篇元古界
  • 1篇山岩
  • 1篇片麻岩
  • 1篇群岛
  • 1篇中元古界
  • 1篇锆石
  • 1篇锆石U-PB...
  • 1篇罗迪尼亚
  • 1篇罗迪尼亚超大...
  • 1篇麻粒
  • 1篇麻粒岩
  • 1篇镁铁质麻粒岩
  • 1篇拉斯曼丘陵
  • 1篇火山
  • 1篇火山岩
  • 1篇SHRIMP
  • 1篇变质

机构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山西省地质调...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篇王彦斌
  • 2篇任留东
  • 1篇陈义兵
  • 1篇刘小汉
  • 1篇宋彪
  • 1篇仝来喜
  • 1篇彭阳
  • 1篇周信
  • 1篇杨崇辉
  • 1篇何碧竹

传媒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东南极Windmill群岛与罗迪尼亚超大陆聚合相关构造热事件的时代:来自Bailey半岛镁铁质片麻岩和淡色片麻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的约束
2021年
东南极Windmill群岛变质杂岩经历的变质和岩浆事件与西澳大利亚Albany-Fraser造山带在时间上相对应,并可能与罗迪尼亚超大陆的拼合有关。Windmill群岛Bailey半岛的镁铁质片麻岩(角闪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磁铁矿-锆石)被认为具有较早的形成年龄,其中还出露属于正片麻岩的淡色片麻岩(斜长石-钾长石-石英-黑云母-锆石)。对这两种片麻岩中的锆石分别进行了SHRIMP U-Pb年龄测定,首次获得该区镁铁质片麻岩锆石核部207 Pb/206 Pb加权平均年龄1403±28 Ma,该年龄记录了本区中元古代早期岩浆事件,这是Windmill群岛地区记录的最早一期岩浆事件,可能受到了东部莫森大陆(Mawson Continent)构造岩浆活动的影响。铁镁质片麻岩锆石增生边的年龄为1318±34 Ma,则记录了早期构造热事件。淡色片麻岩中锆石核部年龄为1257±51 Ma,与Bailey半岛的片麻状含石榴子石花岗岩侵位年龄一致,共同记录了该区的一期岩浆活动。淡色片麻岩中锆石增生边的年龄为1197±26 Ma,记录了晚期的变质事件。这些新的年龄数据强烈支持1375~1151 Ma期间东南极Windmill群岛与西澳大利亚Albany-Fraser造山带相连接的构造模型,同时也为罗迪尼亚超大陆拼合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约束。
王彦斌王浩任留东焦永艳仝来喜Ian S WILLIAMS
关键词:罗迪尼亚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镁铁质麻粒岩的变质作用演化被引量:12
2014年
拉斯曼丘陵(Larsemann Hills)位于东南极普里兹构造带的中部,研究该区麻粒岩的变质作用演化对于理解普里兹带的构造属性至关重要。通过对该区含石榴石镁铁质麻粒岩转石详细的岩相学观察表明,峰期前进变质阶段矿物组合(M1)由角闪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黑云母+钛铁矿4-石英±磁铁矿组成,其峰期矿物组合(M2)为石榴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角闪石+钛铁矿4-磁铁矿±石英,而代表后期与降压有关的叠加变质组合(M3)为斜方辉石+斜长石+单斜辉石+黑云母+钛铁矿-4磁铁矿。矿物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其中石榴子石和斜方辉石具有弱的成分环带特征。利用THERMOCALC软件在NCFMASHTO体系下对该麻粒岩进行了详细的热力学模拟,结合传统温压计和平均温压计算结果,得出不同阶段温压条件分别为650—750℃/5.5—6.5kb(M1),850—950℃/8—8.5kb(M2),800—900℃/5.5—7.5kb(M3)。其变质作用演化为典型的峰期后近等温减压的(ITD)顺时针P—T轨迹。通过区域上镁铁质麻粒岩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该镁铁质麻粒岩可能来源拉斯曼丘陵基岩露头。结合已有的年代学资料,表明该镁铁质麻粒岩的峰期变质事件可能对应于晚元古代格林威尔期构造事件,而后期退变质作用与早古生代的泛非期构造事件有关,意味着泛非期普里兹带可能是陆内造山带。
周信仝来喜刘小汉王彦斌陈义兵
关键词:镁铁质麻粒岩
华北吕梁地区汉高山群和小两岭组的地层时代——火山岩锆石U-Pb年龄的约束被引量:6
2022年
华北吕梁地区出露的以陆源碎屑沉积为主的汉高山群为中元古界底界界线层型的理想候选剖面,其时代的确定对认识华北前寒武纪地质演化历史及初始盖层的确定及Nuna超大陆聚散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汉高山群的时代、划分对比及其意义还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使用SHRIMP(二次离子质谱仪)对汉高山群安山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分析,获得其^(207)Pb/^(206)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769±9 Ma(2σ)。这是首次直接测得汉高山群锆石U-Pb年龄。另测得同一层位的小两岭组3个不同部位火山岩中的锆石^(207)Pb/^(206)Pb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792±18 Ma、1773±19 Ma和1778±20 Ma,与汉高山群的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故认为汉高山群和小两岭组的时代分别为1769±9 Ma和1792~1773 Ma。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认为汉高山群和小两岭组的形成时代为1780 Ma左右。吕梁地区汉高山群的剖面地层连续,发育区域上分布较为稳定的安山岩,是华北克拉通中南部极好的区域等时标志层。该时期的裂谷沉积和火山岩在扬子陆块西部、劳伦大陆西北部、澳大利亚北部、南美巴西圣弗兰西斯科(São Francisco)克拉通、非洲刚果克拉通及西伯利亚克拉通均有产出,且可以对比,显示同时期由Nuna超大陆初始裂解引起的陆内裂谷沉积地层的全球分布特征,由此提出国际中元古界底界应该下移,并且汉高山剖面可作为国际上新的中元古界底界的候选层型剖面。
王彦斌宋彪王浩焦永艳任留东杨崇辉何碧竹彭阳姚宇凯
关键词:火山岩SHRIMP锆石U-PB年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