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0753)

作品数:20 被引量:44H指数:4
相关作者:封洲燕王兆祥郑晓静余颖周文杰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之江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4篇电刺激
  • 11篇神经元
  • 10篇高频电
  • 10篇高频电刺激
  • 7篇群峰电位
  • 5篇轴突
  • 5篇海马
  • 5篇高频刺激
  • 4篇深部脑刺激
  • 4篇锁相
  • 4篇脑刺激
  • 3篇节律
  • 3篇大鼠海马
  • 2篇神经电
  • 2篇神经电刺激
  • 2篇神经网
  • 2篇神经网络
  • 2篇神经元活动
  • 2篇潜伏期
  • 2篇锥体神经元

机构

  • 23篇浙江大学
  • 1篇之江实验室

作者

  • 19篇封洲燕
  • 9篇王兆祥
  • 4篇郑晓静
  • 3篇余颖
  • 3篇周文杰
  • 2篇胡振华
  • 2篇肖乾江
  • 1篇邱晨
  • 1篇黄璐
  • 1篇汪洋
  • 1篇陈丹
  • 1篇朱玉芳
  • 1篇王静

传媒

  • 9篇生物化学与生...
  • 6篇生物医学工程...
  • 2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仪器仪表学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闭环式神经电刺激系统的设计被引量:13
2012年
为了在脑电信号波形的特定相位处施加电刺激,利用NI公司的通用数据采集卡和LabVIEW虚拟仪器环境,开发了一种闭环式电刺激系统。采集卡的A/D通道采样大鼠大脑海马区的场电位信号,LabVIEW程序分析幅值和周期特性,预测即将到来的场电位θ节律的波峰或者波谷,并在指定相位处经由采集卡的数字口或者D/A通道输出所需的刺激信号,以实现闭环式刺激。实验结果表明,θ节律波峰和波谷的预测正确率分别达到92%和86%。该电刺激系统的通用性和灵活性使其能够用于多种神经节律波相位以及其他信号特征的预测,为神经电生理研究和大脑疾病的电刺激治疗提供了一种新型闭环控制刺激方法。
封洲燕陈丹肖乾江
关键词:电刺激闭环神经系统节律场电位
高频电刺激改变神经元锋电位的波形被引量:5
2016年
为了正确检测和研究高频电刺激(high frequencystimulation,HFS)期间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发放活动,进而深入揭示深部脑刺激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机制,本课题研究HFS期间锋电位波形的变化.在麻醉大鼠海马CA1区的输入神经通路Schaffer侧支上,施加1-2 min时长的100或者200 Hz顺向高频刺激(orthodromic-HFS,O-HFS),利用微电极阵列采集刺激下游神经元的多通道锋电位信号,并获得由O-HFS经过单突触传导激活的中间神经元的单元锋电位波形及其特征参数.结果表明,O-HFS使得锋电位的幅值明显减小而半高宽明显增加,以基线记录为基准计算百分比值,O-HFS期间锋电位的降支幅值和升支幅值分别可减小20%和40%左右,半高宽则增加10%以上.并且,在大量神经元同时产生动作电位期间,或者在比200 Hz具有更大兴奋作用的100 Hz刺激期间,锋电位波形的改变更多,幅值的减小可达50%,宽度的增加可达20%.可以推测,高频电刺激对于神经元的兴奋作用可能升高细胞膜电位,从而改变细胞膜离子通道的活动特性,导致动作电位波形的改变.这些结果支持深部脑刺激具有兴奋性调节作用的假说,对于正确分析高频电刺激期间神经元锋电位活动具有指导意义,也为进一步研究深部脑刺激(DBS)治疗脑神经系统疾病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朱玉芳封洲燕王兆祥余颖郭哲杉
关键词:深部脑刺激幅值群峰电位兴奋性
不同频率的电脉冲刺激调控海马CA1区神经元活动的研究
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作为一种能够替代药物治疗和传统损毁手术治疗的新方法,在治疗癫痫等脑神经系统疾病上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不同刺激参数对DBS作用效果的影响及其机制还...
邱晨
关键词:海马组织锥体神经元
电刺激期间神经细胞单元锋电位的检测被引量:6
2013年
大脑深部电刺激(DBS)已成功用于临床治疗帕金森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但是DBS的作用机制尚无定论。为了考察电刺激期间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即单元锋电位)发放的规律,本研究设计了一种插值法去除刺激伪迹和大幅值诱发波,并设定信号斜率的阈值来自动选定插值区的端点,尽可能缩短锋电位的不可测期(NP)。该算法用于大鼠海马CA1区正向和反向电刺激期间锋电位的分析,结果表明:它可以将紧随刺激的NP缩短约8 ms;而且与线性插值相比,样条插值对于锋电位检测的影响更小。此插值法能够有效地用于高频串刺激期间锋电位信号的检测,从而为深入研究DBS期间的神经元活动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新方法。
封洲燕肖乾江胡振华
关键词:群峰电位
海马区轴突高频电刺激改变投射区神经元的发放模式
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已广泛应用于多种脑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中,然而,临床DBS所采用的高频电刺激(high-frequency stimulation,HFS)的作用机制尚...
黄璐
关键词:高频电刺激
文献传递
高频电刺激调控脑神经元轴突的仿真研究
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已经在帕金森病、癫痫病等多种脑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展现良好的应用前景。DBS通常使用高频电刺激(high frequency stimulation,HF...
郭哲杉
新型深部脑刺激模式的开发及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1年
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已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等运动障碍疾病的常规方法之一,并且在许多其他神经和精神疾病的治疗中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常规DBS采用单通道恒定脉冲间隔的高频刺激(high frequency stimulation,HFS),刺激模式缺少多样化,限制了DBS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为了开发更多DBS刺激模式,用于改善疗效、拓展应用范围、并节省刺激器的电能,近年来研究人员基于去同步调控机制,在脉冲序列的时间模式和空间排布两方面开发了DBS新模式.主要包括:变频序列(包括规则变频和随机变频)、不同空间位点上的多通道异步刺激以及变频和多通道两者的结合.这些新刺激模式能够提高DBS的临床疗效、降低刺激能耗,在帕金森病以及癫痫、强迫症和微意识障碍等其他脑疾病的治疗中都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更值得关注的是,多通道异步刺激不仅在刺激期间具有更好的即时疗效,而且刺激结束后还能长时间保持疗效,具有刺激后效应.这个特性突破了常规DBS主要为即时效应的局限性,展现了DBS新前景.本文在概述常规DBS模式及其去同步调控机制的基础上,综述变频脉冲刺激和多通道刺激等新型DBS模式,可以为促进DBS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王兆祥封洲燕杨刚生郑吕漂
关键词:深部脑刺激时间序列
轴突高频电刺激调控海马CA1区神经元节律性发放的研究
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一种新兴的脑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方法,在帕金森氏症、癫痫、抑郁症等疾病的临床治疗中都有着良好的前景。相比于传统的药物疗法或手术损毁病灶疗法,DBS具有副作...
马维健
关键词:高频电刺激
文献传递
深部脑刺激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8年
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已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等疾病引起的运动障碍,它在难治性癫痫、顽固性强迫症等其他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上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经过30多年的临床应用、动物实验和计算模型仿真等多方面的研究,DBS的机制也逐渐明朗.虽然尚无定论,但已取得许多重要进展.本文从电生理角度分析和总结了有关DBS机制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抑制论和兴奋论到目前主导的调控论;从关注刺激位点的神经元活动,到发现神经元胞体与轴突活动的去耦合,再到高频刺激诱导的间歇性轴突阻滞,以及由此轴突活动可能导致的投射区神经元群体的去同步活动.这一系列研究进展表明DBS具有复杂的神经网络调控机制.了解DBS的作用机制对于提高其疗效、开发新刺激模式以及扩大临床应用的范围都具有重要意义.
封洲燕郭哲杉王兆祥
关键词:深部脑刺激去耦合
Changes of paired-pulse evoked response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epileptic activity in the hippocampus被引量:1
2011年
Dysfunction of inhibitory synaptic transmission can destroy the balance between excitatory and inhibitory synaptic inputs in neurons,thereby inducing epileptic activity.The aim of the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uccessive excitatory inputs on the epileptic activity induced in the absence of inhibitions.Paired-pulse orthodromic and antidromic stimulations were used to test the changes in the evoked responses in the hippocampus.Picrotoxin(PTX),γ-aminobutyric acid(GABA) type A(GABA A) receptor antagonist,was added to block the inhibitory synaptic transmission and to establish the epileptic model.Extracellular evoked population spike(PS) was recorded in the CA1 region of the hippocampu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PTX induced a biphasic change in the paired-pulse ratio of PS amplitude.A short latency increase of the second PS(PS2) was later followed by a reappearance of PS2 depression.This type of depression was observed in both orthodromic and antidromic paired-pulse responses,whereas the GABAergic PS2 depression [called paired-pulse depression(PPD)] during baseline recordings only appeared in orthodromic-evoked responses.In addition,the depression duration at approximately 100 ms was consistent with a relative silent period observed within spontaneous burst discharges induced by prolonged application of PTX.In conclusion,the neurons may ignore the excitatory inputs and intrinsically generate bursts during epileptic activity.The depolarization block could be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PPD in the absence of GABA A inhibitions.The distinct neuronal responses to stimulations during different epileptic stages may implicate the different antiepileptic effects of electrical stimulation.
Zhou-yan FENG Xiao-jing ZHENG Cong TIAN Yang WANG Hao-yu XING
关键词:EPILEPSY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