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KJ2008B076)

作品数:2 被引量:36H指数:2
相关作者:袁孝兵李平郜峦王晓戎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省立医院安徽中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中医
  • 2篇肠癌
  • 2篇大肠
  • 2篇大肠癌
  • 1篇药性
  • 1篇医药治疗
  • 1篇用药
  • 1篇证候
  • 1篇证候分布
  • 1篇中医药
  • 1篇中医药治
  • 1篇中医药治疗
  • 1篇中医症状
  • 1篇中医证
  • 1篇中医证候
  • 1篇中医证候分布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流行病学调查

机构

  • 2篇安徽中医学院
  • 2篇安徽省立医院
  • 2篇安徽中医药高...
  • 1篇合肥市第二人...
  • 1篇安徽省合肥市...

作者

  • 2篇王晓戎
  • 2篇郜峦
  • 2篇李平
  • 2篇袁孝兵

传媒

  • 1篇江西中医药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年份

  • 2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用药分类与药性文献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分析大肠癌中药功效分类和药性特点。方法: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为检索工具,检索符合条件的中医药治疗性文献,分析每味药物的功效分类和中药四气、五味、归经等中药药性。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文献52篇,涉及中药206味,用药频次1 002次。补益类、清热类、祛湿类、活血化瘀类、理气类、止血类等药物使用频率较高;寒热温凉及平性等四气药物均常用;五味中以甘、苦、辛味使用频率较高;归经以归脾经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依次为肝经、胃经、肺经、心经、肾经和大肠经。结论:大肠癌以健脾温肾、清热解毒、化瘀止血、祛湿等为临床用药特点,以脏腑整体观念为辨治特色。
王晓戎袁孝兵郜峦李平
关键词:大肠癌中医药治疗药性
大肠癌中医证候分布临床调查研究被引量:33
2011年
目的:探讨大肠癌常见中医症状及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63例大肠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按照大肠癌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报告表收集临床资料,并对中医症状和专家经验辨证证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症状学方面,大便下血、里急后重、大便黏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大肠湿热症状、体征表现尤为突出;其次,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大便稀溏、舌淡、脉细等虚证症状和体征表现也颇为突出。证型统计以大肠湿热证频率最高,其次依次为脾胃气虚证、气血两虚证及肝肾阴虚证等虚证证型等。且大肠湿热证常与其他证型以复合证型形式出现,表明大肠湿热为大肠癌最常见和最基本的证候类型。结论:大肠湿热证、脾胃气虚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两虚证、瘀毒阻滞证等在大肠癌证候类型中发生频率较高,似可作为大肠癌的常见证候类型。
王晓戎袁孝兵李平郜峦
关键词:大肠癌证候中医症状流行病学调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