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723906)

作品数:54 被引量:422H指数:11
相关作者:郭华东张露杜小平严珍珍李新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电子电信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9篇天文地球
  • 5篇电子电信
  • 5篇航空宇航科学...
  • 3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遥感
  • 9篇地震
  • 6篇极化
  • 4篇对地观测
  • 4篇雷达
  • 4篇SAR
  • 3篇地表
  • 3篇植被
  • 3篇数值模拟
  • 3篇反演
  • 3篇SAR数据
  • 3篇大地震
  • 3篇值模拟
  • 2篇地表特征
  • 2篇地貌
  • 2篇地貌演化
  • 2篇地球自由振荡
  • 2篇形变
  • 2篇遥感数据
  • 2篇遥感研究

机构

  • 30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0篇中国科学院遥...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北京航空航天...
  • 2篇中国科学院电...
  • 1篇北华航天工业...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中国国土资源...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测绘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软...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加州大学
  • 1篇重庆市地理信...
  • 1篇上海卫星工程...

作者

  • 19篇郭华东
  • 8篇张露
  • 6篇严珍珍
  • 6篇杜小平
  • 5篇李新武
  • 5篇刘广
  • 4篇李国庆
  • 4篇廖静娟
  • 3篇石耀霖
  • 3篇王庆
  • 3篇张丽
  • 3篇韩潮
  • 3篇于文洋
  • 3篇丁翼星
  • 2篇张道卫
  • 2篇张怀
  • 2篇解吉波
  • 2篇陈玉
  • 2篇邱玉宝
  • 2篇刘金龙

传媒

  • 8篇遥感技术与应...
  • 6篇Intern...
  • 4篇科学通报
  • 4篇国土资源遥感
  • 3篇计算机工程与...
  • 3篇北京航空航天...
  • 3篇Scienc...
  • 3篇中国科学:地...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遥感学报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震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计算机仿真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6篇2014
  • 12篇2013
  • 10篇2012
  • 9篇2011
  • 10篇2010
  • 6篇2009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20年西昆仑地区冰川动态变化遥感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依据西昆仑地区1991—2009年Landsat TM/ETM+遥感图像,获取近20 a西昆仑地区冰川及其冰川融水形成的郭扎错和阿克赛钦湖的动态变化信息,并结合气候资料,分区域综合分析冰川、湖泊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在1991—2009年间,西昆仑冰川有显著变化,但东、西区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东区处于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波动状态,而西区则处于持续减少状态。与此同时,郭扎错具有先扩大,后缩小,再扩大的变化现象,而阿克赛钦湖则在不断地缩小。②西昆仑冰川与郭扎错、阿克赛钦湖之间,存在着重要的相互作用关系,在数量上成反比。③在2000—2005年间,西昆仑冰川与湖泊面积变化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冰川面积减少,湖泊面积增大,三者的变化具有线性关系。
纪鹏郭华东张露
关键词:遥感冰川湖泊西昆仑
基于WPS的空间计算网格技术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为解决以Web Services为核心的Globus等通用网格平台框架在异构空间计算资源的抽象整合、注册查找、远程访问协作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以OGC(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组织制定的WPS(web processing service)服务取代WebServices,构建空间信息领域的计算网格系统。以WPS服务为核心,分别设计了空间计算资源抽象整合、双层注册实体映射和异步服务机制。给出了完整的空间计算网格框架,并进行了相关的应用试验,实验结果表明了基于WPS的空间计算网格能够很好的实现空间计算资源的跨单位共享协作。
邓红帅李国庆于文洋
关键词:网格技术注册中心
多模式雷达在矿区沉降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在地表形变监测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介绍了将差分InSAR技术运用于矿区地表沉降监测,获得了河北峰峰煤矿地表Envisat/ASAR和ALOS/PALSAR的雷达形变干涉相位图,并对Envisat C波段和ALOS L波段的形变干涉相位图进行了相干特性和相位特性的分析。通过综合考虑C波段和L波段的优势与不足,将两者联合使用,实验表明利用多模式雷达数据对矿区地表沉降进行检测的可行性。同时,通过对雷达干涉相位图的分析,能够及时提供正在进行地下开采活动的矿区地理位置。
刘金龙郭华东宋瑞Zbigniew Perski刘广赵峰范景辉闫世勇阮智星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基于SAR数据的鄱阳湖水体提取及变化监测研究被引量:33
2010年
以C波段Envisat ASAR和L波段ALOS PALSAR交替极化模式的数据为数据源,分析了鄱阳湖主要地物的散射特性,并分别引入纹理特征和不同极化通道间的极化差和极化比等参数增强地物的表征;应用主成分变换对地物的参数向量进行特征提取,增强水体与其他地物的差异,并在第一主成分中选择适当阈值,准确提取出不同时期的鄱阳湖水体信息。实验表明,用上述方法提取水体信息的精度比直接使用地物后向散射系数的监督分类法提取精度要高得多。通过分析和对比上述不同波段SAR数据中水体与其他类别间的Jeffries-Matusita距离可以看出,C波段SAR数据提取鄱阳湖水体的精度比L波段高。并给出了鄱阳湖水体在2007年春、夏和冬3个季节中水域面积的动态变化情况。
王庆廖静娟
关键词:主成分变换水体提取ASARPALSAR
多模式SAR玉树地震协同分析被引量:23
2010年
2010年4月14日发生在青海省玉树县的里氏7.1级地震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利用宽幅、干涉和极化3种模式SAR数据,课题组进行了如下研究:①利用RADARSAT-2宽幅SAR数据,分析了玉树地震的区域地质构造和岩性分布特征;②利用ALOS/PALSAR干涉SAR数据,获取同震形变场,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了形变程度以及空间分布;③利用极化SAR数据,采用H-α-p方法提取地震造成的玉树县城倒塌建筑物空间分布,并分析了建筑物的倒塌原因.研究证明了多模式SAR在地震灾情协同分析与评价中的有效性和重要潜力.
郭华东王心源李新武刘广张露阎世勇
关键词:协同分析地表形变玉树地震
数字地球:10年发展与前瞻被引量:31
2009年
数字地球是20世纪末期问世的定量化研究地球的一个新的战略方向,是集空间科技、信息科技、地球科学等于一体的交叉学科领域。描述了数字地球的缘起和10年发展历程、概念模型与技术框架、科学与商业共享系统,多层次多学科应用领域和包括国际数字地球会议、学会、学报在内的学术平台的建设。进一步指出数字地球的重要作用与巨大的发展潜力,提出构建数字地球科学平台的设想。
郭华东
关键词:数字地球空间信息共享平台
面向数字地球的立体视觉环境设计和构建
立体视觉环境是构建数字地球的一项关键技术,本文阐述了其设计方法和实现过程。依据人眼立体成像的原理,通过集成高性能影像处理设备,经过对多路影像信号的像素融合和几何校正,实现基于大视角球面屏幕的主动立体的地球空间信息显示,达...
刘朔范湘涛
关键词:数字地球虚拟现实
基于多核处理器的星空背景弥散效果实现算法
2013年
针对空间探测系统仿真中生成星空背景图像不能及时响应的弊端,提出一种利用多核加速生成星空背景图像的算法。阐述星空背景图像产生弥散效果的原理,在二维高斯模型的中心衰减函数基础之上对星空背景弥散效果进行建模仿真,并给出了一种基于多核处理器的并行实现方法。通过对不同恒星数目的星空背景进行仿真,分析了基于多核的并行算法相对于基于单核的串行算法的加速比,得出基于多核处理器的星空背景弥散效果实现算法基本能满足实时性要求。
程小华郑昌文吴佳泽
关键词:多核弥散星空背景成像仿真
玉树地震高倒塌率建筑物及诱因:遥感认识被引量:10
2010年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我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大地震,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损失,迄今已造成2200多人死亡或失踪,12000多人受伤.地震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的最直接原因是建筑物的倒塌.高分辨率航空遥感技术具有识别倒塌建筑物的能力.玉树地震发生后的当天下午15时30分,
郭华东张兵雷莉萍张丽陈玉
关键词:大地震建筑物诱因高分辨率
基于Landsat数据的郭扎错北面冰川近20年来面积动态变化遥感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冰川能够敏感地反映区域环境变化,是研究全球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昆仑山地区冰川集中,是研究冰川动态变化的理想区域。根据郭扎错北面1991-2009年Landsat TM与ETM+遥感影像,研究了该地区冰川近20 a来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该地区冰川变化显著,并得出以下结论:①郭扎错北面冰川面积在1991-2009年间具有先增加后减少的波动规律;②该区域内存在东部冰川比西部变化量大和变化率快的差异性;③该地区中峰冰川在2001-2004年间面积大幅增加,可能与2001年11月14日发生在昆仑山口以西的8.1级强烈地震有关;④该研究区内冰川面积变化主要受年均温度和年累积降水量的综合影响。
纪鹏郭华东张露
关键词: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