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63002)

作品数:5 被引量:44H指数:4
相关作者:周明忠金昭贵罗泰义刘世荣钱志宽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NI-MO
  • 3篇牛蹄塘组
  • 2篇生态风险
  • 2篇土壤
  • 2篇潜在生态风险
  • 2篇污染
  • 2篇下寒武统
  • 2篇钾质
  • 2篇钾质斑脱岩
  • 2篇耕地
  • 2篇耕地土壤
  • 2篇寒武统
  • 2篇斑脱岩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累积指数
  • 1篇地质意义
  • 1篇早寒武世
  • 1篇砷污染
  • 1篇生态风险评价
  • 1篇年代学

机构

  • 5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5篇周明忠
  • 2篇刘世荣
  • 2篇罗泰义
  • 2篇金昭贵
  • 1篇黄智龙
  • 1篇邢乐才
  • 1篇钱志宽

传媒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矿物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地球与环境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贵州早寒武世火山活动记录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8
2011年
华南下寒武统一直引起地质学家们的关注。最近,于贵州织金戈仲伍及金沙岩孔2条剖面的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底部发现数层粘土岩,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XRD)、X荧光光谱法(XRF)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其进行了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矿物学分析显示所研究的粘土岩的矿物组合包括:伊利石、伊利石-蒙脱石混层矿物、蒙脱石、高岭石、石英、云母、角闪石、长石、锆石等。主量元素含量分析显示粘土岩w(K2O)介于4.05%~5.75%之间,平均值为4.76%,明显高于典型的以蒙脱石为主要矿物的斑脱岩。粘土岩的微量元素含量特征表现为:相对于地壳页岩,其亲石元素Th、Y、Nb、Zr、Hf、Ga、U等含量较高,亲铁元素Ni、Co含量较低,火山活动产物中的标志元素As含量亦较高。球粒陨石标准化多元素蜘蛛图解显示所有粘土岩样品相对亏损Rb、Nb、Pb、Sr,相对富集Ba、U;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图显示它们具有右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且具负Eu异常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成因上属于由火山凝灰物质经水解、成岩及蚀变作用形成的钾质斑脱岩,代表了早寒武世时期于贵州地区发生的3期火山活动。通过Nb/Y-Zr/TiO2图解判别,认为研究区钾质斑脱岩的原始岩浆性质为中酸性岩浆;进一步通过(Y+Nb)-Rb构造判别图解投影,获得了钾质斑脱岩的源火山喷发于板内拉张环境的地球动力学信息。由于新发现的钾质斑脱岩与华南下寒武统Ni-Mo-PGE矿床存在密切的时空联系,因此,我们认为钾质斑脱岩的发现为解释由火山作用贡献了成矿物质的矿床成因观点提供了新的研究线索。
周明忠罗泰义黄智龙刘世荣
关键词: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钾质斑脱岩
贵州江口平引老堡组顶部的锆石SHRIMP年龄与对比意义被引量:16
2013年
华南扬子地台下寒武统(相当于寒武系新划分方案的纽芬兰统和第二统)对于揭示早期生命演化、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古海洋环境变化等一系列全球性的重大科学问题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其中,对该区下寒武统进行精确的绝对年龄标定是多学科交叉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对最近于贵州江口平引剖面老堡组顶部发现的钾质斑脱岩中锆石进行SHRIMPU-Pb年代学研究,其年龄结果为(536±5)Ma(MSWD=0.75),初步认为该钾质斑脱岩可以与前人集中研究的云南梅树村剖面朱家菁组中谊村段中部(第5层)钾质斑脱岩进行区域对比,这一对比结果显示过去仅发现于内部台地浅水环境的第5层钾质斑脱岩在扬子地台较深水环境亦存在沉积记录.平引剖面老堡组顶部钾质斑脱岩的年龄结果直接约束了该剖面牛蹄塘组底部Ni-Mo多金属层的绝对年龄应年轻于(536±5)Ma,表明将Ni-Mo多金属层作为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是不适宜的.结合区域对比及碳同位素化学地层学全球对比研究成果,认为朱家菁组中谊村段中部(第5层)及其相当层位的钾质斑脱岩、石岩头组底部及其可对比层位的钾质斑脱岩以及Ni-Mo多金属层可作为扬子地台区域地层对比的三个重要标志层,它们相互一致的绝对年龄初步构建了华南下寒武统的时间框架.
周明忠罗泰义刘世荣钱志宽邢乐才
关键词:钾质斑脱岩U-PB年代学牛蹄塘组
遵义松林Ni-Mo矿区耕地土壤铊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初步评价被引量:13
2013年
贵州遵义松林Ni-Mo矿区为华南下寒武统黑色页岩Ni-Mo矿化带中的典型矿区之一,对由其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引起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科学及实际意义。本研究以遵义松林Ni-Mo矿区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ICP-MS分析土壤中铊的含量。分析结果显示,矿区耕地土壤中铊平均含量为1.84mg/kg,明显高于贵州土壤表层铊元素背景值,初步认为矿区黑色页岩、Ni-Mo矿体、开采暴露于地表的尾矿及围岩碎石为矿区耕地土壤铊的来源。运用地质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分别对耕地土壤铊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土壤已遭受铊污染,其污染程度评价等级可达中度-重污染;部分样品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等级为中等,显示该区耕地土壤存在潜在生态风险,值得开展进一步的土壤铊污染修复研究。
金昭贵周明忠
关键词:地质累积指数潜在生态风险
华南下寒武统Ni-Mo多金属层的厘定及其古海洋环境意义
2023年
华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底部及其相当地层发育一层Ni-Mo多金属层,被当作华南下寒武统区域对比的标志层。然而,目前华南部分重要剖面的Ni-Mo多金属层位置依然没有明确,妨碍了基于精确地层对比的寒武纪早期海洋环境信息的揭示。本研究中,我们对云南梅树村剖面和贵州平引剖面地层进行采样,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对样品微量元素含量进行分析,以确定这两条剖面的Ni-Mo多金属层位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平引剖面牛蹄塘组底部样品进行Fe组分分析,结合前人数据,初步揭示华南下寒武统Ni-Mo多金属层沉积时期(~521 Ma)南华盆地海水的氧化还原信息。微量元素含量结果显示,梅树村剖面玉案山组底界之上3 m的地层(Ni:135×10^(-6),Mo:583×10^(-6))和平引剖面牛蹄塘组底界之上2.5 m的地层(Ni:2480×10^(-6),Mo:16341×10^(-6))记录了各自剖面的Ni、Mo、As、Tl等元素含量的峰值。因此,我们认为梅树村剖面Ni-Mo多金属层应位于该剖面玉案山组底界之上3 m层位,平引剖面Ni-Mo多金属层应位于该剖面牛蹄塘组底界之上2.5 m层位。平引剖面牛蹄塘组底部样品Fe组分数据表明,该剖面Ni-Mo多金属层及其附近地层记录了海水硫化信息(FeHR/FeT>0.38,FePy/FeHR>0.80)。结合已有的华南其他代表性剖面Ni-Mo多金属层及其附近层位(或相当层位)的Fe组分数据,我们对南华盆地(包括台地带、斜坡带和盆地带)Ni-Mo多金属层沉积时期的海水氧化还原状态进行重建,结果表明该时期南华盆地发生了一次深层海水硫化扩张事件。这一事件可能对寒武纪生命幕式辐射产生了重要影响。
王贵云周明忠杨桦杨连升杨善进杨恩林
关键词:牛蹄塘组
遵义松林Ni-Mo矿区耕地土壤的镉砷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18
2012年
贵州遵义松林Ni-Mo矿区为华南下寒武统黑色页岩Ni-Mo矿化带中的典型矿区之一,对与其矿产资源开采活动相关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科学及实际意义。以松林Ni-Mo矿区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ICP-MS方法分析其中镉和砷的含量。分析结果显示,该矿区耕地土壤中镉和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82mg·kg-1和69.72mg·kg-1,具有高镉、砷含量特征。运用地质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别对耕地土壤镉、砷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遵义松林Ni-Mo矿区耕地土壤已遭受镉、砷相对较高程度的污染;该区耕地土壤镉、砷具有较高潜在生态风险,值得进行进一步的土壤污染修复研究。
金昭贵周明忠
关键词:土壤潜在生态风险
共1页<1>
聚类工具0